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事情不妙了!”一位修士一路小跑,來到班解麵前。
他先是奉上一封飛信,然後低聲匯報。
班解聽得匯報,同時神識掃遍飛信,眉頭頓時緊皺起來:“什?寧拙再次找到了班積,並且參與了九重玄兵甲的興雲小試!”
“該死!”
“他是怎猜中的?”
班解的神色頓時凝重起來,心生感歎:“這就是人劫之威?我已經盡量釋放了許多煙霧,且有很大信心保證己方沒有泄露情報,但沒想到還是被寧拙精準抓住了。”
“不,現在不是計較這個的時候。”
班解微微搖頭,迅速分析當下局麵。
飛信中詳細描述了班積、寧拙等人,在第二關內的表現。
看到班積的前幾次遭遇,連一把刀或者一把劍都沒有獲得,班解就知道緣由了。
“寧拙是班積的人劫!”
“隻要他出手,甚至哪怕在場,都會影響到班積的氣運。”
“若是寧拙沒有阻截,沒有共同參與九重玄兵甲的興雲小試,班積很可能在第一、第二順位,就能遭遇到刀和劍了。”
“但因為寧拙的出現和參與,導致班積的氣運被大大壓製,相當不順利。”
對於九重玄兵甲的興雲小試,家族早就為班積籌謀了,設定的策略相當成熟。但現在,居然連一把刀劍都沒有見到。這種情況太過於罕見了。
不過,班解就是班家派遣過來,幫助班積處理意外情況的。
“不能讓班積被寧拙,在這種公眾場合被擊敗!”
“一旦發生,整個班家的名聲都要被連累,被他人看低一等。”
“更關鍵的是氣數!”
“人劫會天然壓製渡劫的修士,但並不意味著修士始終無法反抗。”
“這一次的較量,就是最好的反擊時刻。”
“一旦成功,班積的氣運會大大振奮,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被動的局麵。這樣的反擊次數增多,班積最終的氣運甚至會反壓製他的人劫!”
班解很清楚這當中的關鍵。
正道的名望還在其次,更重要的是班積的氣運。
班積的氣運需要不斷上漲,再上漲,以至於達到某種程度後引發質變。
達到這一步,就是海闊天空了。
王命正式勃發,不管是班積還是班家,都會有全新的起點和待遇。
玄甲洞。
寧拙用手中的劍身,敲打著青銅刀的刀身。
“左刀右劍?”他的思維順著剛剛的靈感,繼續發散。
刀劍是最常見的武器、兵器,因此寧拙吸收的魔修魂魄,很多都蘊含刀劍使用的經驗。
而這些經驗,也在之前的兩場實戰中,被寧拙消化,化為自己的東西。
實戰帶給他的體悟非常深刻!
“青銅刀、劍自帶招式,這是一種幫助,但同時也是一種桎梏。”
“我要施展刀劍合擊,就得從這個基礎上出發,而不能憑白生造。”
“青銅劍隻有基礎劍招,但青銅刀卻還有連招和小套路。所以,要開創刀劍合擊,就得以青銅刀為主,青銅劍為輔。”
寧拙立即找到了構思的方向。
他深吸一口氣,左手虛握,執起青銅刀,右手緊握青銅劍,緩緩拉開架勢。
雙手刀劍伴隨著他的想法,開始了不斷比劃。
這一幕奇怪的情景,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你們看,寧拙在幹什?”
“他已經煉化了青銅刀,肉身傷勢也好得差不多了,還不趕去下一場戰鬥?”
“他好像是在……開創招數?”
看清楚的眾人不由麵麵相覷。
有人扶額:“這可是我們九重玄兵甲的興雲小試啊,我還是頭一次看到,有人在試煉中構思招數的。”“哼!寧拙之前耗費心思,在實戰中學習。現在又把試煉拋之腦後,去開創招數。他根本不把我們玄甲洞放在眼!”
“他是一流天才,才高氣傲,很正常。”
一些人開始對寧拙不滿起來,覺得他根本重視這場興雲小試,也就是在輕視玄甲洞。
“我很期待寧拙最終落敗,被淘汰的神情了。誰讓他在這浪費寶貴時間!”
“哼,他好像是在嚐試開創組合的招式。這是一朝一夕能設計出來的嘛?”
“的確是有些想當然了……”
寧拙也在嚐試構思中,感受到了困難。
劍招、刀招的發力方式,運用方式,都有許多共同點,也有差別。
要同時運用刀劍,且能達到威能更強的實戰效果,需要對刀劍有深刻的理解。
換言之,需要這一類的武學境界!
寧拙當然不具備這個條件了。
換做五行法術,憑借他的境界,可以隨意臨陣開創法術。
“但是我還有其他手段啊。”寧拙暗中催動人命懸絲,溝通至親,“老大,助我!”
遠在漱玉齋中的孫靈瞳,早就知道寧拙此次要去參加九重玄兵甲的小試,已有準備。
孫靈瞳催動天資,洞察洛書,帶給寧拙道器的有益影響。
同時,孫靈瞳對刀劍也有不俗的造詣,尤其是刀術。寧拙將自身情形,通過人命懸絲,傳給孫靈瞳。孫靈瞳一邊看著寧拙比劃,暗中和寧拙討論,一邊也在幫助寧拙構思。
表麵上,寧拙一個人苦苦思索,實際上,他有悟性更高一籌的孫靈瞳相助,還有道器輔佐!很快,兩人就討論出了一式。
寧拙左手使刀,掀起破浪三疊。刀為先鋒,沉腰發力,對正麵假象敵人當頭劈砍。
同時,他右手的青銅劍緊隨其後,在刀勢將盡、舊力剛去、新力未生的那,施展劍招中最快最準的“點刺”。
右臂刺劍精準迅捷,彌補了破浪三疊中本就存在的破綻。
刀用力,劍用速。以刀為主,以劍為輔,使得破浪三疊的連招變得更加完美。
“咦?”暗中觀察的修士,看到這一幕,都流露出驚奇之色。
“這快,就有成果出來了?”
“以刀的連招為主,用劍來輔助,的確是正確的構思方向。”
“換做是我,我也可以。總體上並不難,隻是將兩份基礎融匯起來而已。”
“你像寧拙這大,也可以做到嗎?”
“……”
>>章節報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