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要喜聞樂見
針對美國錄像帶租賃行業的調研和考察持續了近一個月時間,最後AC尼爾森向陶玉書提交了一份調研報告。
得出的結論是錄像帶租賃行業已經是一片紅海,不建議進入。
陶玉書直接把無視了這個結論,她更需要的是報告中的細節。
配合上林氏影業員工們調研而來的資料,和她這些天來的親自走訪了解,陶玉書反倒對進軍錄像帶租賃行業多了幾份信心。
總結而言,這一行已經走過了當年野蠻生長的階段,但大力出奇跡仍然是最有效的辦法。
看看百視達就知道了,短短不到十年內狂開數千家門店,雇傭了數萬名員工,你說他有什技術含量嗎?
要說最大的技術含量,大概就是錄像帶資源的庫存調配了。
「要不然就是滯納金的計算。該死的,一盤錄像帶逾期竟然敢收走我40美元!聯邦稅務局都沒有他們狠!」
說話的是小威爾蒙特·德·哈斯廷斯,馬克·倫道夫的合作夥伴,他們倆的公司正麵臨被收購。
馬克·倫道夫找到了新方向後,第一時間想的就是把老搭檔拉到新公司來,德成了新公司的財務官。
他所提到的滯納金,正是百視達最為客戶所垢病的一點。
百視達每年僅是收取的滯納金,就占到了他們營收的16%,這筆費用高達數億美元,
幾乎沒有任何成本。
「所以說,我們又多了一個打倒百視達的理由!」
陶玉書笑容輕鬆,卻隻用一句話就鼓動起了氣勢。
「說得沒錯!」
為了新公司的成立,陶玉書特地租下了帕洛阿托大學路165號的米黃色小樓,這是矽穀的核心區,小樓的上一任租客就是如今聞名矽穀的個人電腦外設霸主羅技。
二十多年前,朗子GM期間,這座小樓的主人賽義德·阿米德跑路美國,拖家帶口逃到了帕洛阿托。
當時的矽穀科技行業正在飛速發展,不少剛富起來的年輕人都買了嶄新的大房子,而新房子當然少不了配得上新貴身份的高級地毯。
初來乍到的阿米德立刻嗅到了商機,決定買下這棟矽穀核心區的米黃色小樓,專賣波斯地毯。
於是這棟米黃色小樓的一樓就成了買波斯地毯的門市,而二層460多平方米辦公空間則被賽義德·阿米德租了出去,羅技成了這的第一個租客。
如今羅技鳥槍換炮,剛剛搬走,恰好陶玉書需要辦公地,便將這租了下來。
陶玉書並不打算以林氏影業的名義進軍錄像帶租賃行業,本來林氏影業收購院線已經引起了好萊塢巨頭們的警惕。
如果現在她再大展旗鼓的話,更容易被巨頭們忌禪乃至攻擊。
所以她幹脆把新公司放在了矽穀,給它包裝上一層「高科技企業」的外衣,就像現在美國正流行的那些線上購物網站一樣。
至於公司名字,她聽取了馬克和德的意見,就叫Netfli,中文名網飛,聽起來跟林氏影業和她沒有絲毫關係。
錄像帶租賃雖然是電影行業的衍生下遊產業,但其在重視智慧財產權的西方國家產業規模竟然超過了院線票房。
足夠讓陶玉書耗費心力和龐大的資金來再創一次業了。
今天的這場會議確定了網飛的發展路線和方針,但目前仍有兩個函待解決的問題。
第一是陶玉書所看重的DVD格式現在仍處於技術標準製定階段,對這項技術擁有最多專利的分別是索尼和東芝。
目前兩家公司正為了爭奪技術標準的製定權而針鋒相對,短時間內DVD播放器似乎量產希望不大。
第二是DVD格式播放器和錄像帶的配合,即便現在播放器生產出來了,但如果沒有各大電影公司的支持,恐怕也無法推廣開。
其實有那一瞬間,馬克和德都有些覺得可笑,
連上遊產業都沒有形成呢,他們竟然在這堂而皇之的討論著該如何在下遊產業的競爭中取得勝利,說出去實在滑稽。
可這就是矽穀,這就是美國夢!
手下人的自我PUA,陶玉書無從得知,但她從來不打無準備的仗。
「明天一早,我將拜會索尼的出井伸之先生。」
馬克和德從陶玉書口中聽到這句話,臉色然。
索尼如今在美國如日中天,去年索尼創始人盛田昭夫患病後,出並伸之便成了索尼的新任CE0。
這種商界大新聞,兩人自然不會不知道。
陶玉書要拜訪出井伸之,莫非是要促成DVD播放器的量產?
馬克和德已經開始幻想起了陶玉書縱橫拽闔,攪動DVD產業的壯舉。
抱上大公司的大腿就是爽啊!
事實上兩人想多了,現在的林氏影業與索尼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企業,陶玉書根本無力影響索尼的任何決策。
她去跟出井伸之見麵其實就是為了表達對索尼的支持。
DVD播放器的普及離不開電影、電視、唱片乃至遊戲行業的支持,畢竟這些行業供應著文娛產業所需要的內容。
其中電影錄像帶又是最為重要,產業規模最大的行業。
林氏影業的業務橫跨東西半球,雖然在美國無法與好萊塢六大比較,但若論綜合實力卻絲毫不遜。
DVD播放器的推廣難點之一,就在於業界大公司的支持度。
陶玉書主動上門表達支持態度,出井伸之自然熱烈歡迎。
有了善意的前提,在聊起DVD的標準製定和播放器的生產時,出井伸之直言相告。
不管與東芝的技術標準爭奪最後是否會達成一致,索尼的播放器都會在明年上半年投入量產,最快5月份就可以上市。
距離DVD播放器的上市還有14個月,這段時間自然不能閑著,陶玉書給馬克和德製定了KP1。
內容包括了搭建網站、製定全國範圍內的物流鏈路圖、庫存規劃順便她還以2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帕洛阿托本地的一家線上書店FutureFantasy。
這兩年美國的線上書店業務開展的如火如茶,百花齊放,陶玉書是覺得線上書店其實跟她們接下來要做的事有異曲同工之妙,想買個公司給馬克和德練練手。
忙完這些事,時間已經來到了5月初,夫妻倆已經在美國待了快兩個月。
回香江前,林朝陽給幾個美國的熟人打電話告知自己的行程,蘆安·瓦爾特不忘叮囑他:「林,回去了記得把小說手稿給我發過來。」
林朝陽的新小說早在3月份就已經完成了,但因為到美國領獎,又耽誤了這長時間,手稿至今沒有交給任何一家出版社。
蘭登書屋方麵已經了解了林朝陽新小說的內容,盡管覺得這部小說可能在曆史和文化方麵不一定符合美國讀者的胃口,但這畢竟是林朝陽的新作品。
出於對林朝陽的一貫信任,和對他在讀者中的號召力的認可,蘭登書屋還是主動提出引進這部小說,這也是為了不被其它出版社鑽了空子,以後可以更好的合作。
回到香江,休整了幾天,林朝陽又回了燕京。
他拿了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之後,結結實實的在國內媒體版麵上熱鬧了幾天,包括文協在內的幾個文化部門幾次給他打電話邀請他回去做做活動。
但林朝陽當時陪著陶玉書,事情也就拖延了下來。
現在人都回國了,活動自然要安排上,全國文協舉辦的座談會、燕京文協舉辦的作品研討會、大學演講、媒體采訪忙的不可開交,他所到之處,也受到了同行們和書迷們的熱烈歡迎。
5月的第三個周六,林朝陽跑到了石景山軍區大院,他新書寫完之後就交給了杜若林,讓他幫著遞給總政審查審查,看看有沒有什問題。
這都兩個月了,也沒個動靜,他懷疑杜若林把這事給忘了。
「你別著急,這不是還在審嘛。」
「什審查要這長時間?你們這效率堪憂啊!」
見林朝陽有些不滿,杜若林隻得說道:「不是效率總政的效率不高,是有幾位領導喜歡看。人家正看看呢,你敢去催?」
林朝陽好奇的問:「都誰啊?」
杜若林神秘兮兮的說了幾個人名,林朝陽心理平衡了一點,他笑嘻嘻的說:「那政府是不是得給我包銷個百八十萬冊?」
「你想得倒挺美。」
「那你幫我催著點。內地這邊過了,國外出版應該沒問題吧?」
杜若林異道:「還要出版到國外?」
「瞧您這話說的,我哪部作品不出版到國外啊!」林朝陽得瑟了一句。
杜若林擺了擺手,「好了好了,我給你想著這事,到時候研究研究。」
林朝陽新作品的內容有點敏感,出版到國外還真需要謹慎商討商討。
隔了幾天,林朝陽前往北醫三院,他聽陳健功說李拓妻子張暖心現在的情況不太好。
到了醫院才知道,張暖心病容枯稿,情況極差。
李拓整個人也瘦了一大圈,絲毫不見往日的熱情與開朗,林朝陽隻能寥寥安慰幾句。
「昨天晚上,她求我救救她。可我——我們誰也救不了誰。」李拓難過的說。
>>章節報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