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禮結束。
小道士腦子有很多問題想問,他扭頭看向師父,發現師父臉上浮現出一種詭異的潮紅。
他這個師父,真是字麵意義上的亦師亦父。
一直以來,師父在自己麵前都是淡薄的、灑脫的,像是牆壁上掛著的那些祖師爺畫像。
這是第一次,他在師父身上感受到如此清晰的世俗。
“師父,他是哪位龍王?”
小道士年紀小,去自家道觀藏經閣,也不喜去翻那些經書,更喜歡看故事性的記載。
很多故事,都會提到“龍王”,他還曾感慨於,這位“龍王”居然能活這久,無論哪個朝代哪個時期,都有他鎮壓強大邪祟的記載。
後來,他才從師父那得知,龍王是一種稱號,隻是這稱號不能自賦,得由天道進行認定。
每一代龍王,都是一個時代的佼佼者,在江湖上曾留下過屬於自己的故事傳說。
然而,師父並未回答這個問題,而是摘下隨身攜帶的蒲團,放在地上,盤膝而坐。
“徒兒,過來。”
小道士點點頭,也將背上蒲團取下,擺在師父斜後方,坐了上去。
“徒兒,靜心感悟,聆聽傳道。”
說完,師父就閉上了眼。
小道士也閉上了眼。
起初,什感覺都沒有,且因為這特殊的環境,小道士連入定都無法做到。
但漸漸的,小道士察覺到自己腦子,像是有些東西,發生了變化。
可一時間,他又不清楚具體是哪。
這種感覺,有些煎熬,讓他產生極大的不安全感。
他強迫自己睜開眼,身子前伸,看向師父,發現師父閉著眼麵帶笑容、無比沉浸,這絕不是道家的入定。
不安感越來越濃鬱,小道士雙手抱著腦袋,他現在有種被人伸手進入腦子進行撥弄的感覺。
終於,他發現了變化,源自於某種既定已知的扭曲。
他回憶起小時候,師父剛帶自己入門,傳授自己本門武道的畫麵。
本門雖小,且已連續多代單傳,但在這青城山也算是曆史悠久,祖上更是正統道門。
因此,初入門的武道,講究的是立根基、塑筋骨、蓄正氣,其實就是調整出一個更好的身體狀態以讓你更好地參悟學習道家經典。
可如今,再回憶這段記憶時,師父的演示變得剛猛異常,口中所敘述的口訣也是完全變了一個模樣。
氣勢更為恢宏,口訣心法更加深奧,小道士能明顯感受到,現在這一套,比自家的傳承高深精進了不知多少。
但小道士認可有人當麵教自己,他會感激對方,給對方行師禮。
也可以給出某種秘籍,讓自己去琢磨參悟,哪怕為此苦思冥想、絞盡腦汁。
他真無法接受這種,強行修改掉你自身記憶行為的傳授。
因為他一直很珍視自己入門後的時光,母親死於生產他時的意外,他自幼跟隨外公外婆一起生活,隻知道父親會每隔一段時間在夜他熟睡時悄然過來,留下些錢和吃的。
直到外公外婆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好,無法再養育他了,就說準備讓父親把他帶走。
他不舍外公外婆,卻又對父親充滿期待,這是一個孩童極為正常的表現。
父親來了,一身道袍,這是他第一次見到父親。
可當他喊出父親時,父親卻讓他改口稱呼為師父。
父親說,這是規矩。
總之,他很享受與父親在一起的記憶,他無法允許這種記憶被修改。
小道士站了起來,想要伸手去搖晃師父讓其清醒,可他剛靠近師父,師父就側過臉,眼皮微抬,目露滲人的精光。
這絕不是師父,更不是父親。
“啊! ! 。”
小道士的尖叫聲響起,他不顧一切地向外奔逃。
師父則收回視線,繼續流露出與先前無二的微笑沉醉神情。
良久,師父像是結束了,他站起身,麵朝著冰封的黑潭,再次一拜。
“多謝龍王。”
隨即,他開始收拾起地上的東西,在撿起那個小蒲團時,師父不由發出一聲歎息:
“這孩子,真是福緣淺薄。”
>>章節報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