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玉米產量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本章:211 玉米產量

    您可以在百度搜索“明朝大昏君 書海閣網()”查找最新章節!

    武舉結果讓朱厚熜很滿意。

    人才不少。

    不管是曆史上掛名的名將,還是曆史上沒什名氣的無名小卒,但整體上來說質量還是很高。這一批武進士,從考核的情況來看,都是熟讀兵書,弓馬嫻熟。

    不管是文試,還是後麵的武試,表現都很不錯。

    重要的是這些人都年輕。

    去部隊鍛煉幾年,然後跟著部隊見識一下戰爭。十來年之後,都可以成為軍隊當中的中流砥柱。

    當然除了滿意之外,也讓朱厚熜更清楚的看到了勳貴和世襲武職後人的墮落。不說別的,光是大明朝勳貴和世襲武職的後人,那些要襲爵和襲武職的人數都應該有上萬人,甚至更多。

    但其實可以參加考試年齡的人,並不僅僅是這些。

    因為這些隻是可以襲爵和襲武職的,還有他們的其他兄弟,都是沒有資格襲爵和襲武職。但他們都屬於是將門世家的後人,如果從小繼承家風,那也都應該是有些能力的。

    他們都過來參加武舉,朱厚熜也都是讚成。

    可是看看,全國真正參加武舉的人才有多少。中了武舉人,然後來到京城參加武舉會試的,加起來才四百來人。而文舉會試,每次聚集到京城參加考試的,有大約四五千人。這就是差距。

    對於武舉,朝廷整體上還是比較寬鬆的。拿到武舉人資格,來京城參加武舉會試,比讀書人中舉人簡單多了。但最後參加武舉會試的人,依舊是少得可憐。

    說白了還是那句話,大明朝發展到現在,勳貴、世襲武職後人紈太多,成材率太低。

    這讓朱厚熜更加確定一件事情,那就是朝廷必須要辦武學,必須要大興武學。一支軍隊的強大,雖然和領導這隻軍隊的將軍關係很大,但和這支軍隊的基層軍官的關係一樣很大。

    特別是大明朝這樣,皇帝很是忌憚武將。

    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壓製武將。

    不僅僅是以文馭武,還會派遣監軍。光是這樣還不夠,對於那些將軍會不停地進行調離。朱厚熜作為皇帝,以後也會如此。不可能讓一個將軍,自己組建軍隊,然後自己又在這支軍隊長時間待著。這樣的話,軍隊上上下下都是他培養和提拔的軍官,到時候這支軍隊就有可能成為將軍的私人軍隊。

    最後很容易出現尾大不掉的軍閥。

    所以那些軍隊將軍還是需要不停的調離。

    不能讓將軍在一支部隊待太長時間。可是一旦一個將軍到了其他部隊,不適應其他部隊怎辦?兩支軍隊的訓練方式完全不同,兩支部隊的構成完全不同怎辦?

    這樣會直接削弱軍隊戰鬥力。

    將軍不適應下麵的軍官,下麵的軍官不適應將軍。

    這個時候軍隊標準化,就顯得很重要。也就是說全國的軍隊訓練方式要差不多,基層軍官的培養要一致。隻有這樣將軍不管是去哪,都能夠迅速的適應部隊情況,迅速的形成戰鬥力。因為全國軍隊都是一樣的模式,都是一樣的訓練方式。

    可是想要完成軍隊標準化,基層軍官就變得格外重要。

    朱厚熜的想法就是,大量的培養合格的;標準的基層軍官。而想要大量的培養基層軍官,最好的辦法就是軍校模式。隻有軍校模式,才可以一批一批的培養標準的基層軍官。

    這樣武學的地位立馬上升一個檔次。

    當然這也不是一時半會可以完成的事情。朱厚熜已經和兵部、軍事參議司開始討論這個問題。不過武舉結束之後,時間已經是進入十月份。

    到了嘉靖五年年末。

    遼東地區甚至已經開始下雪,京城這邊前段時間都已經飄了雪花。北方地區要開始進入冬天了。

    朱厚熜此時又有了一個孩子,順妃給朱厚熜生了一個公主。

    心情不錯。

    朱厚熜現在是兒女雙全,且朝廷的事情也是順順利利。更不用說嘉靖五年全國算是風調雨順,看起來又是一年大豐收之年。這都讓朱厚熜這個皇帝過得很舒心。

    “這是各地的報告?”

    “是。這是各個省交上來的報告。對於番麥種植的土地,也做了分類。這邊這些都是最貧瘠的土地,寫上了以往的糧食產量,和種植番麥之後番麥的畝產。這邊的是中等田,右邊這是上等田的產量。戶部和都察院合作,讓各省巡按禦史對於這些數據做了監察,沒有發現任何問題。這是一份準確的數據。”

    到了年末,要總結的事情很多。

    不過朱厚熜最重視的其實隻有兩個,一個是市舶總司的報告,另外一個就是今年種植的玉米產量的報告。朱厚熜對於玉米產量是格外的關注。

    畢竟現在和幾百年後不一樣。

    幾百年後大家熟悉玉米,玉米也出現了適應各個地區不同的種類。但現在的情況不一樣,現在玉米剛剛流傳到中國。玉米種類有限,大明朝百姓對於玉米的種植技術也很匱乏。

    所以需要不停地嚐試才可以。

    今年是全國各個省份都種植玉米的第一年,雖然都是試驗性質的種植,但朱厚熜還是很關心具體產量。應該說現在這個年代的玉米收成如何,朱厚熜心真沒有底。因為知道朱厚熜重視這個事情,所以戶部尚書秦金,土地部尚書彭澤,都因為這個事情來到了朱厚熜這。

    嘉靖五年種植玉米,每個省份都有任務。

    拿出不同質量的土地,種植玉米,然後統計收成。進入十月份之後,這些統計報告都匯總到了戶部這。朱厚熜翻了翻這些報告,越看越是高興。

    雖然現在的玉米產量,也不能說很高。但比傳統的水稻、小麥的產量是高的。

    玉米已經開始表現出他高產作物的特點。

    “皇上,從各地的報告來看,在貧瘠幹旱的土地上,番麥的產量可以輕鬆超過兩石,一些地方能夠達到三石。在一些中等田來說,番麥產量可以超過三石,有些伺候好了,甚至接近四石。而一些上等田,番麥產量更是可以超過四石。還有一些地方甚至報告,番麥產量接近五石。不過這是他們報告錯誤,還是真的能夠達到五石,雖然有巡按禦史的證明,但臣也不敢完全肯定。實在是因為這個產量太高。臣已經準備派人調查,看看真實情況。如果真能夠達到五石,那番麥真的是一個罕見的高產作物,對於我朝未來的糧食穩定,一定會帶來巨大的改變。”

    秦金雖然不是改革派大臣,但在專業素質上還是合格的。

    立馬給朱厚熜詳細介紹。

    玉米的產量的確是讓戶部官員也是大吃一驚。一般的那些下等田,本身土質就不好,碰到了一些幹旱的天氣,又無法導入需要的水。那這種地方種植糧食很困難,產量少的可憐。有些地方一畝地產量不過五六十斤。這些下等田,如果哪一年老天爺開恩,算是風調雨順,糧食產量能夠達到一百斤,那都是大豐收。不過這種情況少之又少。

    不要說是這些下等田,就算是一些中等田,一年的畝產超過一百斤,都算是不錯的收成。這是農業社會農業的真實情況。不要覺得這樣的產量很低。

    其實在目前的世界上,大明朝的這個農業產量還是相當高的。從農業技術來說,大明朝目前的農業技術,可以完爆全世界所有地區。歐洲目前的農業技術,和大明朝相比,那還是處於原始時代。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朝大昏君》,方便以後閱讀明朝大昏君211 玉米產量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朝大昏君211 玉米產量並對明朝大昏君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