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航之所以能夠在星際戰士體係之外選擇歌蕊特作為神力載體,根本原因在於人類信仰體係在亞空間層麵的特殊性。
以顧航淺薄的認知,他認為,飛升的帝皇,可以算作是人類的種族神。
或許,神皇還有一些別的什概念上的力量來源。但不管他額外有什東西,至少人類種族神這個概念,就是核心。
現在,顧航已經能夠認識到,自己“家長’的身份了。
如果,我是個神,那我是什神?
顧航分析了他自己的“神性’來源。
最初拿到神國,是在怒梟星,拿到的原初怒梟留下來的。在那頭原始神靈被消滅了之後,係統轉化竊取了神國,到顧航手。
但其實,當年的那個原初怒梟,到目前為止殘留下來的東西,已經非常非常稀少了。
其雖然也擁有亞空間本質,但程度是極少的,連個大魔都差得遠。其哪怕是在鼎盛時候,來個戰團冠軍也給它砍爆了。
雖然,原初怒梟給了顧航神國以基礎,但是後麵的發展,就靠兩大部分:
其一,是顧航在一場一場戰爭之中,吞噬了無計其數的敵人。
尤其是異族之魂、惡魔之魂。
更尤其是那些實力水平超強的大魔、神經元蟲、獸人戰將,乃至於兩隻蟲後這種等級的存在。這兩種增強風暴神國的方式,在很長久的時間以來,顧航隻察覺到了後者。
因為很明顯。
前者則非常不明顯,哪怕是成百萬、成千萬、上億的生靈死亡,顧航也很難一下就感受到很具體的增長直到暗麵遠征開始之後,“涓涓細流’多了,顧航才從風暴神國緩慢卻又堅定的增長中,意識到了這個增長渠道。
其二,則是聯盟統治境內,無數臣民對於顧航的信賴。
這部分,雖然也是涓涓細流,但在程度上,卻要比殺敵明顯得多。
從這兩個方向來分析的話,顧航好像也同時具備“概念神’與“種族神’兩者的特性。
誒?我為什要說“也’?
先不管那個了。
所謂概念神的部分,就是原初怒梟所代表的“風暴’、“雷霆’這一原始的自然概念。
光這玩意兒,既不夠強一就是個星球本地誕生的土著神而已,垃圾得很,下限很低。
格調也不夠高一一單純對自然環境意象恐懼誕生的崇拜,光靠這玩意兒,可上不了概念神的大台麵,隻能當個小嘍囉,上限很低。
上限、下限都很低,但這東西是會變化的。
吞吃了大量強大的異族、惡魔單位,直接擴充了亞空間本質,把下限給抬高了。
而更為重要的,是來源於聯盟不斷擴張之後,那一場一場勝利帶來的聲望,轉變成為對領袖的信賴與崇拜,帶來了兩大改變:
先把單純對自然現象-雷霆與風暴的崇拜,轉變為了對於領袖的崇拜,由於原本的自然崇拜本就很弱小,很快就被洗刷成了【發展、統治與勝利】這一概念。風暴與雷霆,由原本的神國本質,變成了一種表象。風暴與雷霆,象征著聯盟如風暴一般的發展壯大,如雷霆一般的手段獲取勝利!
這也很正常,就像是帝皇,是“冰冷的太陽’,但可不意味著帝皇所代表的神之概念,是“太陽神’這種簡單的意義。
與此同時,聯盟對顧航的信仰,還給他在“概念神’之外,又上了一重“種族神’的意義。顧航當然也算種族神一一單一種族的信仰,認為他是聯盟的標誌。
>>章節報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