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定量魔藥學(下)
建立師徒關係後,奧將自己對於新體係所有的理解與經驗都毫無保留地逐一傳授給萊妮。
在這種傳授中,奧對於新體係的研究,竟然又有了新的突破:
在一次處理魔植時,萊妮無意中將月光苔的汁液滴入了正在反應的混合物中,發現了其驚人的催化效果。
原本需要十分鍾才能完成的反應,竟在短短三十秒內就結束了,且生成的魔藥藥效比平時更穩定。
萊妮敏銳意識到了其中的不尋常,沒有將之當做實驗事故,而是匯報給了奧。
兩人反覆試驗,最終發現月光苔的汁液本身性質穩定,不含有明顯的魔素,卻能極大地促進【生命魔素】與【淨魔素】的結合。
它能加速反應,卻不參與反應本身。
他們明白了,原來存在著一些本身性質穩定但能極大促進特定魔素反應的材料。
他們將這種材料命名為催化劑。
催化劑讓魔素能迅速穩定地結合,而無需魔藥師消耗精神力去進行魔化。
這一發現,讓他們首次看到了完全跳過「魔化」步驟的可能性,更是魔藥量產的關鍵:隻要按照比例準備材料,加入催化劑,任何人都能做出合格的魔藥!
研究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轉機。
他們圍繞「催化劑」展開深入探索,找到了多種適合不同魔素反應的催化劑隻可惜好景不長,在他們準備整理這些成果,完善魔素體係時,奧就來到了生命的盡頭。
在臨終前,他將埃爾文的筆記自已粗糙的實驗工具還有不多的財產,都留給了萊妮。
他也將自己未竟的事業和全部希望,托付給了萊妮,托付給了這位他眼中天賦遠超自己的農家女孩。
相比奧獲得埃爾文的初版筆記,奧用自己的智慧與努力,將藍圖變成了初步的施工方案,並找到了關鍵工具。
他留下的第二版筆記,是一份比之前清晰百倍,並指明了未來道路的新筆記。
萊妮繼承了奧的一切後,繼續筆記的研究與完善。
她擁有埃爾文與奧兩代人的智慧結晶。
而且她還有未經傳統法師教育束縛的思維以及一種源於土地的對實用與效率的極致追求。
在短短的幾年時間中,萊妮迅速完善與開創這套體係。
首先,她重新定義了「魔素單位」。
奧之前用「消耗基準物的重量」衡量魔素,萊妮發現這種方式受材料濕度純度影響太大,不夠精準。
萊妮規定:1克純熾火椒粉末在常溫下乾燥72小時所蘊含的【熱魔素】總量,為1個「
熱素單位」。
以此類推,她建立了諸多基礎魔素的標準單位製,成為新體係的「度量衡」,也是整個體係的基石。
萊妮又製作了精密的測量工具,將實驗從大概提升到精確層麵。
完成這兩步後,她用自己完善的測量體係,係統地成批量地測定了上百種常見魔法材料的精確魔素構成,並編製一張新的圖譜,這張圖譜就是新體係的「魔素圖譜」。
這些是屬於新體係的完善部分。
當基本的理論被完善,當材料被量化之後,規律自然而然地就浮現了出來。
萊妮最大的貢獻,在於她捕捉到了這些規律,並以此提出並創立了「魔素反應式」,將傳統魔藥配方中複雜的「步驟描述」,轉化為簡潔的「公式表達」。
比如傳統的初級治療藥水的配方是:「取一株魔化後的銀葉草研磨成粉,加入一盎司熬煮濃縮的魔化寧神花汁液」
整個配方包含魔化藥材處理配比等等所有細節,字數超千字。
而在萊妮的這個新體係下,這複雜的過程卻是可以用一個簡單的魔素反應式來概括:
【銀葉草粉:愈20/水15】+【寧神花汁:淨10/生5】+【純淨之水:水99】--(月光苔提取液)-->【弱效療傷藥水:複合愈-淨30/載體水114】+【殘渣:生5】
魔素反應式揭示了幾個革命性的事實:
第一,反應是定量的,又稱魔素守定律。
即反應式前後,所有魔素的總量不變,不會憑空消失或減少,它們中的一部分生成新的整體,多餘的魔素則作為殘渣沉澱。
第二,催化劑的關鍵作用。
如果沒有催化劑的存在,魔素反應將緩慢且不完全。
催化劑雖幾乎不參與反應,但它的存在讓反應速率提高了上千倍。
第三,傳統魔化的本質。
法師消耗精神力魔化材料,其實是在微觀層麵上充當了「臨時催化劑」,但這種催化劑不穩定,效果因人而異。
更重要的是,魔素反應式的出現,代表著這套新體係已經正式成形,從「理論」走向了「實際應用」。
萊妮在整理完所有規範與規律後,決定進行一次實操。
她按照反應式,準備好材料催化劑,用自己製作的精密工具測量混合。
不到一分鍾,一瓶清澈的療傷藥水就製作完成了。
當萊妮握著那瓶親手製作的療傷藥水,她心中清晰地意識到:自己的這套新體係,與傳統魔藥學相比,有著顛覆性的優勢。
第一個,也是最核心的優勢,便是量產能力。
傳統魔藥學中,魔藥製作完全依賴魔藥師的個人能力。
從材料魔化到調配過程,每一步都需要魔藥師全神貫注,一天能調配出個二十瓶已屬頂尖水準,且中途稍有分心就可能導致全部失敗。
而萊妮的新體係,徹底打破了這種「個人依賴」,將魔藥製作變成了「標準化流程」
像鄉下農戶釀酒一樣,隻需準備足夠大的發應容器。
然後,按照魔素反應式的比例,加入定量的銀葉草粉寧神花汁純淨之水與月光苔提取液。
無需人工幹預,容器內的魔素會在催化劑作用下自動結合,短時間內就能批量生產數百瓶療傷藥水甚至更多。
第二個優勢,是極致的低價。
傳統魔藥價格高昂,除了材料本身的成本,更包含了「魔藥師人力成本」與「失敗損耗成本」。
正常情況下,一個魔藥師調配魔藥,每成功兩瓶,就可能伴隨一瓶失敗,失敗的材料成本也會轉嫁到成品價格中。
而新體係通過三重壓縮,將成本降到了極致:
魔素反應式精確到「克」,銀葉草粉用20克就絕不會多放1克,寧神花汁加10毫升就不會浪費0.5毫升,每一份材料都能精準轉化為魔藥成分,沒有絲毫浪費。
傳統魔藥師調配一瓶藥水的材料利用率約為六成,多的可能能到七八成,而新體係能達到九成八以上。
另外,全程無需魔藥師參與,隻需經過簡單培訓的平民就能操作。
更重要的是,按照魔素反應式製造魔藥,隻要保證材料不出問題,純度達標,環境沒有大的變化,幾乎不會有失敗的可能。
這般三重疊加之下,使得新體係下調配一瓶療傷藥水的成本隻有傳統方法的二十分之一,甚至更低。
第三個優勢,是品控的絕對穩定。
>>章節報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