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3章 汴京的懼內競賽
趙煦心中胡亂的思慮著,一個文臣的身影,就出現在了他麵前。
“臣懋恭問皇帝陛下聖躬萬福……”
趙煦抬眼,便看到了蔡懋的臉。
這個家夥,回京後以父蔭,被趙煦授太廟齋郎(從九品)。
而太廟齋郎,自唐以來,就是二代衙內的專屬官職。
是所有恩蔭官職中最好的一種。
沒有之一!
因為,這個官職沒有年齡限製!
是的!
沒有年齡限製!
在整個大宋的所有官職,這是獨一無二的。
本來,是有限製的——需要至少年滿十五,品貌端正有才學,且父祖五品官以上。
但當年,包拯去世,仁廟親幸致哀,在喪儀上見到了當年還隻有八歲的包綬。
當場就流下眼淚,特詔授給包綬太廟齋郎。
使包綬在八歲那年,就吃上趙官家的皇糧。
從此太廟齋郎,就沒了年齡限製。
哪怕連話都不會講,但,趙官家喜歡就可以授給。
最重要的是,依照製度,太廟齋郎是可以比照中下縣主薄、縣尉計算資序。
等於是隻要有了這個恩蔭,就算參加工作了。
而這也是其他很多恩蔭官職所不能比的。
沒辦法!
這個官職,看名字就知道了——是在太廟,服侍趙官家們的祖宗的。
宰相門前七品官!
服務皇帝祖宗們的二代衙內,待遇好點不是很正常嗎?
於是,這太廟齋郎就成了大宋朝幾乎所有頂級衙內入仕的必經之路。
沒當過太廟齋郎的衙內,在很多人眼中,便算不得什衙內。
頂多不過是個暴發戶!
於是,衙內們對這個職位,日益眼熱。
而趙官家們,則拿著這個東西當胡蘿卜,隻有最聽話的人,才能得到這個獎賞。
而蔡懋能拿到這個太廟齋郎,是因為蔡確在福建的差事做到了趙煦的心坎上。
單單是一個泉州港,每個月就能讓趙煦的封樁庫入賬一兩萬貫!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數字將越來越多。
未來,歲入百萬甚至數百萬貫,都有可能!
有了官身,蔡懋的仕途就開始起步了。
如今他跟著老丈人,在元祐大典書局之中,當了個試校書郎。
隻等著元祐大典編成,就能靠著這個履曆,成功的跨越選人和京官的界限。
這就是頂級衙內的從容!
趙煦瞧著蔡懋那張臉,露出笑容來:“蔡卿免禮!”
“卿今日是陪蔡相公來的?還是馮節度?”趙煦打趣起來。
蔡懋露出一個尷尬的神色,小聲的答道:“回稟陛下,臣如今奉父命,服侍泰山大人……”
趙煦的笑了。
不知道從什時候開始,汴京城的衙內中,開始流行‘氣管炎’的人設。
反正,現在一大堆的衙內二代,都在爭相標榜自己‘懼內’。
這可能是沈括帶起來的風氣。
托蘇軾的福,現在沈括沈季常的諢號,天下皆知。
而伴隨著其懼內的名聲,一並喧囂而起的是——當朝的皇太後,對於沈括的妻子張氏的寵愛。
因為這份寵愛,張氏在不過三年的時間,就從一個小小的孺人,一路晉封到現在的餘杭郡夫人。
在很多人眼中,沈括能有如今的地位和權勢,有一大半功勞是他的妻子的。
而沈括本人,在聽到這些傳言後,也沒有否認,加劇了流言的影響力。
於是,衙內們競相開始表演自己‘懼內’。
蔡懋這樣的官迷,更是深度沉迷其中。
回京以來,他就開始在一切場合,都表演自己的‘愛妻’、‘懼妻’人設。
向太後也很有意思,她在聽說了這個事情後,有意的開始配合輿論。
經常的招張氏入宮,而且每次張氏入宮,都有賞賜。
這就更加重了坊間的議論。
也正是這個原因,士林輿論,才能一直優容著沈括和他所宣揚的‘格物學’。
>>章節報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