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血統種姓(今天五更)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楊氏良家子 本章:第607章 血統種姓(今天五更)

      “種姓製度?”張浚訝異的出聲,不明白一向開明的官家怎會提出這種明顯落伍於時代的製度。

      張浚說道:“自三皇以降,先賢治國,我諸夏就推崇唯賢唯德可以服人。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隻要有才,何問出身。百奚舉於市,孫叔敖舉於海。即便是販夫走卒,鹽販漁夫亦能晉位朝堂。”

      “如此才有我諸夏文明之璀璨。前唐所以外邦俊傑雲集於州郡,豪傑胡人效命於疆場。”

      趙桓點了點頭,關於階級流通性這一塊,諸夏真的是獨樹一幟。

      在西方,如果出生為一名農夫,怎也不可能成為貴族老爺。

      哪怕貞德這個農村小姑娘力挽狂瀾,拯救法蘭西於危難,依舊沒能活著成為貴族。

      所以西方中世紀愚昧而貧瘠,社會黑暗,農夫麻木。

      但你要說種姓製度毫無用處,那也未必。

      若要問有沒有一種種姓製度可以延續三千年,維持了一個地區的長期平穩?

      那還真有,就是印地的種姓製度。

      大概是公元前1200多年,雅利安人滅了古印度文明,為了能千秋萬代統治印度,雅利安人發明了種姓製度。

      後來漫長曆史中,印地將人口分為四個等級,分別是婆羅門、帝利、吠舍、首陀羅。

      到如今建業年間,這個種姓製度也差不多存續了兩千三百多年。

      秦始皇也想過秦一世、秦二世至秦萬世,不過理想不遂人意,隻到秦二世大秦就沒了。

      但種姓製度卻真的如雅利安人所想,存續了兩千多個春秋,而且一直有效。

      在種姓製度的統治下,印地非常平穩。

      可以說,如果沒有外敵入侵這個選項,印地在一個封閉的生態圈,那種姓製度幾乎不可能被推翻。

      趙桓對張浚說道:“如今王室已寧,諸侯貢職,天下漸一,外藩日眾。宇內即便是皆推行王化,也總歸是有個苗裔之分,種姓之別。”

      “朝廷上下,民心表,都想著一個諸夏貴女,不嫁番邦。還不如把這個約定俗成的東西以明文固定下來。”

      沒錯,趙桓就是想給印地的種姓製度打上一個超級大補丁。

      印度的種姓製度最大問題就在於,他無法形成閉環,總會有來自北方的入侵勢力進來掀桌子。

      可如果大宋能夠實現一個超大的閉環呢?

      大宋將藩宗體係涵蓋了所有的國度,廣闊至亞歐非美澳五個大陸,總不能有外星人來打破這個閉環吧?

      張浚博學多識,說道:“關於種姓,據臣所知,在先周之時,先王征服部落,乃設國野製。將子民分為國人和野人。”

      “國人即國內之人,可以參政議政,從軍打仗,經營工商。”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朕即大宋》,方便以後閱讀朕即大宋第607章 血統種姓(今天五更)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朕即大宋第607章 血統種姓(今天五更)並對朕即大宋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