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公公是看著太子長大的人,與其親厚,早年也受了吉慶皇太後不少折磨。
他能活著陪伴太子到現在,也算是老骨頭硬了。
是以他更關心太子的終身大事,“殿下,海晏公主是個有福之人,您不必憂心。倒是近日謠傳護國公府收的義女池霜姑娘,是太子殿下您的心上人。實在不行,您將計就計,直接堵了各權貴世家的嘴,也好堵了他們的心。”
蕭治涼涼地睨了一眼安公公,“你這閑,不如去報國寺替本宮為皇妹祈福吧。”
安公公無奈,奉命去了報國寺為海晏公主祈福,正碰上護國公府主母帶著池霜也在那兒為公主祈福。
安公公便是多看了池霜幾眼,就覺得此女長相端方,溫婉大氣,母家無人就沒有外戚專權的威脅。
簡直完美啊!
雖然年紀大了點,可如此才更加會疼人。
安公公越看越慈愛,越看越歡喜。
就覺得他主子都多大了,身邊還空落落的,實在不像話。但凡他主子的母妃還在,隨便怎張羅也不至於這樣。
安公公還聽來一個傳聞,說池姑娘出口成詩,會用詩詞罵人,是個雅人。
這樣的姑娘若是入主東宮,那是所有人的福氣。
試想想,若是婢女犯了錯,太子妃用詩詞罵,“蠢婢!蠢婢!打碎纏枝金穗。胭脂汙了羅帷,還敢狡辯是非?掌嘴!掌嘴!”
安公公越想越好笑。
池霜被遠處安公公笑得心發毛,不由自主挽緊了鄭巧兒的手,“阿娘,那人在笑話我。”
鄭巧兒被那聲“阿娘”喊得心都化了,忙拍拍她手背,“不怕,霜兒不怕。那是太子殿下身邊的安公公,許是在跟我打招呼。”
她遠遠一頷首,便帶著池霜進了寺。
池霜還不知自己被好些人惦記上了。她被保護得很好,愣是一點謠言沒聽著,在護國公府過得平靜安逸。
這段時日是她有生以來最享福的日子了。可她也知,她現在的美好生活,是弟弟用命換來的。所以她不止要活出她那一份,還要活出弟弟那一份。
她以前不惜命,現在惜命了。
她還感激時安夏處處護她,是以今日除了來給弟弟點長明燈,還來為公主祈福。
時安夏這一胎簡直深受各方矚目,牽動著許多人的心弦。
姚笙抄寫的《藥師經》已壘成三尺高的經幢;報國寺的鍾聲晝夜不息,住持帶著三百僧眾連做了七日祈福法會。
聽藍院的偏廳,煎藥的紫銅爐日夜冒著白煙。
唐楚君和於素君捧著簽筒在佛前跪了整宿,簽文上的“福澤滿堂”四個字被她的眼淚暈得模糊不清。
秦芳菲和莫挽棠在寒冬大雪中,於東門碼頭處執銅柄鐵勺派發熱粥,為公主行善積德。
最離奇的是,有些話傳著傳著就變了樣。有人把時安夏哄梁雁冰和孟娘子的話,傳成懷了“三胎”。
在北翼,自來有“三胎現,盛世啟”的說法。
一胎三胞,屬大吉之兆。曆來民間有婦生三胎,朝廷會獎勵米糧以及銀子。
連京郊的乞丐窩都傳開了,“聽說海晏公主肚子揣著文曲武曲和壽星哩!”
>>章節報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