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文與納塔之間的交鋒,並沒有大戰三百回合。
長時間你來我往的戰鬥,往往發生在較量技藝的切磋決鬥場上;亦或者是雙方實力相近,並且在一對一的戰鬥中盡可能的希望獲取勝利,從而采取了謹慎的策略……
但眼下,顯然不是這種狀況。
阿爾文哪兒有功夫跟納塔大戰三百回合?中間但凡被拖住了,剩餘的戰團老兵,甚至是那幾台無畏機甲,都會有足夠的火力,來參與這場戰爭,並給阿爾文帶來足夠的麻煩。
他們的攻擊,並不需要幹掉阿爾文,隻要他們的火力讓阿爾文不得不應付,那就會給納塔連長創造機阿爾文的實力當然是非常出色的。他自己評估,自己應當是整個連隊麵最厲害的人。這一點,是通過觀察其他戰鬥兄弟在戰鬥之中的表現,得出來的評估結論。
實際上也確實如此。
阿爾文在聯盟星際戰士培養基地的表現,就是同期之中最好的,甚至得到過顧航的嘉獎。
整個連隊之中,他就隻有納塔連長,是沒有能夠準確評估的。少有的幾次見到對方出手,表現出來的實力水平,阿爾文覺得仍舊是比自己略遜一籌。但是,樣本太少,評估的準確度他自己都拿不準。但現在已經沒有多餘的功夫去考慮這些,剩下的唯有拚死一戰,並且拚死在短時間內,將對手幹掉。在第一波對抗中,雷霆錘帶著絕對凶猛的氣勢,與納塔硬碰硬了一擊。
阿爾文占了上風。
阿爾文能夠感受到,他的這位連長,至少在力量、氣勢、以及一些發力的小細節上,並不如自己。他或許……不,是確實比他的連長強。
但納塔似乎並沒有認識到這一點,至少也是不願意承認這一點的。
他仍然認為,是因為他手的動力劍跟阿爾文的雷霆錘進行正麵對抗,在武器上吃虧了。他一開始過於冒失大意,沒有將阿爾文這個不過才五年的新兵,當成真正的勁敵。當他認真起來之後,阿爾文不會是他的對手。
他舉起動力劍,試圖再度與阿爾文進行正麵對抗。
但這一下,動力劍應當占優的速度、靈活性都吃虧了。
前麵一回合交手的劣勢,讓納塔不得不用更多的時間、更倉促的姿態應敵,這都顯著影響了他的發揮。雷霆錘與動力劍相撞的瞬間爆發出刺眼的藍白色電弧,阿爾文頭盔內的視覺穩定器自動調暗了光感。他能清晰感受到錘柄傳來的震顫,仿生肌肉纖維束在動力甲伺服係統的輔助下將反衝力消解於無形。而納塔連長的肩甲,在碰撞中崩裂開蛛網狀的裂紋,動力劍的分解力場與錘頭的原子崩解模塊相互撕咬,迸濺的粒子流在兩人之間形成一團不斷坍縮的光球。
“轟!”
納塔的戰術靴在地麵犁出數米長的溝壑,而阿爾文借著反作用力旋身後撤,左手的等離子槍幾乎在身體轉動的瞬間完成充能。三連發模式的等離子束,精準地穿過納塔的防禦空隙。
納塔被迫揮劍格擋,但隻能擋下來兩發,第三發穿過了他的右下腹部位,造成了不小的傷口。更可怕的是,阿爾文的戰錘緊隨其後又來了。
>>章節報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