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法律與道德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騾子不吃羊 本章:第十一章 法律與道德

    大明設置的十三個省級行政區,山東、山西、河南、陝西、四川、江西、湖廣、浙江、福建、廣西、廣東、雲南、貴州十三個布政使司。

    每個省都有巡撫,而且每個巡撫都掛都察院禦史銜,大明設置巡撫,就是為了監察各省布政司、都司、按察司管理地方民政。

    大明兩京一十三省,北直隸順天府,南直隸有應天府,北直隸管轄後世京城、河北、天津、以及河南、山東小部分。

    南直隸管轄有後世江蘇、安徽、上海等,南京有六部、九卿、都察院等,成祖永樂時期政治中心北移,南京作為陪都,一直保持行政職權,不過六部、九卿、都察院的官員,並不齊全,南京的皇宮,也已經很多年沒有修繕。

    十三省中,如山東,此時管轄著遼東,大明的陝西包括了後世甘肅和寧夏,湖廣則是後世的湖南湖北兩個省,四川包括了重慶。

    如果不算羈縻,漢、唐沒有大明實際統治麵積大,後世人們津津樂道的改土歸流,則是太祖洪武時期推行,永樂時期達到巔峰,宣德、正統時期有所收縮,後世的雪區、黑、吉屬大明羈縻,永樂時期設置奴兒幹都司,雪區設置烏斯藏都司。

    大明兩京、一十三省、一百六十個府、一百九十三個州、一千四百二十七個縣,這隻是**門,還有九邊、京師三大營,以及無數的衛所,另外還有漕運、河道、督糧道、一百多個兵備道。

    這多官員,就算再精幹的皇帝,也不能知道他們具體的成績,如果一個地區安靜無事,稅收沒有太大虧空,該地區的民風就是醇厚。

    每個人都不是單獨的個體,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江湖,何況廟堂之上,朝廷之上?

    官員出自同一個省、同一個府、或者同一個縣,這就是鄉誼,這也是後來人們攻擊張居正是楚黨的原因,如工部尚書曾省吾,他與張居正籍貫都是湖廣,春秋戰國時期湖廣乃楚國之地,這也是古人的地域攻擊,楚黨也並非都是出自湖廣的,因張居正當權,朝中官員投靠之,有共同的利益訴求。

    年誼,就是同一年考中舉人或進士,他們的情誼就像學校的同學,主考官就是他們的老師,大多都互相觀照。

    還有一種就是姻誼,如張四維與前內閣輔臣馬自強,張四維的女兒嫁馬自強的兒子馬怡,張四維的兒子張泰征娶楊博的孫女,楊博隆慶六年吏部尚書。

    這些誼,就是形成文官派係原因,文官雖有各部院組織,又有各自的派係,大明此時的官場就是這種公私陰陽的狀態,不止此時的大明,後世各國都如是一樣。

    朱翊鈞不是理想家,他深知人類的弱點,沒有派係的官場不可能,如何調和陰陽,就看皇帝以及內閣如何操作。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讀書人想要擁有黃金屋,就要參加科舉,目的就是當官,如一分不拿,一分不占的官員有,很少,凡事都要有一個度,人類社會就是人情社會,古今中外都一樣,大明給官員的工資很少,勉強溫飽尚可,官員要想體麵,要想活的瀟灑一些,就要拿一些,占一些,朱翊鈞也會理解他們,如果有人貪得無厭,那就要稍加懲治,嚴重者他也會殺雞儆猴。

    想要擁有顏如玉,就要有功名、有官位、還要有銀錢,這些都有了,顏如玉會主動送上門。

    此時大明不太重視法律,這也是朱翊鈞不能按照《大明律》處置官員的原因,此時大明從朝廷到地方,所有官員以倫理道德自居,凡事問跡不問心,現在倫理道德占據高地,官員憑著良心做事,百姓苦不堪言,朱翊鈞雖然反對張居正在北方推行一條鞭法,不過他讚同張居正推行考成法。

    朱翊鈞並不想成為一個因自己好惡懲罰官員的皇帝,殺人容易,讓眾人賓服很難,四書五經提倡讀書人節儉,可是每個人都有私欲,大明又有幾個能做到海瑞這樣?

    理想主義雖然很好,也是百姓的福分,如果大明有十幾個海瑞,每人管理一省,那大明百姓永遠不會推翻大明,可是這現實嗎?

    百官讓朱翊鈞節儉,他已經做到幾分,裁撤宮宦官和宮女,又減少宮內一切用度,百官是否像張居正一樣雙標?讓皇帝做表率,自己鋪張浪費,奢華無度?

    大明的官員任命,大部分由廷推決定,內閣、吏部、都察院、還有朱翊鈞本人,決定山西官員人選的問題。

    大明的廷推,由文官和皇帝決定,朱翊鈞也不能決定官員的人選,他想任命官員,隻能找他們商議,官員不由廷推而進者,這是不合法的,朱翊鈞可以賞賜季伯常為錦衣衛百戶,這是因為錦衣衛是皇帝的私人護衛。

    廷推由吏部尚書王國光主持,朱翊鈞坐在椅子上,內閣和都察院分左右而立,廷推並不適用於內閣大臣,因為內閣在名義上,屬於皇帝的秘書班子,司禮監是私人秘書班子,廷推也不能由內閣和皇帝決定,大明官員十分看重廷推,由吏部會同都察院、九卿共同廷推,沒有九卿也可以。

    不過皇帝不能中旨任命官員,內閣也不能推用官員,這樣會導致很多議論,弊病也很嚴重,不由吏部而得職位,往往會被排擠,官員也會感覺羞恥。

    吏部尚書王國光把廷推的名單公布出來,一般一個職位,會有兩三個人選,這些人選由皇帝勾選,再由大臣們商議,最後廷推出結果,公布出來。

    朱翊鈞對官員任命感興趣,不過他要壓製自己的欲望,現在大明官員任命,還是由張居正決定。

    張居正經常以私人函件的形式,授意他親信的總督、巡撫,要他們如此如此上奏,然後張居正以內閣大學士的身份,票擬批準自己的建議,為了鼓勵自己的親信,有時還會給親信的函件上暗示,這種做法確實有些不妥,這些事在其他官員眼中,就是上下其手,培植自己私人勢力。

    想要做事,培養自己的私人勢力,朱翊鈞認為沒有什,大明幅員遼闊,想要做事就要有人去實施,不過張居正這種強權做法,對他與他的親信是良法,對整個大明官場,有害無益。

    各省與各省的情況不一樣,推行政策不能一刀切,各府、各縣行政效率的增進,必然是緩慢的,有些事五年可以做成,利用強權一年完成,就會有很多弊病,強求效率曾高,就會造成各府、各、州、各縣的不安,造成整個文官集團的分裂,最後搞來搞去,還是轉到倫理道德問題。

    張居正要求朱翊鈞節儉,可是他本人奢華無度,這些事官員都看在眼,他有權力時,很多官員就彈劾他,鄒元標彈劾張居正,被打折一條腿,發配到貴州。

    還有魏允貞也上疏彈劾張居正,這些人都在攻擊張居正的私德,而張居正的私德,確實做的不好,張居正要求其他官員節儉,但是他不能以身作則,這當然會給人口實,這也是張居正倒台後,很多人都參與清算的原因。

    朱翊鈞並不想清算張居正,如果他清算張居正,以後誰還會為朝廷做事?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擺皇》,方便以後閱讀擺皇第十一章 法律與道德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擺皇第十一章 法律與道德並對擺皇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