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9章 勸說
庾亮在城內有宅,但他一般住在城外,無他,寬明亮。
宅中除了一些仆婢侍妾外,就隻有庾亮一人。
大冬天的,他還命人在院中擺了張桌子,說要一邊品茗,一邊賞梅。
宋纖隻笑吟吟地看著這一切。
他年紀大了,功名利祿之心淡泊得很,要不然當年也不會隱居酒泉南山,數辭官爵了。但沒辦法,他背後還有一個大家族,還是在平涼之役中站在張駿一方的大家族,若還不給梁廷麵子,別人可就不給他麵子了。
太子太師這個職位正好,不用管事,身份還清貴,隻需偶爾提提建議,或幫著太子拜訪一下他人即可一一一般般的拜訪也不會由他出麵,畢竟是太子太師。
今日拜訪庾亮,倒正合適。
「宋公且坐。」庾亮伸了伸手,道。
宋纖也不推辭,直接坐下了。
庾亮拍了拍手。片刻之後,一名美婢走了過來,素手芊芊,開始為兩人煮茶。
「倒是好幾年沒見到元規了。」宋纖凝視了下庾亮,道。
「我就是個勞碌命。」庾亮說道:「未及弱冠,被天子拉到廣成澤開荒。成家之後,又為今上四處籌糧,一月之中,能待在家中的沒幾日。及至後來,又輾轉各地為官·
說到這,庾亮微微歎息,神色複雜,看起來不全是裝的。
「元規,陛下是信重你的。」宋纖說道。
庾亮倒是不否認這點。
平心而論,他對陛下是絕對忠誠的,並無異心,奈何陛下總不給他機會。
政事堂已經有梁芬禕劉閏中王雀兒四位平章政事了,他們又是什出身?什來曆。
梁芬倒是出自名門,乃漢大將軍梁冀族裔,庾亮是認可他的。
但其他人呢?匯禕是涼州降人,劉閏中乃上黨羯胡,王雀兒則是東海軍戶,他們一一哎,你別說,這四個人還挺有代表性。
但庾亮還是有些不滿,怎著都得出個河南宰相吧?之前有羊曼,但他老邁不堪,已然回家榮養了,不該補個河南士人上來嗎?他庾亮庾元規就是最合適的,可天子就是不給。
「但陛下終究還是有些疑慮——」宋纖又道。
「何慮之有?」庾亮說這話時,心底都有些委屈了。
「國朝新政,陛下所重也,度田括戶便是其一。」宋纖說道:「君乃穎川人,河南士林所重而今又要度穎川之田,值此之際,元規你覺得陛下會不會有疑慮?」
庾亮眉頭一皺。
確實,換誰來都會遲疑。當了平章政事,可以施手段的地方太多了,單一個卡住官吏升遷就很要命。實在不行,讓郡中正把你家門第降一等,讓你吃個暗虧。或者乾脆明著來,授意太守或刺史,不給你或姻親家族孝廉茂才名額,辦法太多了。
見庾亮不說話,宋纖輕歎一聲,道:「老夫以前說過,庾氏乃後族,如何自處,其實很有講究。天下事,貴乎中庸。」
說到這,他認真看了庾亮一眼,道:「凡事講究一個度啊。」
庾亮沉默不語。
這大的人了,怎可能想不明白這個道理,問題就在於度太難把握了。
「穎川河東要度田了,太子會坐鎮梁縣,徵辟屬吏,具體操辦此事。」宋纖說道:「此事說易易,說難難,重在用人耳。故殿下會徵辟一些冀州人幽州人入幕府,免得被人說閑話。但穎川+
話到這,宋纖沒有再說下去,但其意已明。
庾亮坐正了身子,問道:「太子想讓我出麵勸服穎川諸族?」
宋纖微微頜首,道:「這也是陛下之意。」
庾亮又陷入了沉默,宋纖耐心等著。
許久之後,他長歎一聲,道:「我豈不知度田乃國策,可太子若惡了穎川士人,將來又有何人可用?」
「元規,你意氣用事了。」宋纖輕歎一聲,道:「天下英才何其多也。何必拘泥於一地?幽州並州雍州俊彥欲投於太子門下者,不知凡幾。梁縣開府,必有左右長史左右司馬參軍
主簿從事中郎錄事等幕職,很多人甚至想舍棄朝廷官職,就為了能進這個幕府。」
庾亮聞言,有所觸動。
自從上次和弟弟談及經營關西之後,他確實了解並舉薦了一些賢才。擔任關西轉運使後,幕府中也有部分關西士人,長期接觸下來,他發現關西土人較為樸實,或許文采不如河南士人,風流氣度也有所欠缺,但辦事的勁頭很足,任勞任怨,整體風氣是不錯的。
到現在為止,他固然還有些域之見,或者不夠信任外地人一一這也是人之常情,哪朝哪代都少不了一一更喜歡用穎川或豫西士人,但對關西人的看法已然有所改觀,並不會太過排斥,該用還是會用。
宋纖其實隱諱地點出了這一點。
>>章節報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