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9章 墜而不隕
陵殷閣。
清脆的玉聲在閣樓之中回蕩,中年道人一手負在身後,一手拿著玉棍,輕輕敲擊著身前的小鍾,聲音清亮,有清氣沛然而出。讓下方的少年心緒漸漸穩定下來。
少年眼睛圓潤,彩光熠熠,若有所思地盯著的地麵,不知過了多久,才見得他搖頭道:
“師叔…晚輩還是想不明白。”
玄惟撫須,並未轉身,而是道:
“不要著眼一地,往天下看。”
陶介杏苦苦思量,搖頭道:
“晚輩不明白這些——我寧願去整理道經,再讀古書,也不願意思慮這些了…”
玄惟幽幽一歎,道:
“也是…當年讓識燾回陰陵,讓你入宗,已經定下了未來。”
這中年人邁步向前,歎道:
“可你總要有一二眼力,若是一點也沒有,何來得『目騁懷』?這多年來,這道神通隻有你修成了,連局勢都看不清,亦不能得此神通之精髓。”
陶介杏隻能低頭,可還來不及多說,已經有修士急匆匆從玉階之下上來,道:
“稟真人,魏王已解汝州之圍,立斬二憐湣,調動諸將,隻身回來了。”
陶介杏咋舌:
‘好快!’
“還有……”
這人一陣默然,見玄惟看了他一眼,連忙道:
“有好多人馬,乘著飛舟,越過了襄鄉,一路到了陰陵,帶頭的姓丁,自稱是庭州人士,魏王將領,要…要入陰陵。”
玄惟挑了挑眉,道:
“無妨,由著他們安排。”
這些修士前來無非是接管陰陵的大郡,好應對秘境之事,對紫府來說,除了紫府大陣內部、秘境之中,其餘之物還真不過是一文不值——李周巍沒有屠城取血的名聲,更不必多慮了。
玄惟卻更關心另一件事,問道:
“可帶著我的話去梁川了?”
此人拜道:
“稟真人,早早便去了,至今還沒消息。”
玄惟點頭。
這人立刻退下,見得玉閣之外如風一般進來一片墨色,天光燦燦,這位魏王龍行虎步,衣上猶自帶著些煙氣,腰上的王鉞光彩晦暗,卻殺機無限。
赫然是斬釋而還。
玄惟亦不多說,將手中的小鍾放入陶介杏手,道:
“請!”
兩人踏神通而起,順著這玄閣的光彩一路向上,步入太虛,果然感應到一片波動,隱約有兩道陰影蟄伏在太虛之中,顯得起伏不定。
李周巍眼中金光晃動,果然察覺到了縷縷陰氣,在這彩光照耀中漸漸顯得明顯,穩若泰山又如涓涓細流,綿延不斷。
在這陰氣之底,才見到一兩道明陽之光,氣若遊絲,忽明忽暗,仿佛隨時要墜落,隻被那涓涓細流挽住而已。
他讚道:
“好秘境。”
玄惟撫須,道:
“太虛營造之事,貴在玄韜,韜者,乃容世之器、又有晦藏之能,上上之選,自然是真君位格,金位至尊…”
“真君自成一界並不困難,可洞天亦有區別,聽聞最妙有修立青冥仙術,能立下仙境,已為傳說玄談…我們這些小修,想要掛在太虛之上,如今很困難,隻有借力才能維持。”
“我道中這一境,乃是當年先輩請【不移觀】中的結璘仙出手立下,一縷氣息寄托在【有悔地】,自然是穩如泰山!”
李周巍皺了皺眉:
“【不移觀】?【有悔地】?”
玄惟道:
“觀化真君道場為【不移觀】,【有悔地】是他立在天外,供前去天外的真君反悔歸來的…隻是都決定去天外了,大部分都深思熟慮,回來的並不多,據我所知,前後隻有三位。”
他失笑道:
“一位是因事而返,一位是為人所傷而落腳,都很久遠了,餘下最後一位卻很近,聽說是近古的人物…眾說紛紜,有說是北嘉的,有說是執渡的,甚至有人說是【妙道化生真君】。”
李周巍神色波動:
“玄牝娘娘…”
玄惟笑道:
“些許傳聞,不必介懷,倘若真有此事,如今也不是這個局麵。”
他口中沒有說是什局麵,可李周巍似有所悟地掃了他一眼,目光望向那明陽光色,還未來得及開口,卻隱約聽到彩光之外有呼聲:
“魏王!魏王且慢!”
這聲音忽遠忽近,忽大忽小,又聽著急切之聲:
“玄惟道友!玄惟道友!”
玄惟微微鬆了口氣,輕輕揮袖,隔閡在太虛的彩光便露了一道口子,一道身影駕著真火急急忙忙趕進來,立刻拜下,聲音惶恐,道:
“魏王且慢!”
竟然是在北邊梁川守著的賈!
李周巍卻不意外,笑道:
“賈真人不在北邊守候,怎地趕到此地來了?”
賈又驚又慌,卻不知如何作答,偷偷瞄了一眼玄惟,聲音漸低,道:
“聽聞…聽聞魏王要動秘境…”
賈還能擔心什?
>>章節報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