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 養殖眾生
寶瓶天靜靜地飄浮在星空之中,不斷生長的外道彰顯不祥。
這本就人跡罕至,偶爾有過路的神仙,看到寶瓶天不免有探寶的心思,打算進入寶瓶天,然而還未靠近,便遭遇外道汙染,或者化作魔怪,或者變成尺體。
幾個僥幸的神仙逃之夭夭,避開這片險地。
也有人在星空中留下「危險」的字樣,警示路過此地的人們。
又過去幾日,星空漸漸明亮起來,過了片刻,一輪太陽由遠而近,經過此地。
那輪太陽照亮附近的星空,在經過寶瓶天時,忽然停頓下來,待到太陽光芒逐漸穩定,收斂,隻見那輪太陽前方是一尊佛陀。
那佛陀麵形方圓,細眉長目,大耳下垂,頭上一頂金燦燦的寶冠,身披架裟,露出半邊肩頭,身上除了這件袈裟之外,再無其他衣物。
佛陀喚作大日如來,又稱毗盧遮那佛,那輪大日便是他的大羅天,稱作大日寶照天。
大日如來打量那寶瓶天,徑自走去,但見瓶口向外蔓延的外道竟似畏懼他的日光,被日光照耀,不斷後縮。
大日如來走入寶瓶天中,四下看去,微微皺眉。
這處大羅天竟然被外道所汙,變成一個汙穢之地,讓大日如來動容的是,這的外道不止一種,而是多達千百種!
西天也研究外道,尤其是他這等過去佛,在外道上有著過人的造詣。
但是精通一種外道已是極為難得,更何況是千百種?
何人有此智慧。
他腦後大日照耀,逼退附近的外道,一路深入寶瓶天,過了許久,來到一個跏趺而坐的人形物體麵前。
這物體自內而外長著許多莫名的東西,有奇異的菌類向外噴著煙塵般的孢子,有古怪的藤蔓上長著一隻隻眼睛,有毛茸茸的綠苔卻像活物般蠕動,還有令人不適的黏液,泛著不明的味道。
大日如來腦後光芒大放,將這人形物體體表的外道逼退,逐漸顯露出法華林菩薩苦痛的麵容。
法華林菩薩努力維持坐姿,麵容扭曲,臉上肌肉抖動,勉強睜開眼睛,看到大日如來,聲音嘶啞道:「毗盧遮那佛————救我一「」
他身軀顫抖,似乎想起身,但他體內的外道已經生根發芽,讓他動彈不得。
大日如來道:「道友是被陳夫子所傷?他的道法很是奇特,以外道為主,難怪會創出如此驚人的元符。」
法華林菩薩道:「救救————」
大日如來充耳不聞,徑自走入他的識海,隻見法華林菩薩的識海中也遍布外道,這的外道幹擾扭曲菩薩的思維意識,讓他難以維持理智。
大日如來逼退外道,將法華林菩薩的記憶提取出來,查看法華林菩薩與小椴交戰情形,又仔細查看魔血寶樹汙染寶瓶天的情形。
他看得很是認真,揣摩陳實的法寶魔血寶樹的威力,分析不同的元符的作用。
他的腦後,那輪太陽寂靜無息的旋轉,而穿過太陽表麵,便可以發現太陽內部中空,乃是一個無比浩瀚廣闊的世界。
這正是大日如來的大羅天道境,大日寶照天。
因為處在太陽內部,因此這個世界無限光明,永晝無夜,又稱大光明界。
大日寶照天內也有著不計其數的黎民百姓,在此繁衍生息。
蓮花獅座峰上,一座毗盧寺巋然矗立,宮殿重重疊疊,不計其數,金碧輝煌。此時寺廟中僧侶無數,紛紛仰起頭,看向天空。
這些僧侶道法高深,佛法精湛,其中不乏有金剛羅漢阿修羅尊者等造詣高深的存在。
對於修士來說,這些金剛羅漢已經是仙人,可以飛升地仙界,但對於這的人們來說,他們是佛的弟子,無所謂飛不飛升。
況且,就算飛升地仙界,日子也未必有大日寶照天的日子過得舒坦。
突然有人激動道:「來了!」
天空中,一枚巨大的元符閃爍著金光從天而降,來到毗盧寺。
眾僧急忙一擁而上,環繞這枚元符。
還有僧人搬來各種經典,道紋奧義,嚐試解讀元符。
他們學問高深,每個都是飽學之士,甚至研讀外道,亦有不凡造詣。
他們是為大日如來服務的僧眾,平日大日如來但有破譯上的難題,或者是破解對手的道法神通,皆可交給他們。
他們會在第一時間將難題破解,想出道法神通的破解之道。
與此同時,天空中一枚枚元符徐徐降落,分別落在大日寶照天不同的方位。
那些元符的落下之地,是一個個類似毗盧寺的廟宇,廟宇中同樣也有無數僧人,仰首以盼,等待元符落下。
毗盧寺有三萬僧眾,而這些寺廟的僧眾不比毗盧寺少。
這一刻,無數學問過人的僧眾全心全意幫助大日如來,破譯元符內容!
而大日如來麵色如常,很是平靜的閱覽法華林菩薩的記憶,從中提煉出法華林菩薩所見的元符。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他對陳實和小椴仙子了解甚少,但通過法華林菩薩的記憶,他已經有十成把握可以留下兩人。
過了良久,他走出菩薩的識海,從菩薩眉心中飛出,徑自向寶瓶天外走去。
法華林菩薩在他身後嘶聲道:「救我————」
「道友稍安勿躁。」
大日如來頭也不回,聲音遠遠傳來,音線穩定無比,「我奉燃燈佛祖之命,前去請陳夫子去西天做客,此行不便帶著你。待我歸來,自會相救。」
法華林菩薩眼睛流露出絕望之色,逐漸被外道覆蓋全身,將他埋沒。
大日如來走出寶瓶天,自言自語道:「陳夫子的那株寶樹,已經是天下少有的至寶,比之大羅天也不遑多讓。法華林菩薩托大,他們納入自己的寶瓶天中,被陳夫子偷襲得手。
陳夫子以寶樹壓製寶瓶天,以外道汙染構成寶瓶天的大道,導致法華林的大羅天無法動用,相當於損了一半的修為。
法華林有此一敗,情理之中,否則正麵交鋒,他直接祭起寶瓶天,陳夫子如何是他的對手?想對付陳夫子,以堂堂正正的手段,效果反而更好。」
他的腦後,大日之中,眾生智慧如同涓涓溪流,不斷流入他的腦海中,化作各種關於元符的知識。
若是陳寅都在這,見到這一幕,一定讚歎連連,他外接造物小五大腦,摒棄人性,絕聖棄智,但還需要調動自己的智慧,才能破解各種難題。
而大日如來的寶照天中無數僧侶便相當於他的外接大腦,幫助他思考,解決各種難題。
一一當然陳寅都自忖自己聰明無雙,就算這些僧人加在一起也不及自己,因此隻會讚歎,絕不會羨慕。
大日如來回頭,記下法華林菩薩的位置,起身直赴東天。
玄黃海,玄黃雙蓮聖地。
>>章節報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