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布告中外之七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孤獨麥客 本章:第七十六章 布告中外之七

    都說胡天八月即飛雪,這會都八月底、九月初了,漠北的第一場雪已經早早落下。

    建文神武無上可汗的紀功碑外,野利大蟲躬身行了一禮,麵色敬服。

    一半出於作秀,畢竟他可是被聖人敲打過的。

    另外一半則出於真心。

    建文神武無上皇帝如此功業,諸部酋豪打心眼敬佩,不敢有絲毫不敬。

    結束朝聖之旅,來到黑城子西門外時,正好遇到一隊商旅南下。

    他們帶著大群牛羊,說說笑笑,輕鬆愜意。

    在草原上做牲畜買賣,其實真沒那簡單。

    牲畜長途遠行,需要中途停下來養膘,往往會消耗大量草料。

    這個時候,你就需要與各個部落酋豪們合作了,由他們提前準備好幹草,故路線都是固定的。

    這樣一種合作,令草原貴人們也分潤到了這樁買賣的利益,無疑加深了草原與中原的聯係。

    坊間有傳聞,聖人曾經打算嚴禁草原與中原的人口交流,但說實話,這條製度看樣子最終沒有施行。

    人口交流少了,經濟交流也會減少,最終結果是把人家往外推——曆史上清代曾經嚴禁蒙古與中原人交流,規定北上商人不能攜帶女眷,最終導致前往草原的漢人群體中雞奸案頻發……

    進城之前,還遇到了數十輛運柴的馬車。

    這個真是一門好買賣,草原上人人都需要。

    草原並非沒有樹林,至少在黑城子這一片,因為河流縱橫、山勢連綿,森林極為廣闊,與其他地方大不一樣。

    事實上,從漠北草原的地緣來說,嗢昆水(鄂爾渾河)、婆娑水(色楞格河)就發源於黑城子左右的高山之中,大小支流無數,形成了漠北草原上少有的水草豐美之地——後世被稱為色楞格河草原,匈奴便興於此,回鶻建王庭於此,蒙古亦以此為都。

    從這片平坦的草原向北,逐漸過渡到崎嶇的山地,森林麵積大增,居住在那的人,後世被稱為“林中百姓”

    。

    因此,黑城子所處的位置非常絕妙,向北溝通“林中百姓”

    ,本身又處在一個水資源較為豐富的草原上,可養活大量人口、牛羊,承載得起一個較為強大的部落,向南越過大漠,還可接觸到磧南草原諸部——當然,這一切的距離,都是草原概念。

    十三世紀的時候,因為窩闊台定都於此,這甚至被稱為世界的中心。

    蒙古從全世界各處擄掠回來的人口、財物,總有相當一部分會被發送給大汗。

    哈拉和林宮殿(位於黑城子東七十)營建完畢之後,法王路易九世、教皇英諾森四世的使團先後到訪。

    在這,他們看到了來自全世界各地的工匠,為蒙古大汗打造了十分豪華的宮殿以及各種稀奇古怪的玩意,當地也居住著數量驚人的各族百姓——當然,那會已經是斡兀立海迷失皇後監國時期。

    不過,黑城子的條件固然不錯,卻絕對到不了成為世界中心的地步。

    蒙古人將俘虜、工匠、貴族、士兵遷到這,並且窮奢極欲,代價就是漠北大饑荒,需要從中原調運糧食。

    所以,凡事得量力而行。

    大夏統治下的黑城子,種地屯墾始於三四年前,那會主要靠征發關北道夫子實行民屯。

    連續幾年下來,開辟出了一大片熟地,於是便慢慢取消了大規模的民屯,招募百姓耕種。

    截止今年(同光二年,917),黑城子左近已有六七百戶百姓,大部分來自靈州、夏州、綏州等地,少部分來自河東的蒲州、嵐州、石州。

    今年底,隨著最後一片民屯的退出,明年還會有千餘戶來自河南、河北的百姓移居於此。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黑城子就是朝廷在草原上的一塊飛地。

    新移民們耕田之餘,也會放牧一批牲畜,給居住在這座城市的官員、武夫們提供補給。

    武夫的數量為三千:兩千騎馬步兵、一千騎兵。

    抽調自洛陽禁軍,輪番戍守此地,為期三年,三年後再返回漢地,與家人團聚——三年這個時間,差不多是武夫大爺們能夠接受的極限。

    野利大蟲進城的時候,就看到了盔甲明亮、刀槍森嚴的守軍魚貫出城,到於都斤山腳下進行野營操練。

    聚集在城中的草原百姓也不少,大部分都是附近部落的,在冬季大雪落下之前,到黑城子采買一些商品甚至是食物。

    在一家食肆門口,野利大蟲看到了兩個剛吃完火鍋的牧人,正與店家討價還價,打算再買幾袋炒米帶回去。

    火鍋在草原上十分流行。

    其實就是一個銅鍋,切得很薄的肉片在熱水麵涮一涮,蘸起中原運來的調料,十分爽口——與後世的涮鍋很像。

    在這吃完火鍋的人,一般都會買幾袋炒米帶回家。

    所謂炒米,其實是契丹人的傑作。

    他們在遼東種植糜子,收獲後去殼、蒸熟,再在鐵鍋內炒一遍,當地人稱為“糒”

    ,是一種十分方便,又能填飽肚子的幹糧——後世蒙古人學去後,又演化出了蒙古炒米以及炒麵。

    “明年你們要出征了?”

    店家是綏州人,聽到兩位牧人明年要轉運牛羊至北庭,往袋子灌炒米的時候,不由地多抓了兩把,隨後又問道:“跟誰出征?”

    “無上皇帝派來的朝廷大將。”

    牧人說道。

    野利大蟲心中微微一動。

    這個牧人,首先提到的不是自家氏族首領,也不是部落夷離堇,而是“無上皇帝”

    和“朝廷”

    。

    這說明什?

    說明在很多出去打過仗、見過世麵的草原戰士的心目中,已經不再僅僅隻有頭人,開始出現無上皇帝的身影了。

    這種苗頭如果持續強化、固定下來,並加以宣傳,朝廷是可以打破部落間藩籬,在草原人心目中占據特殊地位的——當然,這需要時間的沉澱,聖人已經開了個好頭,後麵就看子孫後代們如何操作了。

    在建極十四、十五兩年,野利大蟲家也輪番派出了一千兵(每年五百),跟隨聖人在西域征戰。

    他仔細回想了一下回來後那些士兵們的表現,微微歎氣。

    僅僅兩年,這一千人就有“變心”

    的苗頭了。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晚唐浮生》,方便以後閱讀晚唐浮生第七十六章 布告中外之七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晚唐浮生第七十六章 布告中外之七並對晚唐浮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