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緊促。
哥倫布號在拉各斯港停靠之後,一邊是進行物資補給。
另一邊則是由蘭文出麵,告知哈蘭德接下來哥倫布號的行程,讓他幫忙做好各種手續,包括出海許可還有航海日誌登記等等。
哥倫布號原先報送的航線,是拉各斯港-奧羅公國航線。
因為奧羅公國實際上是金雀花王朝附屬國,看似這條航線是出國貿易,但實際上還屬於“國內貿易”的範疇,所需的手續和審查都是簡易版的。
而要前往黑帆之城,那就算是真真正正的“國際貿易”了,要補辦許多新的手續。
這些必要的手續沒做好,後續就會引來許多麻煩。
在金雀花王朝的體係之下,要是想做長期生意,在“法律法規”這方麵,就不能留下隱患。這也是哥倫布號還要特地返回拉各斯港的原因之一。
至於高德自己,就選擇了“宅”在船上。
倒不是他擺架子,而是因為當初馬可可區的事件,高德與拉各斯城的本地貴族結下了不小的梁子。他若是出麵,那不是幫忙,而是添亂,會多出不少刁難。
所以高德才會在獲得奧克蘭榮譽法師稱號之後,就當即開始謀劃將哈蘭德船廠的產業轉移到奧克蘭。前世的經驗讓高德十分明白,在金雀花王朝這種有嚴謹法律法規,並且嚴格遵循自身製度的國度之中,對於“做生意”而言,在當地有關係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哈蘭德船廠自從高德接手後,這一年一直在不斷擴大規模,不論是貢獻的稅收,還是擴大規模帶來的“工作崗位”,在當地都算是一顆新星。
再加上哈蘭德為人大方,不吝嗇金錢開路。
故而尋常人來可能需要十天半月才能搞定的手續,在一路綠燈之下,在兩個小時之內就已經是給哥倫布號補辦完全。
這兩個小時,也足以哥倫布號這邊將補給補充完成。
沒有耽擱時間,在夜色之中,哥倫布號帶著完整的證件,充足的補給以及從北境帶回的滿艙貨物,駛出拉各斯港,向著黑帆之城的方向而去。
在駛出拉各斯港的第三天清晨,哥倫布號的船首切開泛著磷光的海麵,正式闖入德雷克海峽的疆域。海平麵上剛升出一抹橘紅,卻被頭頂翻滾的雲層撕成了碎片。
那棉絮狀的雲團在天上瘋狂竄動著,像是雲層先被擰成了麻花,隨後又被硬生生扯斷。
“這就是德雷克海峽 ..”高德站在甲板上,抬頭仰望空中混亂的棉絮狀雲團。
碎雲邊緣泛著詭異的鉛灰色,仿佛下一秒就要化作冰雹砸落。
耳邊則是呼嘯且混亂的風聲。
德雷克海峽遼闊萬分,橫跨近千公,如被造物主硬生生嵌在諾蘭大陸與藍焰群島之間的裂縫,是進入藍焰群島的必經海路。
高德是個典型的喜歡在做事前做好萬全準備的人。
所以在確定要前往黑帆之城,參加安靈傑拍賣會後,他第一時間就去翻遍了相關的航海書籍卷宗,詳細了解了一番黑帆之城的相關知識,從中了解到有關黑帆之城的許多奇特的點。
其中一點便是:要想進入黑帆之城,至今都隻有一個方式,就是乘船。
速度最快的飛艇在德雷克海峽上是不管用的。
原因也很簡單,德雷克海峽的上方常年盤踞著極其紊亂強烈的風帶,又被稱為碎翼風帶,阻攔了飛艇的通行。
按照書上所述,碎翼風帶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因為即使是天生雙翼的飛禽在德雷克海峽上空都要被肆虐的狂風撕裂雙翼。
飛艇的機翼就更是如此。
高德雖然是理科生,但作為“學霸”,地理知識也並不弱,至少是能從書上有限的敘述中推斷出碎翼風帶的形成原因:
德雷克海峽的北邊是終年被極地寒風控製的冰封洋麵,南邊又是盛行西風帶肆虐的咆哮海域。北境的冷高壓形成的極地寒風與強勁的盛行西風,兩股力道相當的風在這撞了個正著,使得風速驟增此外,這的氣流垂直運動也異常劇烈。
北境寒帶的寒流與來自南方熱帶的暖濕氣流,一冷一熱的空氣在德雷克海峽上方匯聚,擰成了無數個旋轉的氣柱,就像鐵匠爐被反複捶打的鐵絲,越擰越亂。
這種氣流的匯聚持續不斷,所以德雷克海峽上空的碎翼風帶就一直存在著,永不停歇。
在如此混亂的氣流環境與風帶之下,德雷克海峽的上空也就成了飛艇禁區。
在這般自然環境下,飛艇若是駛入德雷克海峽,於碎翼風帶麵前,就跟一隻斷線的風箏沒什區別,根本無法穩定住方向,隻會在劇烈地隨風飄蕩後逐漸散架。
書上所了解到的與親眼所見終歸是有區別。
即使對於碎翼風帶的存在有了心理準備,但等哥倫布號真正進入德雷克海峽,碎翼風帶就在上方之時,高德依然是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到了:
那一朵朵被狂風撕扯成蛛網狀的雲,在極短的時間內變形,四散鋪開。
海風撲麵而來,刮得他鬢角的發絲緊緊貼在臉頰之上。
在船長的指揮下,哥倫布號的兩麵主帆,在進入德雷克海峽之前就已經全部收起。
但哥倫布號的行駛速度非但沒有減緩,反而像是被一隻無形的手推著加速前進。
高德扶著船舷向下望去,海水呈現出奇異的分層。
表層是墨綠色的海水,泛著白色的浪花。
而水下大約五十米處,一道深藍色的洋流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向西湧動,連陽光都難以穿透那片深邃的水流。
【環旋流】。
德雷克海峽上方暖濕氣流與寒熱帶風形成狂暴的碎翼風帶,海峽之下的海水中則是寒熱帶洋流交匯,同樣是形成了諾蘭大陸上獨一份的,流速最快的南一北雙循環洋流。
南邊為穿堂急流,順時針旋轉,載著船隻極速穿過德雷克海峽,直奔藍焰群島。
>>章節報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