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紮根基礎才是大事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孑與2 本章:第七章紮根基礎才是大事

    精華書閣 ,

    萬年縣目前是大唐最富裕的一個縣。

    這一點從夏賦,秋稅中就能看的出來。

    僅僅是晉昌坊跟曲江坊這兩個坊市,就貢獻了全縣應收賦稅的六成以上。

    其中以晉昌坊最多,繳納賦稅為六千九百八十五貫,東市次之,為四千七百五十二貫,再次者為曲江坊的四千六百五十五貫,再算上其餘坊市,坊,萬年縣收到的銅錢稅賦就足足有兩萬三千六百餘貫。

    大唐的稅賦來源是租傭調,所謂租便是地租,一畝地租平均為兩升,庸便是絹布,至於調這個東西在萬年縣是不存在的,因為萬年縣不允許百姓用每日三尺絹布來頂替徭役。

    萬年縣的土地實在是太少,所以租庸調的數量不多,盡管不多,還是超越了很多大唐州。

    根據永徽六年十一月秋稅繳納完畢之後,戶部以粟米為基礎價格換算出,永徽六年,大唐朝廷的總收入為四百八十一萬貫。

    朝堂上,百官們自然是彈冠相慶,因為這個收益已經是大唐立國以來最高。

    雲初雖然被皇帝稱之為二百五,但是,在吏部清吏司衙門的考評中,再次被評為上上之選。

    滿朝官員們都認為,雲初在沒有把百姓最後一件遮羞的底褲盤剝走的狀況下,能獲得如此收益,吏部給一個上上之選,實在是不足以彰顯他的能力。

    沒錯,官員們,至少是戶部的官員們,他們隻看每年進入國庫的銀錢,糧食,絹帛,麻布的數量多少,至於百姓們是不是能活他們並不在意。

    很少有官員因為催稅賦弄出事情來受到戶部的斥責,哪怕是激起民變,戶部的官員們也隻會認為是刁民之過,隻需派遣大軍平定就是了。

    牧民,牧民,一個替朝廷放牧百姓的官員,放牧一年,如果沒有收益,這就是該員最大的失敗。

    雲初的政績非常的顯著,所以,在顯慶一年初春的時候,雲初正式踏進了五品官的行列,雖然隻是從五品下的官職,卻不再是朝臣口中的小官,真正進入了中級官員的行列,也終於有資格踏進大殿中與皇帝一起商議國事。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唐人的餐桌》,方便以後閱讀唐人的餐桌第七章紮根基礎才是大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唐人的餐桌第七章紮根基礎才是大事並對唐人的餐桌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