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戰利品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孤獨麥客 本章:第四章 戰利品

    ,

    這布······隻值二百十錢。尚善坊外,一經營木炭的商摸了摸手的綢緞,立刻說道。

    時過數月,已經有部分來自契丹戰利品流回洛陽了,中一大宗便柞綢,即用柞蠶絲織成的綢。

    二百八十錢?不去搶?一小廝模樣的中年怒道。

    二百八十錢一匹,在雜絹頭,較差的一檔了。但在看來,這實還不,雖然不夠柔軟,顏色也不夠純,但著也能看下等雜絹啊。

    這絹也不道哪來的,我做買賣這年,從來沒見過。說句中聽的,是不是絹還可呢,別是什蕃錦吧?商徒又仔仔細細看了一遍,堅持道:最多二百十錢,多了我怕虧本。要不你去別家看看,我不敢收。

    錦這種東西,確實是存在的。最多的便是西域胡商從波斯帶的錦緞,另外就高麗之。斯錦較韌,不受中原商人喜愛,高麗錦就絲的質地而言和中原相差是很大,差的是工和手,即技術上差距拉低了高麗錦的價。

    除此之外,其實還有些商徒聽都沒聽過絲綢。比曆史上印度旁遮普、克什米爾一帶有野蠶,被人工馴過。這蠶同樣吐絲,但質地較,當地人用這種旁普生絲編織綢緞,名一般。

    波斯有不止一種蠶,可能與旁普野蠶是,蠶絲的質地較粗,綢緞質地堅韌。南也有本地蠶,同樣生產絲綢。

    這些地方性的小蠶種、絲沒能大放光芒,以至於絲幾乎成了中國的代名詞,說穿是體量及工藝關。

    自己家體量小,滿足不了商人量需求。比如前唐與鶻馬,多時一年輸出百萬匹絹。這龐大的交易量居然全被西域胡商吃下了(回鶻人轉賣),可見生產規模對於品牌打造非常重要的。

    生產工藝同樣很重要。蠶需要馴化、育種,讓吐的完美符合人們的需要,野蠶什的是斷然不行,壓根就沒育種過,質量肯定不行。紡織工藝、美水平更要文明的加持了,這是小國家難以做到的。

    因此,不要怪蕃錦被歧視,確實各麵都不足。

    這是鐵騎軍征契丹來的戰利品,而契人又是搶渤海貨。小廝說道:東家在遼澤奮戰,屢立戰功,得來的賞賜,可不什來曆不明的絹。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晚唐浮生》,方便以後閱讀晚唐浮生第四章 戰利品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晚唐浮生第四章 戰利品並對晚唐浮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