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吃過早飯,李龍去了收購站,帶著梁雙成卸東西。
沒一會兒,劉高樓帶著人也過來了,跟著一起卸,卸完後他就對李龍說:
“李老板,現在去糖廠吧?”
“行。”李龍知道他心急,便說道:“正好帶點東西給胡科長送過去。”
他又對梁雙成說道:
“雙成,把蘋果搬倉庫去,其他的我呆會兒拉走,就先不動了。搬完給顧叔說一下,問問這些賣東西的要不要蘋果,便宜得很,不過得按箱賣,一箱二十公斤,二十塊錢。”
一塊錢一公斤,半公斤的肉錢,算起來挺貴的。
但這年頭,水果的種植還沒大規模鋪開,普通老百姓日常能吃到的水果非常少,不然也不可能把西紅柿當水果來吃。
雖然蘋果算是全國各地最普遍的水果了,但即使這個也不是經常能吃到。誰家菜地種幾棵果樹,大概率是會用籬笆圍起來的,不然結果子不等熟了都會被淘氣小子偷了吃。
李龍拉來的蘋果是國光和紅元帥,一公斤批來的價格是三毛錢,掙個運費錢。
他拉了一些馬肉馬腸子,巧克力還有幾個套娃,帶著去了糖廠——開的吉普車。伏爾加雖然開著比吉普車舒服,但去糖廠有點顯眼,還是吉普車比較“大眾化”一些。
“我怎就忘記給他們帶點東西了呢?”劉高樓在糖廠下車後,和李龍小聲說著。
李龍知道他從阿拉木圖開上那台伏爾加之後,腦子都是自己的車,其他的事情已經不入心了。
所以笑著說道:
“沒事,這些東西算咱們兩個人的。咱們一起去見胡科長,事情是一樣的。”
劉高樓笑了,謝了李龍。
提著東西到胡科長辦公室,他正在打電話,看到了龍和劉高樓後,臉上露出笑容,趕緊說了幾句把電話掛掉,過來和兩人握手。
李龍把提著的東西放下說道:
“前幾天我們去了趟哈加盟共和國,這些東西是從那邊帶過來的。馬肉馬腸子、巧克力還有套娃都是四份,一份是送給科長你的,剩下的給領導,麻煩科長就幫我們表一表心意了。”
“嘿,你們還出國了啊?現在出國可不容易!”胡科長驚訝的問道,“怎樣?出去後看著大有收獲吧?蘇聯那邊怎樣?是不是比咱們富裕的多?”
“哪有啊,差遠了。”劉高樓接過話頭,搖頭說道,“吃的喝的啥都沒咱們這邊好,就是城市汽車多一些……怎說呢,感覺和想像中不一樣。”
“新聞經常說那邊這樣那樣的問題,我還以為新聞誇張了,難道是真的?”胡科長對這個比較感興趣,等手下人給李龍和劉高樓把水倒了之後,問道,“物資比較緊張?”
“肯定緊張,不然也不可能從咱們這進白糖了。”李龍把水杯放下說道,“那邊的重工業比咱們強,汽車什的都能造。但輕工業不太受重視,還是計劃經濟,沒放開,和咱們幾年前差不多,工人農民幹活沒啥積極性。”
“唉,太僵化了,這樣下去……”劉高樓想起李龍說的話,好在沒說出來。
“就是地方大,資源特別的豐富,人口還沒咱們北疆一半多,地方比咱們大多半個,你想想吧,還都是草原平地,比咱們這邊條件好多了,但生活水平不如咱們。”
說是不如,倒也不完全是,看比哪個方麵了。
反正胡科長去不了,李龍他們就可勁吹了。
“國慶那幾天,我們領導去了美洲那邊參觀,學習他們那邊的製糖經驗。說實話回來後把那邊誇的啊,我還以為國外都是非常發達的呢。”
“世界上有差不多兩百個國家,有大有小,有的發達,有的還不如咱們。”李龍說道,“先管好咱們自己吧。對了胡科長,這回還是拉十二噸白糖。”
“沒問題。”胡科長笑著說,“還以前的結算方式?”
“嗯。”
雙方都滿意。
中午胡科長管飯,請他們在石城吃了頓好的,劉高樓著急著要離開,所以沒喝酒,吃完後就開著車走了。
“看來這個白糖還真賺錢,這個劉老板都開上小汽車了。”胡科長和李龍目送著劉高樓離開的時候,感慨著說道。
“賺錢是真賺錢,但過關交的交稅也不少,他是有特殊的辦法。”李龍點了一句,他看得出來胡科長心動了。
“啥?總不能是走私吧?”胡科長嚇一跳。
“不是不是,特殊渠道,他是有正規手續的,但這個……我不好說。”李龍不能說太多,他隻是想打消胡科長自己搞的想法。
畢竟真要往國外按正常通關手續賣這個,恐怕賺不了多少。
“這樣啊……”胡科長便沒了心思。那些手續他也知道很麻煩,還是老老實實就在這幹吧。
“領導們去那邊參觀學習考察,帶了不少的美元,一些原本想做做不了的事情都能辦了。”胡科長又說道:“多虧你了。”
“咱們彼此彼此,雙贏嘛。”李龍笑笑,“後麵這樣的事情會保持很長時間。”
“那肯定沒問題,時間越長越好!”胡科長不太明白李龍的說法,但他自然希望繼續保持下去,“現在你們家那邊的糖渣還夠吧?要不要每周多拉兩車?”
“夠了夠了。”李龍笑笑,現在每個星期兩車,老馬號的牛羊加料是夠了。
原本現在又到了轉場的時機,但他沒打算繼續囤牛羊了,保持現在的數量,把淘汰的宰了,新一批羊羔子也長成了,已經能形成良性循環,非常不錯了。
而且牛羊肉也不可能天天吃料,草才是主食,料是輔助。
又聊了一會兒,李龍開著吉普車回去到了收購站,把那些卸下來的特產要拉走。
他發現從收購站離開的人中,有些抱著蘋果箱子卡在自行車後座上,有些則直接放在拖拉機上,還不止一箱。
他覺得應該是二道販子把蘋果拉走去賣的。這年頭啥水果都是希罕物。就四隊來說,秋天能吃個洋柿子,沙棗,西瓜、葡萄。
家菜園子好點兒,栽種果樹的還能吃點梨子蘋果或者葡萄什的。
而且這玩意兒也不會多,吃吃就沒了。
所以有餘錢的時候,能買點水果吃,順帶著就買了。
李龍也往車上裝了幾箱,四隊那邊要拿一些過去,大院子這邊也要留幾箱自己吃。
去四隊的時候就開著伏爾加了,反正現在不少人都已經知道自己弄來了汽車,這也不算顯擺,說實話轎車就是比吉普車舒服,就是裝東西少點兒。
劉山民給李龍搞的這台汽車算豪華型,他都不舍得往座位上放東西,直接放後備箱和座位的腳踩位置。
楊大姐和顧曉霞已經準備給這車座鉤織個座墊了。在她們看來,這好的車,這漂亮的座椅要是被弄髒了就可惜了。
回到四隊,到了大哥家,現在地已經沒有活了,但大哥不在,還在犁地忙碌著。
雖然這拖拉機也不是今年的,但比王財迷家的要好用的多,王財迷也舍不得新買,覺得一個生產隊用不了兩台,他那台本隊攬不來活,就去隔壁三隊幫著犁一些地。
三隊的拖拉機和他那台差不多,都是壞壞修修的,半斤八兩,所以也能幹一些活,當然錢是賺不了那多了。
老爹正在屋子砌爐子,老娘和大嫂在幫忙。爐子火牆都要在下雪前砌好,外麵的灶台冬天就用不了了。
聽到汽車響,正在院子和泥的梁月梅看著豪華的伏爾加有些意外,等李龍把車停在院門口,提著東西下來的時候,她笑著說:
“小龍回來了啊。這又換車了?”
“嗯,這車是合夥人送的。”李龍有些得意的笑,“比吉普車開著舒服。”
>>章節報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