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俠是第二天上午讓李龍送回到四小隊的。
昨天下午顧曉霞回到家看到李青俠也挺高興,先前李龍就說過,公公回老家幹的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把他們的名字寫在族譜上。
雖然顧曉霞作為國家幹部在這方麵不是特別在意,但她能體會到李青俠此舉是對李家的女人的重視。
再怎說是也在爭取讓她們在族譜上有名字,這事做著肯定是費錢費心費力的,挺感動。
顧博遠作為舊時的大學生,思想觀念並不是特別開放,對李青俠此舉也隻有佩服,因此晚上陪著老李同誌好好的喝了幾杯酒,使勁的誇了一誇。
李青俠當時就把那家譜取出來給李龍他們看,指著那些名字自豪的說道:
“回去一趟,個把月,把這事辦了,我心也安了。這族長位子交給安民,也算是對著住他了。”
李青俠知道走後,各支,或者說主要自己這一門總有人會慢慢研究族譜,然後看到自己的這點小動作,所以他多掏那多錢出來,其實也是在堵大家的嘴。
其他幾門據說族長最多也就掏幾百塊錢,有的甚至和其他族人掏的一樣多。
畢竟眼下是新社會,族長並沒有比別人多分地,而且各生產隊也不是族長管事,都是有村主任和村支書的。
像他這樣算獨一份,掏那多錢辦事,總得有點特權嘛。
李龍和顧曉霞在看了那些名字後,聽李青俠說把他在自治區受表彰的事情寫到了大事記上,便專門的翻了翻,看著果然有。
族譜的大事記是按著時間年限記的,李龍的這事是一九八三年,在大事記最後一頁的倒數第二條。
看著這一條,兩個人都挺自豪,這雖然不是官方的報紙雜誌,也不是縣誌啥的,但作為族譜,李龍也算是留芳了。
至於能留多久,那就不好說了。
這一晚上基本上就是在聊家譜的事情,以及李青俠給李龍他們展示著自己帶回來的那些老物件。
其中有一堆的銀元,都是李青俠幾塊錢收來的,李龍隱約記得後世有些銀元存世量少,比較貴,不過他辨別不出來,那就留著。
還有銅鏡,銅香爐,佛像等等。
沒大的瓷器,倒是有幾個鼻煙壺,好像玉的,瓷的,琉璃的都有,看著還挺漂亮的。
小麻錢沒有,那種個頭比較大的銅錢倒是有十來個,看著都是當十當百當千的,雜七雜八加起來得有十來公斤重,也難為李青俠千迢迢的帶回來了。
梁家的家譜他們沒動,在一個紙盒子原封不動,李青俠專門給搞了個封條粘著,主要還是覺得讓梁家人親啟比較合適。
把李青俠送回到四小隊,李龍沒怎停,又開著吉普車把梁家的家譜給送過去。
梁東樓看著自家的家譜挺激動,原想著讓李龍留著吃飯的,李龍說有正事,沒停,然後開著車去了清水河村。
孟海和何玉清在孟海家等著,何玉清一看到李龍開著吉普車來,便露出了笑容。
等李龍下了車,何玉清笑著說道:
“李龍同誌啊,你可真偏心老孟啊,我就猜你一來就到他們家來,所以我就在這等著了,走走走,去我家,雞都宰好了,今天家用李龍同誌你上次說的那個做法,咱們也吃一頓大盤雞。”
前幾次吃飯,孟家宰雞,李龍順嘴就說了大盤雞的做法,何玉清和孟海這邊都記下了,這回請李龍吃飯,何玉清就決定做這個了。
李龍開著吉普車把何玉清和孟海都帶到何家,何玉清的媳婦已經在燉雞了。
大盤雞要加洋芋,辣皮子,皮芽子。這時候還沒賣豆瓣醬的,就用其他作料代替。
這時候各家都養著不少的雞。今年何玉清編抬把子和紮大掃把掙了一些錢,這雞蛋和雞大都用來自己家吃了。
“咱們要不要先去看看野豬的蹤跡?”李龍問道,“不遠吧?”
“不急不急,這大掃把紮完後,你好不容易來一趟,咋也得吃完後再去看。放心,今天中午不喝酒,不耽誤事。”何玉清好不容易撈著請李龍吃頓飯,眼下的關注點就在這上麵了。
自家養的雞能跑能跳,通常肉都比較筋道,不容易燉爛,但吃著好吃。吃飯之前,何玉清又把村子的一些情況講了講,無非是今年紮完大掃把後,有幾家買了自行車,有些人家添置了驢車等等。
不用說,這其中一大半歸功於李龍。
李龍不受這個功,他笑著說道:
“咱們再不說這個了。你們掙到了錢,我完成了任務也有獎勵,這是雙贏。我這也應下,後麵隻要有類似的活,我肯定還是會優先考慮你們的。”
有李龍這句話,何玉清和孟海兩個就激動了。
“李龍同誌你不知道啊,隔壁村那些人不知道有多羨慕我們。眼下大家雖然都分田到戶,咱們農民靠著這些地,吃是不愁的,細糧總算也能吃到飽了。
但要說致富,那其他村隊還真就沒啥特別好的辦法。如果不是你,我們隊也和其他隊沒啥區別。”
“就是啊。”何玉清感慨的說道,“要說不對比,我們還沒太大的感覺,這和其他隊一對比,我們村就光紮大掃把這一項,就把其他隊的給比下去了。一家能多掙幾百塊錢,這可比地全部的純收入還要多啊。”
兩個人說的是實話。眼下地產出要交公糧,公糧的價格是國家定的。剩下的留夠口糧、種子後賣議價糧,得到的錢平均下來一家也就幾百。
真沒編抬把子和紮大掃把合起來多——甚至有的利害的紮大掃把的錢都比賣糧食的多了。
相當於收入翻番,這對比就非常的明顯了。
李龍急忙擺手說道:
“好了好了,你們也給我送了玉石,還有肉,這已經感謝過了,咱們這話就抹過去了,我已經聞到肉的香味了……”
知道李龍不想聽這些話,何玉清和孟海兩個人對視一下,都覺得李龍是個實在人,做了好事又不想讓別人念叨,難怪人家受自治區表彰呢。
話題就轉到了野物上麵。
“咱這邊靠近山邊,不光有野豬,黃羊,偶爾能看到鹿子,還能看到有長角的那個跟羊一樣的,鼻子怪怪的……”
“高鼻羚羊。”李龍說道,“那個角是好東西。”
“嗯,見過兩次,就是跑的特別快,根本追不上……”
李龍笑笑說:
“去年冬天,在你們這往上靠近山的地方,我打到過兩隻。”
“嘿,看來李龍同誌你還真是喜歡打獵啊。”孟海笑著說道,“有槍就是好。”
還是那句老話,因為眼下天天吃肉還是奢侈的事情,所以能打著獵就意味著平時吃肉的機會比別人多,還是很值得羨慕的。
另外打獵也不光是要看著動物,得會伏擊,得知道怎追獵等等。
李龍也是外行入行的,伏擊的比追獵多,他重生後體力耐力五感都有了極大的增強,也給了他容易打著獵物的基礎。
不然的話,也是一頭懵。
打獵這個可不是捅破窗戶紙那簡單,但李龍有了身體素質的加持,還真就容易捅破那層厚牛皮紙了。
“我們這還出現過那種能站起來的熊,還沒我高,就是挺嚇人的,遠遠看著就跟著人一樣。”何玉清接著說道,“要不是村一群狗攆過去把它趕跑了,說不定還咬著人呢!”
“沒人高?”李龍疑惑,“小熊?”
“看著不像,應該是成年的吧?跑的挺快,具體吃啥不知道,長的跟半大小子差不多塊頭……”
李龍頓時就明白過來,既然不是小熊,那山應該是有兩種熊的。
一種就是這樣的狗熊,沒成年人大,棕黑色,一種就是那種兩米多高的大塊頭,那是棕熊,或者叫哈熊。
當然,對於打獵的人來說,都是好東西——李龍倒是有點期盼能碰到這個也挺好。
聊著話題的時候,何玉清的媳婦已經把大盤雞燉好端了上來。
還真就是用大盤子端上來的,盛的很滿,尖尖的,非常的香。
三個人就在院子小矮桌上吃,李龍招呼何玉清的媳婦,她不上桌,自己在廚房吃,說讓李龍他們男人邊聊邊吃。
大盤雞盤的是皮帶麵,也就是寬麵。這時候的北疆女人基本上都會拉拉條子,寬麵比拉圓棍麵條子還容易一些,不需要搓圓,直接扯開就行。
大盤雞燉完要留湯,最好的吃法就是把菜倒進盛麵的盆(盤),讓湯汁先把麵浸沒,這時候吃肉吃洋芋,等麵條裹滿了菜的湯汁的時候,夾一筷子到自己碗,像吃拌麵一樣吃,那味道,嘿!攢勁的很!
為了把雞肉燉入味,時間就得長,這時間一長,下進去的洋芋就基本上燉沒魂了,湯汁有沙化的洋芋粉,半糊狀,這種狀態就麵吃是李龍最喜歡的。
“李龍同誌,多吃肉啊。”何玉清招呼著,“不要光吃麵,這雞是今早現殺的,不是老公雞,今年的,味道好的很!”
李龍邊吃邊笑著說道:
“我知道我知道,都好吃都好吃。”
“李龍同誌你說的這個做法做出來的這道菜真的不錯,等到冬天,我家吃雞就這吃。以前就知道辣子炒雞,或者煮上、鹵上吃,這樣吃才過癮嘛!”孟海邊吃邊說道。
>>章節報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