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武舉2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本章:第63章 武舉2

    您可以在百度搜索“明朝大昏君 書海閣網()”查找最新章節!

    “免禮,坐著吧。”

    皇權巔峰的朝代。

    看看兵部尚書王憲,聽到朱厚熜找自己,那可真是絲毫不敢耽擱,迅速的來到了乾清宮。以前王憲是畏懼朱厚熜皇帝的身份,當然還有靠著新皇對抗楊廷和的想法。楊廷和表現的太強勢,想要清理朝臣的目的太明顯。為了對抗楊廷和,王憲隻能是迅速的靠攏新皇。這是王憲開始的想法。

    但隨著這些日子朱厚熜越發熟練的政治手腕,王憲畏懼的對象變成了朱厚熜本人。

    誰能夠想到。

    朱厚熜這樣一個藩王入繼,在朝廷完全沒有根基的小皇帝,竟然能夠這迅速的坐穩了皇位。現在還能夠如此深入的插手朝廷人事,如此的影響朝廷運轉。

    從登基開始,朱厚熜看起來都沒有什大動作,卻已經牢牢地把握住朝局。真的是潤物細無聲,在不知不覺當中已經在朝廷擁有巨大的影響力。

    王憲目前58歲,入仕已經30年時間,朱厚熜絕對是一個非常厲害的皇帝。這一點王憲有深深地了解。

    因此王憲豈敢怠慢。

    “謝皇上。”

    “剛剛廣東右布政使伍文定和右僉都禦史,巡撫四川的胡世寧彈劾安邊伯許泰。看許泰的資料,許泰是武狀元?”

    “是。許泰是弘治十七年(1504年)的武舉會元。”

    “我朝的武舉是怎樣的?朕對於武舉不是很清楚,卿給朕講講。”

    “臣遵命。”

    朱厚熜對於明朝的武舉真的很感興趣。

    之前朱厚熜還真不知道明朝也有武舉。因為明朝的文官太強勢,明朝的科舉深入人心。在明朝文官牢牢地壓製武官,文官控製著明朝的朝局,以文馭武是明朝目前的國策。所以現在的明朝真正打仗的時候,朝廷都是派遣文官領兵。像是右副都禦史、右都禦史他們派遣地方擔任總督領兵打仗。正因為如此,大明朝出現了很多文武雙全的大佬人物。不說整個明朝,光是現在的嘉靖朝,朝廷當中就有楊一清、彭澤、王憲這些領兵打過仗的文臣,地方上還有和葡萄牙打仗的汪鋐,也有王陽明這樣在野的大佬人物,更不用說被削職為民的王瓊。等到明末天啟、崇禎朝的時候,知名的名將也基本上都是文官出身。像熊廷弼、孫承宗、袁崇煥、盧象升、孫傳庭這些人都是文官出身。

    所以武官的光芒弱了很多。

    要不是明朝中後期出現了戚繼光、俞大猷、李成梁這些名將,那整個明朝中後期的戰爭都是文官領銜的。

    而且武官基本都是世襲的。那些明朝中後期比較哦著名的武官出身的名將,都是世襲武官。因此朱厚熜還真是不清楚明朝的所謂武舉。

    所以聽到許泰是武狀元,因此非常好奇。因為朱厚熜知道一點,為什明朝中後期的世襲武官出現的名將人數少,而且整體表現不如文官。不是文官比武官厲害,或者是文官壓製武官。而是因為選拔的基數不一樣。

    文官都是在全國那多讀書人當中選拔最出色的人才,當然是成材率高很多。每三年就一次會試,源源不斷的提供新鮮血液,而且都是全國讀書人當中的佼佼者。但世襲武官不一樣,隻能是在那些衛所世襲武官家族當中出現。基數有限,可能會出現一些出色的人才,甚至是戚繼光此等頂級名將,但整體上不會很多。這就是武官越來越沒落的原因。

    如果武舉興盛,可以和文舉一樣,在全國範圍之內選擇。那這個基數遠遠超過世襲武官出身的基數,出現人才的幾率也會高很多。

    因此才找了王憲,詢問一下武舉的事情。

    王憲是兵部尚書。

    雖然名氣不如楊一清、王瓊、王陽明他們那大,但也是曾經擔任過遼東巡撫、大同巡撫,正兒八經在邊境領兵打過仗的,也是大明朝文武雙全的人物。後來擔任兵部侍郎,到現在擔任兵部尚書。

    雖然是文人,但對於武舉很熟悉。

    立馬給朱厚熜介紹。

    隨著王憲的介紹,朱厚熜對於明朝的武舉,才有了比較全麵的認識。

    明朝開始建立的時候,朱元璋並不重視武舉,或者說朱元璋就沒有開武舉的打算。本來武舉已經有很多年的曆史,從唐代就開始出現武舉,最出名的武狀元就是唐代不倒翁郭子儀。可是朱元璋登基之後,始終是沒召開武舉,因此禮部都給朱元璋提了建議,按照慣例應該立武學,開武舉。

    但朱元璋沒有同意。

    朱元璋直接回答,分開文舉和武舉,就是人為的分開文武,這是不正確的。如果這樣又怎能夠出來文武雙全的人才。長此以往,天下就再也沒有了文武雙全的人才。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朝大昏君》,方便以後閱讀明朝大昏君第63章 武舉2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朝大昏君第63章 武舉2並對明朝大昏君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