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3章 歸義軍(2)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要離刺荊軻 本章:第1043章 歸義軍(2)

        

           第1043章 歸義軍(2)

          古老的狄道上,一支龐大的隊伍,緩緩而行。

          數不清的騎士,在前方開路。

          一麵又一麵旗牌,被領頭的騎士高高舉起,沿途所過,一切官紳百姓,遠遠的看到動靜,就趕緊主動退讓到道路的一側,靜靜等待著這支龐大的隊伍通過。

          “資政殿大學士!”

          “太中大夫!”

          “禦賜紫金魚袋!”

          “上護軍!”

          “河內郡開國候!”

          “熙河蘭會路經略安撫使!”

          “提舉熙河蘭會路農田水利使!管內勸農使!觀察處置等使!”

          一塊塊旗牌,彰顯著其主人的威權與聖眷,也宣示著其主人的來曆與跟腳!

          所過之處,一切官商士農,唯有戰戰兢兢,躬身行禮:“白身(下官/末將),恭拜經略相公(大帥)!”

          呂惠卿,騎在馬上,高昂著頭,無視著道路兩側傳來的恭維聲。

          他本就驕傲!

          到了熙河後,更加驕傲。

          因為……

          他到任後發現——這熙河路的官場,對他而言,實在有些過於簡單了。

          硬要打比方的話,他的到來,就類似於一個正奏名進士回鄉辦私塾。

          鄉中一切,嘎嘎亂殺!

          沒辦法,誰叫這熙河路是大宋朝曆史最年輕的路呢?

          在王韶開邊前,此地已長期陷蕃。

          而且,因為吐蕃帝國比大唐崩的還早。

          這直接導致了,熙河諸州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一片混沌。

          諸部彼此攻殺,你方唱罷我登場,什秩序?製度?建設?不存在的!

          直到唃廝囉出現,才終於給這片混沌的地區帶來了一點秩序。

          但唃廝囉死後,一切又迅速的恢複原樣。

          粗粗算來,熙河諸州開始有製度、文明建設,也就這最近的十來年。

          像蘭州、會州,更是在元豐五年後,才慢慢的安定下來,納入大宋朝的統治。

          在王韶之後,熙河路又長期是李憲執掌大權。

          李憲這個人,終究是內臣,雖然帶兵打仗是很厲害的。

          但,地方建設和治理的水平,就很一般了。

          其在任的時候,幾乎沒怎把心思放在治理和建設上。

          所以多數蕃部,也一直保持著舊年的生活習慣。

          放牧的繼續放牧,半牧半耕的繼續半牧半耕。

          水利是什?

          建設又是什?

          壓根沒有人關心。

          直到趙接任,才開始重視這些事情。

          這位老吏,在任雖然不過兩年多,但修複、新建了許多渠道。

          還大力推廣了水車、牛耕等中原農業機械、技術。

          但也就僅限於此了。

          因為,在元祐元年後,確定要離任的趙,開始把精力集中到了他家的棉莊上。

          為了搞好棉莊,他幾乎把大半個邛州趙氏的青壯,都喊到了會州、蘭州。

          所以,到呂惠卿到任的時候。

          熙河路雖然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但這種變化是建立在過去一無所有的基礎上的。

          這就讓呂惠卿很開心了。

          一張白紙!

          一塊可以任由他發揮自己想象力和抱負的三千之地!

          這實在是太棒了!

          關鍵,這還沒什掣肘。

          無論是舊黨,還是新黨的勢力,在這都隻有小貓三兩隻。

          唯一成氣候的,也就是熙州州學中的橫渠門人而已。

          但橫渠一係,哪怕在張載活著的時候,影響力也不大。

          張載一死,更是幾乎煙消雲散。

          要不是當今天子拉了一把,橫渠一門的思想與著作,早就被二程給吞了——二程和張載有親戚關係,張載去世後,有許多橫渠門人,轉投二程,因此完全可以合法合理的將橫渠思想、主張並入自身。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在現代留過學》,方便以後閱讀我在現代留過學第1043章 歸義軍(2)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在現代留過學第1043章 歸義軍(2)並對我在現代留過學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