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艾尼維亞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暴走叉燒包 本章:第558章 艾尼維亞

    

       第558章 艾尼維亞

      在金本位主導的世界中,貨幣的流通看似遵循“純度為王”的原則:

      金幣隻要純度、重量足夠,理論上無論出自哪個國家,都能作為等價物使用。

      但現實中卻是,貨幣的“認可度”依然存在,並且其中的差距極其大。

      小公國鑄造的金幣,往往在相鄰區域國家流通都異常困難。

      而大國的金幣,卻能成為“硬通貨”,甚至橫跨大陸。

      其中最受認可並且最廣為使用的貨幣,毫無疑問正是金雀花王朝的金雀花幣與神聖帝國的帝座金。

      這種差距的根源,主要是三個:流通效率、信用安全、場景綁定。

      首先是流通效率。

      對於商人而言,“貨幣能否快速流通”比“貨幣本身是否純金”更重要。

      畢竟經商講究周轉速度,沒人願意為了一枚金幣的核驗或兌換浪費時間。

      而大國,特別是金雀花王朝與神聖帝國,本身疆域廣、商路密集,他們的金幣能直接在其境內所有城邦、甚至周邊附庸國流通。

      大國的貨幣,商家收了後,無需任何兌換,當天就能用來采購貨物完成下一輪交易。

      反觀小國的金幣僅在本國或相鄰小區域流通,商家收了後還需專門找金行換成大國金幣才能繼續使用,不僅浪費時間。

      此外還要支付兌換手續費與差價,成本更高。

      流動效率的另一核心,是貨幣能否被快速核驗。

      大國貨幣的標準化程度也會更高,核驗成本低。

      大國通常有統一的官方鑄幣標準,貨幣都是用精密的煉金機器批量鑄造的。

      重量、尺寸、厚度完全一致,幣麵平整、邊緣規則。

      商家收幣時,可以快速核驗,而小國往往就做不到這精細,會出現金幣大小、重量參差不齊的情況,核驗起來也就更為困難。

      信用安全同樣也很重要。

      金雀花王朝與神聖帝國的強大、穩定性,讓金雀花幣與帝座金風險更低,能規避隱性損失,成為了信用安全的代名詞。

      諾蘭大陸,或者說整個法師位麵,大部分國家都麵臨著戰亂、滅亡、政權更迭的問題。

      比如艾莎所屬的西甸公國就是典型的例子。

      它被相鄰的俄伏加公國所吞並,其法定貨幣中的銀銅幣直接被廢除,成為廢幣。

      就算是西甸金,也因為其上的標識被俄伏加公國作廢,瞬間從“貨幣”變為了“純金塊”,需要重新熔鑄才能使用。

      這其中西甸金持有者的損失,不隻是重新熔鑄必然產生的損耗,還有貨幣自身升值的那一部分價值。

      而像金雀花王朝這樣的古王朝,從未出現過政權滅亡或者貨幣作廢的情況。

      神聖帝國更是在鼎盛之期,還在不斷擴張之中,國運亨通。

      這使得兩大帝國的貨幣擁有超長保質期,即“信用安全”。

      除了政權穩定,金雀花王朝與神聖帝國的鑄幣技術更為先進,紋路精細,仿造難度極高。

      這一步暴漲了兩國貨幣的信用安全。

      如果說“流通效率”與“信用安全”是讓商人“自願選擇”金雀花幣與帝座金。

      那“場景綁定”就是讓商人“不得不選”。

      所謂場景綁定,通俗來講,就是大國通過製定規則,將本國貨幣與核心交易場景深度綁定,形成了“不用就寸步難行”的局麵。

      像是金雀花王朝,嚴格且明確規定:

      在王朝境內,所有與官方的交易以及超過一定金額的大額交易,必須使用金雀花幣進行,違者將被處以交易金額 50%的罰款,甚至沒收貨物。

      神聖帝國也有類似的規定,甚至更為嚴苛。

      對商人而言,若想與兩大帝國的官方合作,就必須接受這些規則。

      這種“官方強製”,讓金雀花幣與帝座金成為了“與大國做生意的敲門磚”。

      除了強製規則,兩大帝國還通過關稅優惠,引導商隊主動使用本國貨幣。

      金雀花王朝在沿海的港口設立了專門的關稅規則:

      用金雀花幣繳納關稅,可享受一成的減免;

      用其他貨幣繳納關稅,需按匯率溢價折算,且不享受任何優惠。

      這個規則下,同樣的一批貨物,用金雀花幣與其他貨幣折算,其中差價甚至能達到一成以上。

      這種差距讓商隊不得不提前兌換金雀花幣,畢竟誰也不願多花冤枉錢。

      神聖帝國甚至還在某些關口推行規則:

      用帝座金繳納關稅,可優先通行(無需排隊);

      用其他貨幣繳納,需等待至少 3天,還需額外提供貨物抵押。

      對追求時效的商隊而言,這種時間成本比金錢成本更難承受,自然會優先選擇帝座金。

      這種商路壟斷+關稅引導的雙重鉗製,讓金雀花幣與帝座金成為了跨國貿易必需品。

      但即使以上種種,即使推行本國貨幣困難,要麵臨認可度低、流通受阻等重重麻煩,任何一個擁有獨立政權的國家,哪怕是疆域僅數百的彈丸小國,建國時也必然要鑄造本國貨幣,絕無直接使用大國貨幣的可能。

      那些“文化烙印”“主權象征”等說辭雖有道理,卻並非根本原因。

      真正讓各國統治者下定決心的本質原因其實隻有一個:鑄幣稅。

      何謂鑄幣稅?

      即貨幣麵值與鑄造成本的差額收益。

      當國家鑄造一枚麵值1金幣的貨幣時,若鑄造這枚貨幣的黃金、人工、設備等總成本僅為 0.8金幣,那差額的 0.2金幣,就是國家獲得的鑄幣稅。

      對任何一個國家而言,鑄幣稅都絕非可有可無的收益,而是一個國家財政的重要來源。

      如果一個國家放棄鑄造本國貨幣,轉而使用大國貨幣,就意味著將這筆巨額收益拱手讓人。

      沒有一個國家是能接受這種事的。

      包括北境。

      更重要的是,高德雖然對經濟學沒有深入研究,但還是明白鑄幣權的意義不止於財政收入。

      鑄幣權還意味著貨幣政策自主權,是調節市場穩定的重要手段。

      比如當糧食價格下跌時,可增加貨幣投放,刺激消費,當金屬短缺時,可減少鑄幣,穩定貨幣價值.

      而高德不隻是想著鑄幣獲取鑄幣稅,同時也不想北境的貨幣成為“圈地自萌”的小國貨幣。

      不說未來能與金雀花幣、帝座金分庭抗禮,但至少也要成為能夠流通大部分區域的貨幣。

      這其中肯定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最重要的就是北境要足夠強大。

      當然,這是之後的事情。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法師之上!》,方便以後閱讀法師之上!第558章 艾尼維亞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法師之上!第558章 艾尼維亞並對法師之上!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