第五十一章 潼關驛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孤獨麥客 本章:第五十一章 潼關驛

    ,

    王師範在洛陽逗留幾日。

    在這他看到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比如有蕃僧帶著學生在論橋怎造。那是橫跨洛水的石橋,堪稱天津橋第二。因為需要考漕運的因素,這座橋會被建造為拱橋。

    蕃僧煞有介事地紙上寫寫畫畫,作了一個又一個圓,與生們認真討論種更合理。

    王範親耳聽蕃僧問學生,如船更高一些,石拱需要造得更大,怎設計?這樣會不會坍塌?為什?等等諸如類題。

    造座橋罷了,按故老相傳的口訣便是,左邊幾塊,右邊幾塊,就這疊放不就行了?不要問什,照做就是了。

    但這些人偏仔細在那分析,說的話也都挺唬人的,王範正聽懂,但他還是得很有意思。

    王範還遇到了記錄水、穀水、瀍水寬、深度的一幫人。他同樣煞有介事,仔細錄每年多雨季節河水有多深,下多少天雨,下多少雨。上陽宮畢竟是水景宮殿,前過發大水的記錄,為此玄宗時還修建了兩道堤壩,以禦洪水。

    這樣做似乎也可以解。

    總之,新鮮的東西還是少的。王範看了後,以窩在青州那個地方眼界有些淺了,想不到世間還有如此之多的有趣的東西。

    十二月十,離冬至沒有幾天了,王師範一行人離開了洛陽,往長安而去。

    臨走之前,他在坊市內賣掉了財貨,換成了厚厚一疊可以在長安坊市使用銀元票,輕簡從前長安。

    為了保險起見,河南府州軍指揮使韓洙奉命調五百騎兵護送。

    從洛往西去安,當然要崤函穀道了。

    曆經多年戰火的穀道已經恢複寧靜。

    邵樹德最早一批關西移民就安置在這一片。始是崤縣,後來慢擴展到其他地方。

    些黨項民幾乎已經完全變成了唐的模樣,發飾、服裝變了,也沒人耳,隻有從口音及物中,方能窺得一絲他們真正的來曆。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晚唐浮生》,方便以後閱讀晚唐浮生第五十一章 潼關驛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晚唐浮生第五十一章 潼關驛並對晚唐浮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