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1章 搞個實驗
在西城的三河路,有一片都是國家部委所在地。
其中有個單位叫機電部,即電子工業部與機械工業部合並而成,不過明年又拆分了。這年頭沒有工信部,計算機產業由機電部管理。
1月份中美智慧財產權協議達成,我國承諾政府部門采購正版軟體。2月份過年,過完年才召開這個會議。
陳奇確實忙,一個廳級老總不僅要管意識形態,還得管高新科技,上哪兒說理去?
他到了機電部會議室,麵已經坐著一些人,社交悍匪上線一一結交,互換名片。走到一個中年男子身前,對方很熱情,早早伸出手:「陳奇同誌!幸會幸會,我最喜歡看你的電影了,沒想到在這種場合見到。」
「你好你好!」
「您是?」
「我叫黃曉明,這是我名片……」
哈?
陳奇一臉狐疑,接過名片一瞧:中國計算機軟體與技術服務總公司,總經理黃曉明!
還真叫黃曉明啊!
他與對方寒暄,內心早吐槽八百遍:我還以為黃教主提前上線了呢,後世跟楊天寶離婚找了個網紅女友被群嘲,又分手了……
至於這家公司,前身是1980年電子工業部成立的一家公司,是國內最早的計算機企業。後來改製整合上市,名字變成了「中國軟體」。
地位相等於軟體界的東方集團。
坐了一會,機電部的領導來了,還有科委外經貿版權局等相關部門的人員。
「今天開個會!」
「根據談判協議,我們承諾所有的政府部門采購正版軟體……那接下來我們該如何應對,我們將麵臨什樣的情況……今天都研究一下!」
「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我們今天是聽取意見,然後才好製定規劃。」
「誰拋磚引玉?」
「我先說說吧!」
黃曉明先開口,他公司就是幹這個的,道:「首先我表明觀點,我絕對支持對軟體的版權保護,嚴厲打擊盜版!」
「早在80年代初,我們公司規模還不大,軟體是個新鮮玩意。我和同事們包括科學界都很樂觀,認為用不了多少年,中國就可以成功開發並大量出口軟體。
當年我們推算的是,中國每年能賺取100億美元的外匯收入!
到了1983年,同事們開發出了第一批國產計算機軟體。我們信心滿滿啊,結果沒有銷路,發出去的征訂單悄無聲息,擺上櫃台也無人問津。
當時西單科學書店有一個軟體專櫃,我們去調查,發現不是沒人買,而是一種軟體的銷量隻有幾套而已。我們進一步調查,心涼了半截。
我們暢想的是每台電腦裝一套正版軟體,但實際情況是:他們隻買一套,再破解複製出幾百上千套。
我們反映情況,直接打到了國務院,但反映了也沒用,那會連版權法都沒有呢。
後來呢,這種現象非但沒有得到製止,反而愈演愈烈。我一位同事已經放棄了雄心勃勃的開發計劃,說研究它有什用?等評職稱時算一項科研成果,也就這點用處了。
>>章節報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