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海子回來,李俊峰就去了前院東屋。
妻子董曉娟正在院子坐著休息,看著李俊峰回來,身後沒人,便低聲問道:
“你不是說這趟過來賺錢,活好幹得很嗎?今天看這情況也不咋樣啊。這地方人太少了,一點也不熱鬧……”
李俊峰還沒把李建國所說的那個話說給媳婦聽,現在聽媳婦抱怨,心頭也是有了怨氣,但卻沒辦法跟媳婦說,隻好說道:
“北疆就是這樣,人少。人少了才好賺錢啊,要都是像老家那樣人多地少,那咋還能賺到錢?你別想那多,好好在這養著就是了。”
實話說,這邊的生活肯定是比在老家好的,菜園子大,剛才董曉娟就已經進了菜園子,偷偷摘了一個黃瓜紐子吃掉了。
很好吃。
“我給你說,可能先前說的那些事情做不成,我得在大叔這幹活了。”李俊峰想了想還是決定把事情說出來,“不過這樣也好,我們不用分開了,這地方住得也行,被褥啥的都有準備,比咱在家用的還好些。”
“為啥?”董曉娟有些不解。
“我剛才打問了一圈,山太危險進不去了,逮魚賣也行不通,現在那個小海子魚沒多少了,不好逮。另外就是有一定風險,我不一定能賺到錢。
咱家孩子上學要花錢,咱們來回也要花錢,總不能指著我冒風險。你要沒來,我自己一個人闖一闖也就闖了,現在有你,我覺得還是安穩一些比較好。”
李俊峰比較會說話,明明是他不敢賭一把,卻把原因歸到老婆身上,董曉娟反倒覺得丈夫有情有義,還挺感動。
下午開飯,李俊峰和董曉娟兩個不用李龍過來喊就去了後院。炒雞肉,燉魚,就這兩盆大菜,再加上米飯,這就挺豐盛的了。
對門的陸英明兩口子看到李家過來這些人,中間過來聊了一會兒,快吃飯的時候離開了,咋留也留不住。
都是講道理講人情的,別人老家來人,他們肯定是不能打擾的。
不光沒打擾,陸英明還把自己家晚上弄的小菜讓鐵頭給端過來一份。
晚上李龍接了明明昊昊回去大院子,給顧曉霞說了這件事情。
“人這多,家活夠不夠啊?”顧曉霞先前就知道隊上大伯哥家要從老家請人過來幹活,隻是沒想到這一來就這多。
“不夠的話,大哥就不用幹地活了,專門搞拖拉機。反正馬上要割麥了,我大哥肯定要開拖拉機給人割麥的,到時地的活,老爹和大嫂照應著就行了。”李龍說道:“我時不時的也要回去看看。”
這人剛來,雖然對脾氣有所了解,但真要看一個人品性能力怎樣,還是需要長期觀察。
接下來幾天,每天李龍都要去四隊看看。李俊峰最終決定留下來,倒也沒出李建國所料。現在出去闖哪有那容易的,況且他還帶著一個孕婦。
李俊賢挺跳騰,跟著李建國開中耕機倒也用心。陳前進不怎說話,一開始適應起來比較慢,但幹活塌實,倒是李俊峰有點心不在焉,好在讓李青俠給訓了兩回就老實了。
六七月份,四隊這邊的農活並不算多,除了蔭場,就是地中耕鋤草,施肥澆水。
這邊大水漫灌式的澆水李俊峰他們是不太適應的。主要是地塊比較大比較大,一澆就是好幾個小時,澆之前還要在地打梗子,這活比較費力氣。
麻煩還在於澆水的時候有些會在晚上,半夜澆水就比較考驗耐力和技術,這都需要李建國帶著他們幹。
所以一開始的時候,李俊峰他們幹活還是不太行,不過總歸是多了人,比李建國帶著李青俠要好太多了。
慢慢的,他們幹活進入正軌,學校準備放假,李龍也就不經常往四隊來了。
這時候收購站收的東西主要就是黑虎掌菌。經常有進山的人一麻袋一麻袋的把曬幹的黑虎掌菌送過來。黃磊他們收野蘑菇幹的,今年也沒漲價,因為先前行情好,價格漲起來了,現在需求量穩定了,價格也就不變了。
李龍這邊是隨行就市,黃磊他們沒漲,收購站這邊自然也不漲。一般人自然也不會說什,對他們來來說現在算是買方市場,人家什價收他們就隻能什價賣。
偶爾有一兩個經常來賣東西的二道販子覺得這個不正常,但不在這賣,又沒地方出貨。
陳紅軍給李龍打來電話也說了目前的情況。現在算是收購站的淡季,一個月的利潤不到收貝母時候的一半,但他倒是挺淡定了,畢竟原來就在收購站幹了那些年,對這些事情還是挺了解的。
李龍利用去烏城取那些裱好的畫的時機,和陳紅軍見一麵,說了說當下的情況。
那就是等了。作為合作者,李龍也說了自己的收購站,那些雜項都算小項,主要就是貝母、皮子、野蘑菇幹。
陳紅軍這也收了一些野蘑菇幹,量雖然沒有李龍那大,但也算一個不錯的進項。
因為不愁銷路,所以陳紅軍這邊相當於是給附近的進山人多了一條致富的路子,名氣倒是越來越大。
李龍裱的那二十幅畫,他感覺人家技術挺不錯的,這回又帶過來二十幅交給對方。人家那邊依然按規定登記,收訂金,雙方簽字。不過這位師傅說了,這回因為他們有事,所以時間可能會長一些。
李龍倒不在意,慢慢來唄。他本身就是拿著那些保存在外側容易破損的過來裝裱的。麵的保存的還好,所以不急。
做著這些雜事,時間一點點在流逝。李龍接到了杜廠長的電話,那邊的藥罐做好了,讓他有空過去看看。
對於這個李龍是寄予厚望的,所以杜廠長一打電話李龍立刻就過去了。
農機廠外麵的一塊空地上,小四輪拖拉機帶著藥罐子緩緩前進,隨著拖拉機手的操作,藥罐發出了充氣的聲音,軟管一下子變硬起來,然後連接軟管的噴頭開始噴出水來。
這時候是演示,所以並沒有直接用藥水,就清水來代替。
李龍和杜廠長以及廠子一些技術人員圍觀看著。
“怎樣?上下都能噴,軟管和噴頭的位置能移動,壓力也足夠。噴頭那我們用的就是噴霧器同型號的,麵有金屬隔膜,能把髒東西隔開免得堵了噴頭。”
杜廠長介紹的時候一臉得意:“氣泵也是製式的,看看這壓力多大!”
壓力的確不小,李龍仔細看了看,感覺到這個藥罐子和記憶的,沒太大的差別了。
要說差別的話,那就是這個藥罐的藥水桶不夠大,不像以後的那種可以盛近一噸水的。
不過想想也正常,哪怕現在兵團已經開始大規模種棉花了,那一個生產連種植的棉花也就是千把畝,可能還不到。太大的罐子,現在還不一定實用,現在這種裝幾百公斤水的就差不多了。
“挺好挺好。”李龍點點頭,“比我想像中的還要好一些,實用一些,我覺得現在就可以生產使用了——對了,請種棉花的人過來看了沒有?”
“目前還沒有。”杜廠長笑笑說,“在我們眼,你就是最權威的評判專家了。你自己設計的東西,隻要生產出來你能點頭,那就說明能用,所以肯定是先請你來看看了。”
這話捧得李龍自己都有點臉紅,他急忙擺手說道:“我這也不好說,說不定有點想當然了。我覺得還是請種棉花的人過來看看,或者說,弄一台到棉花地,實地打一打藥,就能說明情況了。”
“這個……”杜廠長覺得這個的確是有必要的,不過眼下他還真沒時間。廠子收割機的任務又多了起來,他負責的東西還真不少。
要不是李龍信誓旦旦的說這個打藥機以後肯定是拳頭產品,他不至於這上心的。
“那這樣吧。”李龍猜出了杜廠長的難處,笑著說道,“這台打藥機子交給我,我來找地方測試,然後給你們一份詳細的測試報告怎樣?”
“行啊。”杜廠長自然沒問題。這打藥機的生產銷售有李龍的一份分紅在麵,李龍這用心是正常的,杜廠長也想著讓李龍去分擔一下這方麵的任務。
“不過這一趟過來我沒帶卡車。”李龍也說出來自己的難處,“所以得麻煩你這邊把藥罐子運到石城那邊去,我再開拖拉機把它拉走。”
“這個肯定沒問題。今天就有一車貨要拉到石城,捎帶著就運過去了。”旁邊有廠子的管理層插了一句。
這事就這敲定了。
李龍中午沒有在杜廠長這吃飯,他還要去二哥那。
二哥李安國先斬後奏讓小舅子陳前進到了四隊,而且陳前進明顯就是得到了叮囑,一到四隊就留下來了,絲毫不提去奎屯找姐姐和姐夫事情。
>>章節報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