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 有意求名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鬱雨竹 本章:第710章 有意求名


於謙第二天就頂著一對黑眼圈,精神奕奕的去找陳循要錢,要糧,要手令。

賑災的錢糧當然不可能全部從京城運去,大部分還是從當地和附近的州府調動。

朝廷在各地都有常平倉,隻是沒有皇帝的旨意,不得輕開。

所以於謙隻需從京城帶上白銀和一小部分糧食,然後揣上手令就離開。

離開之前,他還拜托陳循多照顧一下薛韶。

陳循:“………我聽說了,你昨晚住在驛站,和薛韶抵足而眠,這才一夜,你們就這要好了?”於謙聽出了酸意,連忙道:“尚不及你,但他是個好官,當護著。”

陳循揮手讓他趕緊走。

於謙卻沒走,而是往外看了一眼後問他:“開海禁的事,陛下是怎想的?”

陳循也朝外看了一眼,這才壓低聲音道:“陛下年少,尚有雄心,隻需多加鼓動便可成行,但宗室那邊卻不好弄,海貿如今大半掌握在他們手上,加之有勳貴支持,更不願開海禁了。”

於謙沉默了一下後道:“蠹蟲蝕國,國庫每年給他們的俸祿、賞賜……”

陳循手動捂嘴,低聲道:“噤聲,你嫌現在還不夠亂嗎?趕緊賑你的災去吧。”

於謙轉身就走了。

陳循歎息一聲,原地站了許久才去內閣。

楊士奇死後,楊溥被提為首輔,而陳循升任戶部尚書,今年才進入內閣,是內閣資曆最淺的。昨天散朝之後,內閣幾位閣老陸續被皇帝單獨召見,今天應該會輪到他。

昨日在大殿上陳循雖未吱聲,但心亦是讚同開海禁的。

太祖皇帝當年海禁,一是當時天下初定,國內卻未平,無力對抗倭寇;

二是當時的海貿並不能給朝廷帶來太多的利益。

但今時不同往日。

不能再走朝貢這一條路。

當年三寶太監下南洋,百官之所以叫停,是因為花費巨大。

哦,花費是國庫的,但帶回來的錢全都進了皇帝的私庫。

國庫真的承擔不起。

雖然太宗皇帝說,那些錢最後也都充作軍資拿去打仗了,但……不在公賬,誰也算不清楚那筆糊塗賬。所以還是要開海貿,允許天下萬民參與其中,如此才能收關稅,要富,那也是富的國庫,國庫用之於民……

所以,接下來就是怎才能從皇帝和宗室、勳貴的嘴撕下這一塊餅子了。

潘筠並不擔心開海禁的事。

財帛動人心,銀礦的事已經江湖皆知了,朝廷想要攔住民意,根本不可能。

朝廷不開海禁,會有更多的人化身為海寇跑去對岸挖礦。

隻不過,到時候攻守易勢,海寇登哪邊的岸就不一定了。

潘筠幸災樂禍的點完糧食,一揮手道:“夠數了,拉走吧。”

村民們立即上前拉糧,回村後再分。

小蘭猶豫了一下上前:“廟祝,大春叔他們一家還在牢呢。”

一個老人連忙上來攔她,低聲道:“廟祝能把我們救出來已經很厲害了,不要再為難她……”潘筠笑道:“不為難,能救出來我自盡力救,若最後救不出來,那就說明不好救。”

老人歎息一聲:“也不知道小井他們幾個能不能下來,若是投降,或許可以免死,也免得拖累我們。”潘筠:“造反一事牽連甚廣,你們家中沒有人參加,應該牽連不到你們,領了賑濟糧就回去吧,把房舍整理好,看農田的水稻能不能救一救。”

老人應下,村民們相攜離開。

潘筠通過武林盟購買的糧食和藥材陸續送到,不僅汾水村的村民,全縣受災的村民也趕來縣城領取物資本來封禁起來的玉山縣城門大開,每日來來往往的災民填滿了街道。

蔡晟沒想到自己拉來的資助還沒來得及換成糧食和藥材,潘筠就先拉來這多糧食和藥材,心中複雜不已,既高興又憂慮。

他一邊讓師爺寫公文給州府,匯報他們玉山縣已經自己解決了賑災糧;一邊擔心潘筠趁此收攏民心,越發強勢。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劍走偏鋒的大明》,方便以後閱讀劍走偏鋒的大明第710章 有意求名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劍走偏鋒的大明第710章 有意求名並對劍走偏鋒的大明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