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章天下之爭在荊州 荊州之爭在夷陵

類別:未分類 作者:俗人而已 本章:三十章天下之爭在荊州 荊州之爭在夷陵

    李三刀大軍此行的第一站便是夷陵,九龍山距夷陵有五百路遠,且山路崎嶇,大軍浩浩蕩蕩行軍了足足近二十天才能遠遠的看見夷陵城。這讓李三刀不禁感歎現代交通之便利,比這大威朝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現代社會有高鐵、有飛機,即使繞地球飛一個圈也隻需要四十個小時,而這個時代部隊行軍基本靠牲畜和人力,效率著實讓人吐槽。騎兵還好,有馬可以騎,步兵就隻能靠雙腿走路了。可即使是騎在馬上,李三刀還是不太適應,直感覺到腰酸背痛,渾身抽筋。

    夷陵縣地處長江上遊與中遊的分界點,位於長江以北,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而得名“夷陵”。(意思就是長江湍急的水流到了這趨於平緩,而崇山峻嶺來到這,地勢也逐漸趨於平坦。)夷陵地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三麵環山,東南方向麵向平原,最高處與最低處相差有近兩千米,呈現出明顯的階梯斜坡狀的地形。正因為這樣的地形,這座縣城有著舉足輕重的戰略價值,是名副其實的“爭地”,在李三刀看來,天下之爭,爭在荊州,荊州之爭,爭在夷陵!顯然西涼州馬衡也正是看重了這一點,才不惜孤軍千,自西涼州一路打到這,若不是有西涼州前太守侄子白瑾瑜在牽製馬衡,恐怕,馬衡以三縣為核心向四周拓展,此時益州和荊州不少地區已經失陷,而李三刀也萬萬不敢來觸馬衡的黴頭。

    看到夷陵縣已經近在眼前,李三刀不禁回想起了前世關於夷陵的曆史。在前世的曆史當中,夷陵可是人盡皆知的一個城市。東漢末年三國曆史上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就發生在這。話說當年先有關羽大意失荊州死於東吳,又有張飛部下張達、範疆二人殺害張飛後,將人頭獻於東吳,劉備大怒,親率數十萬大軍,對吳國發動了大規模戰爭。當時東吳拜陸遜為兵馬大都督,而陸遜善於正確分析敵情,大膽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後發製人,擊其疲憊,巧用火攻,終於火燒連營七百,以五萬吳軍一舉擊潰了氣勢洶洶的數十萬蜀軍,創造了由防禦轉為反攻的戰例,也是以少勝多的戰例。後來劉備倉皇逃遁到白帝城,由於在夷陵之戰中遭受到重創,劉備一病不起,自知不久於人世,便有了後來的白帝城托孤。

    建平、稊歸、夷陵三縣成自西北向東南基本在一條直線上,建平縣和稊歸縣距離稍近,而夷陵較遠,不過皆是在長江以北,這讓李三刀放心不少,因為不用渡江而戰,沒有戰船不說,就算有他也沒有善於水戰的兵將可用。三縣自西北向東南三縣的的順序依次是,建平、稊歸和夷陵,而這正是馬衡部隊的進攻方向,反過來也是撤退方向。早在九龍山征兵期間,李三刀與九龍山一眾統領就已經做好了作戰計劃,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奔襲稊歸城,在建平城和夷陵城守軍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占領稊歸,斷去夷陵城的後路,使馬衡大軍不能首尾相顧,屆時夷陵城的馬衡部隊必然驚慌,而驚慌就會露出破綻,屆時擊破夷陵城也不是什難事,然後稍作休整,再對建平城徐徐圖之。

    本來就已經確定的作戰方案,到了韋君智這卻遭到了極大的反對,韋君智以稊歸縣位於三縣之中,攻其必被兩縣夾擊為由駁回了,其實他是不想自己以身試險,貪生怕死罷了。李三刀等人大怒,錯過這千載良機自然心有不甘,強烈反對,最後韋君智搬出了孫宥謙,而李三刀此時還沒有得罪孫宥謙的本錢,也隻好無奈放棄,所以一行人便浩浩蕩蕩的來到了夷陵周邊,在夷陵縣城西北五十處的馬鞍山安營紮寨。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是山大王》,方便以後閱讀我是山大王三十章天下之爭在荊州 荊州之爭在夷陵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是山大王三十章天下之爭在荊州 荊州之爭在夷陵並對我是山大王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