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給的賑災糧和賑災銀,於謙給他們留下一些,不過他不完全放心交給蔡晟來管理。
蔡晟估計在玉山縣待不長了,為了拿到招安的功勞,保住自己的腦袋,他花出去不少錢。
誰也不知道他會不會在於謙走後腦殘的對賑災物資下手,或者說,他不出手,但可能鎮不住下麵的人。所以為了能讓災後重建順利些,於謙把縣尉、主簿和潘筠及縣中有名望的地主鄉老們都請了來。他將錢糧交給縣衙,由縣衙主持災後重建工作,但潘筠和地主鄉老們作為見證並監督。
也就是說,潘筠他們有權查看這筆錢糧的賬冊,時刻關注它的去處。
錢老爺擠到潘筠身邊,悄聲道:“這可算是百年一見,沒成想,我這輩子還有查縣衙賬目的時候,這位欽差大人可真開明。”
潘筠:“於青天也不是白叫的。”
錢老爺微微點頭。
有兩個老人弓背過來,眯著眼睛看潘筠:“這就是三清山的潘廟祝?”
錢老爺立即熱情的回應:“周老,楊老,這就是潘廟祝,王觀主的師妹,山神弟子!”
一個老人湊到潘筠麵前仔細看了看,點頭:“好呀,好呀,年輕後生俊得很,這心也善,像她師兄,還能幹,更像了。”
另一個老人則是問潘筠:“你拿出來這多錢糧賑濟鄉民,你們觀還能維持嗎?”
這些人年紀比王費隱還大,應該是屬於大師兄的父輩,甚至是爺爺輩,潘筠不敢怠慢,很是恭敬,躬身回道:“吃飯沒有問題。”
老人們放下心來,長出一口氣:“有的吃就行,老話說,否極泰來,今年上半年我們玉山縣倒黴,天災人禍不斷,到下半年就好了,待到明年會更好的,你讓費隱別急,該有的,總會有的。”
潘筠乖巧的應下:“大師兄看得甚開。”
“他虧財也不是一日兩日了,也當習慣了,”老人道:“到頭來,還是山神最庇佑我們的玉山縣的鄉民。”
幾位老人就計劃重建工作完成之後去三清山給山神上香。
潘筠歡迎至極。
於謙輕咳一聲打斷他們的話,走過來問道:“清點得怎樣了?”
潘筠道:“已經照冊清點完畢,沒有問題。”
於謙:“如此,玉山縣災後重建的工作就拜托各位了。”
眾人連忙回禮,表示沒問題。
潘筠問道:“於大人,公告?”
“我剛命人張貼出去了。”不僅如此,於謙也趁著眾人都在,將招安叛賊的事公布了,至此,命令既出,駟馬難追。
被邀請來做見證和監督的地主及鄉老們麵色複雜,歎息一聲道:“挺好,玉山縣免一亂,多謝欽差大人。”
眾人紛紛謝過於謙。
於謙指著潘筠道:“此事,潘道長是首功,若不是她從中調解,招安一事不會這順利。”眾人聽了,對潘筠更是讚賞不已。
蔡晟默默地站在一旁沒說話。
於謙道:“這一次,招安之所以能談得這順利,也有蔡縣令的功勞,若不是他說服知府,滿足了免除二錢銀稅等條件,宋大林也不會那快答應。”
麵對蔡晟,鄉老們則不太能笑得出來。
叛軍之亂,說到底,不還是他惹出來的禍端嗎?
>>章節報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