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7章 沒有奸佞,全是忠臣!
韓絳的葬儀,按照最高規格,有條不紊的辦理著。
韓府之中,前來吊唁者,絡繹不絕。
無論新黨,還是舊黨,都給與了這位宰相極高的評價。
而韓絳的行狀、墓誌銘,更是由新舊兩黨雙方的領袖分別撰寫:由文彥博負責撰寫形狀,王安石負責撰寫墓誌銘。
這兩個事情,都是韓絳生前就已經安排好的。
文彥博和王安石也都爽快的答應了。
至於銘文書寫這個事情,趙煦委任給了米芾——這位未來的大書法家,此時剛好守孝完畢,回京待闕。
剛好,蘇軾南下海南。
米芾聽說後,第一個就跳起來,上書給趙煦表示‘願隨蘇學士,建功海南,以謝君恩’。
趙煦一看就樂了。
立刻就抓了他的壯丁,讓他去給韓絳書寫墓誌銘的銘文。
也算是拉了一把這位‘表叔’。
是的,米芾和趙煦是親戚——米芾的母親閻氏是趙煦父皇的乳母。
所以,米芾和趙煦的父皇,就是康熙和曹寅一樣的奶兄弟。
兩人小時候在濮王邸的時候,可能還一起玩過泥巴,掏過鳥窩什的。
有著這層關係在,米芾就是大宋朝真正的天龍人。
可以隨便浪!
怎浪都不會有事的那種!
哪怕現在也是一樣!
自詡古往今來第一大孝子的趙煦,當然會盡可能的給自己的‘表叔’塞好處,以便妝點自己的形象。
當然了,這也和他知道米芾這個大書法家必定會青史留名,享譽後世是有關係的。
隨著韓絳喪儀的辦理。
大宋朝的考試季,也進入了尾聲。
科舉方麵,殿試結果在四月丁酉(21)公布。
賜正奏名進士石公弼以下三十六人進士及第,三百七十四人進士出身,三百零二人同進士出身,總計七百一十二人。
創造有科舉以來,單次錄取進士人數之冠!
大大的彰顯了,趙煦的恩典!
讓天下士大夫大讚不已——士人寒窗苦讀,別妻子、遠離桑梓,披荊斬棘,過關斬將,辛辛苦苦的進京趕考為的是什?
還不是為了當官!為了當人上人!
前有南漢劉鋹倒行逆施,搞出來了想當官,必須自宮的國策。
結果,士大夫為了做官,主動揮刀者絡繹不絕。
後有蒙元、滿清,開科取士,不失聖主明君之譽。
而其一旦,不搞科舉,不給士大夫們當官的途徑,頃刻就土崩瓦解。
而趙煦在今年科舉大放水,將錄取人數第一次拔高到七百人以上!
對天下士大夫們來說,這就是古往今來的第一聖主明君!
幾乎所有人都說:官家天恩,永遠都還不完!
至於趙煦在科舉過程中,搞的那些小動作,做的那些改革,在士林中引起的非議和腹誹。
在科舉錄取名單出來的那一瞬間,頃刻煙消雲散。
事實證明——士大夫們不怕皇帝亂來,隻怕皇帝不給當官的機會和途徑!
誰能讓他們當官,他們就管誰叫君父!
至於君父是誰?考試的內容是什?
他們才懶得管!
一時間,坊間輿論,盡是稱頌——尤其是年輕一輩的士人,哪怕這次沒有考中,也都對趙煦的聖明與英武,歌頌不已。
對年輕人來說,其實今年的科舉改革,是非常有利的。
他們還年輕,還能學習、改變。
但老登們嘛……嘿嘿嘿……
如此一來,等於說朝廷擴大了科舉錄取人數,同時也幫他們淘汰了一大堆的老登。
這一來一去,等於大大增加了他們未來考中的概率!
這不是聖君是什?
一時間,汴京內外,都是士人的讚美與阿諛之聲。
新科進士們,更是立刻就開始寫了應製頌恩詩賦。
因為之前,趙煦已經讓人在汴京義報上打過樣了。
所以,新科進士們心領神會,於是,他們在寫給趙煦的詩賦之中,除了歌功頌德外,紛紛表示——官家的恩情,我們永遠也還不完!子子孫孫都將永遠銘記!
有覺悟的,更是在詩賦之中,表達了諸如:我們將緊密的拱衛在官家周圍,就像群星拱衛北辰,我們將堅定不移的跟隨官家的意誌而行動!
我將無我,不負官家,不負朝廷……這一類的文字。
趙煦看著,欣慰無比!
都是忠臣!
沒有奸佞!
眾正盈朝啊!
正奏名進士都有這多人了,特奏名自然也要放水!
四月戊戌(22),賜王鄰臣以下八百二十四人特奏名進士出身,詔吏部酌情選用,按名次授假承務郎、三京府學助教、諸州文學助教。
於是,這特奏名進士的頭銜,基本等同於報考就送。
趙煦對此,自然是有自己的考量的。
他把特奏名進士,等同於師範大學錄取通知書了。
所以,在公布了特奏名進士錄取名單的同時,他還命禮部和吏部聯合下了一道榜文——招募願意前往熙河路、廣南西路、安南都護府、梓州路、夔州路、海南路等大宋知名的偏遠軍州地區,任教的特奏名進士。
不拘名次,不問出身。
隻要願意報名,且能在當地待滿三年,考勤無缺,無作奸犯科者。
便可賜同進士出身,且將命吏部依照新科進士進行授官。
頓時,老登們也開心了。
尤其是那些五六十歲,屢試不第的老登們。
還真有不少人,到吏部和禮部去自願報名,願意前往偏遠軍州‘教化百姓’了。
不就是去偏遠軍州,蠻荒之地,任教三年嘛!
為了一個同進士出身,這點苦,他們還是能吃的!
畢竟,他們中的好多人,奔波一生,不就是為了進士頭銜這個虛名嗎?
四月已亥(23),更試今年武舉人於集英殿後,錄得武學進士三十餘人。
這沒什好說的。
因為今年的科舉,趙煦折騰的有些過。
所以在武舉方麵,他沒有進行什調整和改革。
依然沿用的是熙寧年間製定的武舉試法的考試方法。
考的並非兵法、謀略,而是騎射、武器使用以及身體素質。
在這方麵,誰能拚得過在京禁軍呢?
所以,錄得的武舉進士,有八成都是在京禁軍的衙內。
這些人都是表演藝術家。
一個個在趙煦麵前,表演著各種高難度的藝術或者雜耍動作。
就是沒一個適合戰場廝殺的。
所以,現在的武舉啊,其實就是個勳貴們搓圓仔湯的地方。
於是,所謂的武舉,其實還不如金明池爭標——至少金明池爭標,是要講謀略和戰陣配合的。
趙煦看完,也是忍不住歎息幾聲。
好在,武學在郭逵主持下,已經大幅的改革了武學教學。
並在趙煦的支持下,從前線以及禦龍第一將的現役將官,抽調了許多人到武學授課、任教。
武學生們,也會在武學教授的帶領下,定期來到禦龍第一將中學習。
所以,未來可期!
故此,趙煦也隻是歎息幾聲,就下詔命樞密院將錄取的武進士們,授給右班殿直、三班借職等小使臣官階。
然後統統給他們安排進了皇城司的清貴衙門當親事官。
這就是擺明了,要把這些祖宗供起來,免得他們去沿邊禍害。
這倒是正合衙內們的意!
留在汴京,而且是在皇城當差!
又有麵子,又有子,還有前途!
於是,一個個三呼萬歲,紛紛表示官家的恩情,我們永遠也還不完!
得!
連衙內們也學會了士大夫那一套!
除了科舉和武舉,同步結束的,還有趙煦別出心裁搞出來的算學、律學考試。
>>章節報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