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五章 織造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高月 本章:第九百一十五章 織造

    次日一早,陳慶出發前往鹹陽,此時京兆城外已一片冰雪世界,但官道上依舊人來人往,地麵的積雪被踩得一片泥濘,陳慶是坐馬車而去,數百名士兵護衛著三輛馬車,陪同陳慶前往的高官還有蔣彥先和匠作署署令周成棟,周成棟便是周寬的長子,在甘泉堡時便負責管理兵器庫。

    渭河已經結了厚厚的冰,官府在冰麵上鋪上臨時浮橋,又撒上稻草,這樣就方便往來行人走過渭河,之所以要做臨時浮橋,而不直接在河麵上撒一層稻草,這主要是河麵和地麵還有至少六七尺的高度,人下不去河麵,大車更不行,如果沒有渡船,那就必須要搭建浮橋。

    隊伍駛過了渭河,沿著鹹陽大道繼續西行,中午時分,隊伍抵達了鹹陽。

    鹹陽縣人口有近二十萬,和其他幾個京兆府的縣一樣,都是以手工業為主,鹹陽這邊主要以造紙和紡織業出名,倉儲也很發達,主要是京兆房租太貴,大量胡商便在鹹陽租房做倉庫。

    陳慶今天是來視察官辦第三紡紗坊,在鹹陽縣有上百家織造工坊,官府的三座工坊占據了規模前三。

    陳慶今天要視察的第三織造工坊,並不是規模最大,但這家工坊卻在試驗新產品,紡綿。

    長期以來,南方紡絲織綢,北方紡線織麻,但在一個月前,從巴蜀運來了十萬斤綿,也就是木棉。

    這是從泉州運來的貨物之一,是一名商人這兩年用低價從琉球島百姓手中收來,但在年初,這名商人因走私生鐵去南洋而被泉州官府抓捕,被判處死刑,他的貨物也全部被官員沒收,包括兩艘萬石海船和大批茶葉、瓷器,以及十萬斤綿,這些貨物便被陳慶帶走了,直到半個月前才從成都運到京兆。

    綿在北方可是奢侈品,主要用來做冬衣填充,每個官員每年冬天會有半斤綿作為福利,宣和年間,在東京汴梁,一斤綿要賣十幾貫錢,是和鴨絨、羊絨一樣的奢侈品。

    十萬斤木綿,陳慶將一部分作為福利發給了官員們,其他則儲存起來,另外再拿出一千斤作為試紡。

    之所以把紡綿放在第三織造工坊,因為是這座工坊在紡線織布的同時,也織造一種特殊產品,白疊布,白疊布就是棉布,棉花從波斯大食等地引進,一直在高昌種植,當地人便用棉花織布,叫做白疊布,早在唐朝時就作為貢品進獻給了皇宮。

    相對於棉花,陳慶更看重木棉,因為棉花會和糧食爭地,而木棉不會。

    織造工坊的大管事叫做顧新,,長得很壯實,年約五十歲,汴梁人,曾在官辦織造工坊做過管事,經驗非常豐富。

    顧新在工坊大門前迎接陳慶的到來,陳慶還是第一次來到這座織造工坊,他打量一下工坊問道:“這麵有多少人?”

    “回稟殿下,有一千二百人,基本上都是女工。”

    陳慶一怔,“有這多人?”

    顧新笑道:“麵實際上分為紡線和織布兩個部分,各有六百人,紡車和織機各有一千部,實際上,我這還算少的,最大的第一織造有三千人之多。”

    “是我孤陋寡聞了!”

    陳慶走到一間大屋前,聽見麵傳來‘哢!哢!哢!’的機軸聲響,他探頭從窗外看了看,麵擺放著至少一百架織機,每張織機前就有一個小娘子在專注地低頭織布。

    “都是本地小娘子?”陳慶笑問道。

    顧新搖了搖頭,“本地的小娘子喜歡去京兆大戶人家當使女,不願意來這織布,現在鹹陽紡織行的女工基本上從兩個地方來,之前是西夏女子,但現在大部分都出嫁,或者分流去外地了,基本上看不到,然後便是中原湧來的百萬難民,他們是是現在各行各業招募的主流,我們這九成以上女工都是她們,一天幹五個時辰,管一頓午飯。”

    “那她們能掙多少?”

    “這個......每個人不一樣,看熟練程度,有的女工一天能掙三四百文,有的女工隻能掙七八十文,我計算過,平均一百五十文一天,這個收入對於小娘子已經很不錯了,很多人成了家的頂梁柱,我們這有一個姓楊的小娘子,汝州人,父母年紀都大了,兄長當過宋軍,腿有殘疾,一家人就指望她掙錢養活,她是我們這最熟練的女工之一,紡織白疊布,紡的線非常均勻,織出的布也十分密實,才十六歲,一天就能掙四百文,她一天都不休息,一個月掙十二貫,把全家養得很好,她還準備在鹹陽買座院子,奉養父母。”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封侯》,方便以後閱讀封侯第九百一十五章 織造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封侯第九百一十五章 織造並對封侯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