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純潔滴小龍 本章:第451章

    看著看著,李追遠仰起頭,靠在藤椅上,揉了揉眉心。

    少年也算是博覽群書了,還沒學會走路時,他就在李蘭書房的各種拓印上爬來爬去。

    來到南通後,微雕版的秘籍、寫意流的功法、殘缺的秘術……甚至連陰家十二法門這種需要自己向上逆推的,他都經曆過。

    不要把它們單純看作一本書,而是視為以規律符號為載體所呈現出的信息流,那接納與理解起來,就沒那難了。

    稍微上點難度的,就是揣摩記錄者的目的;難度再高點的,無非是共情一下記錄者當時的心境。萬變不離其宗,記錄者留下這些記錄,就是為了給後麵的人看的,你隻要能調整到與其當時同頻,就能很順利地消化這些訊息。

    但劉姨,是個例外。

    她記這個賬冊,是真沒打算給別人看,她甚至沒打算給她自己看。

    劉姨剛會寫字時就開始記了,不,很可能更早,她從記事起就開始記仇。

    等她會寫字時,就馬上將以前記在腦子的仇趕緊寫下來,生怕自己記憶會模糊。

    時間跨度之久,字體風格之變,心境狀態之遷,全都在這頭呈現得淋漓盡致。

    最頭疼的是,

    別人是文字上帶點情緒,劉姨是情緒上沾點文字。

    看這個賬冊時,李追遠腦子像是有很多個年齡段、各種不同心情下的劉姨,在自己耳邊不停嘰嘰喳喳、絮絮叨叨。

    恰恰是因為少年的習慣太過深入,使得這會兒,競有種頭昏腦漲,讓他這個心魔都有種要走火入魔的感覺。

    林書友提著一大包調味品回來了,很是不好意思地交給劉姨。

    因為他的操作失誤,讓全家午飯被迫延遲。

    阿友跟劉姨道歉,劉姨笑地擺手說沒事,還順帶幫阿友整理了一下不對稱的衣領子。

    坐在二樓露台上的李追遠,目睹著這一幕。

    其實,一直到自己舉行入門禮之前,站在劉姨的視角,她的未來都是黑暗絕望的。

    童年階段就是秦柳兩家的衰落期,見證主母苦苦支撐下的壓力,經曆秦叔點燈走江又失敗,再看著病情沉重的阿璃。

    你真的無法奢望一個認為沒希望去報仇的人,能把仇家的事記錄得有條理。

    李追遠再次低下頭,把賬冊重新抱起,開始以比先前更快速的方式進行翻閱。

    一頁,兩頁,三頁……快到像是風在吹動書頁。

    隻記“圖畫”,不看文字。

    這種,更像是把賬冊的內容“拓印”進自己記憶,等自己哪天需要時,可以回溯這段記憶,再從記憶中具體細看這一頁上的內容。

    饒是如此,把這厚厚的賬冊全部翻完一遍,李追遠累了,風也累了。

    晃了晃有些發酸的手腕,李追遠抱起賬冊,走進屋。

    正在雕刻抹額的阿璃看了眼一臉疲憊的少年,這還是記憶,她第一次看見少年看書看成這樣。不想讓女孩擔心,李追遠解釋道:

    “劉姨的感情世界,有點過於細膩。”

    阿璃眨了眨眼,似是明白了少年的意思。

    李追遠在自己書桌前坐下,打開抽屜,將《無字書》取出。

    翻到第一頁,臥房內,女人慵懶地躺在床榻上,身姿曼妙,手提著一串葡萄,正在往嘴送。許是沒料到這時少年會忽然翻自己的頁子。

    畫麵一頓,女人立刻正襟危跪。

    她不至於傻乎乎到,認為自己能以色誘的低級方式影響到這個少年,而且自己都沒實體,靠的還是黃書黃圖。

    床榻邊的蚊帳兩側,有四個鉤子,每個鉤子都是一尊邪祟的小型模樣,這是原先那四頭被拿去喂養的邪祟印記。

    印記沒必要空留牢房擺放,讓少年下次使用時,還得翻到第六頁,挺麻煩的。

    她就貼心地把第二頁到第五頁的牢房清空了,現在《無字書》還是隻有她所在的第一頁有畫麵。李追遠指了指這厚厚的賬冊,對畫中女人道:

    “你來看,你來記。

    將它們做好歸納整理,按你所理解判斷的傳承實力進行分級分類。

    以後我到了哪,附近有仇家的話,你來提醒告知我,並做好路線規劃,指引導航我去。”女人點頭。

    “這些,我都記在腦子了,我會抽查。”

    女人將額頭抵地。

    雖然《邪書》已經通過實際行動,向自己展現過了忠誠。

    李追遠也相信至少現階段,她確實是對自己忠誠的。

    但現在不代表未來,你現在給她開過高的權限,就是在滋養助長她未來的墮落。

    一旦她意識到,可以憑借一點點更改、巧妙的誤導,就能影響到你的報仇線路時,很難不嚐試去動歪心思。

    這也是李追遠剛剛寧願忍著手酸,也要把賬冊翻完一遍的原因。

    少年將《無字書》,放在了賬冊上。

    接下來,書開始吃書。

    賬冊沒動,《無字書》也沒動,但冥冥中,你能聽到“咀嚼”聲。

    李追遠站起身,走到阿璃旁邊。

    阿璃指了指一顆綠寶石,看向少年。

    這是女孩綠色練功服上鑲嵌的配飾,她摘下來,打算縫合到林書友的抹額上。

    李追遠搖了搖頭:“這樣還是有點太張揚了,不如在上麵刻出一個甲骨文的“電’字。”

    女孩點了點頭。

    隻是,這綠寶石取都已經取下來了,再縫合回衣服上,也沒這個必要,大概率柳奶奶那,阿璃新的練功服都已經做好了。

    “阿友把官將首的供桌給撞壞了,那些個雕塑也壓得有些變形,阿璃你辛苦一下,重新再給童子和增損二將們雕刻一套新的。

    這枚綠寶石,就鑲嵌到童子身上吧。”

    哪怕阿友沒壓那一下,那套雕塑也到了該換的時候了,主要是童子和增損二將池們沒事就喜歡操控雕塑偷偷打架,互相都留了破損。

    女孩示意自己知道了。

    李追遠在旁邊,用小刨子刨了些木花卷兒,幫阿璃準備好下麵做雕塑的原材料。

    等書桌那吃書的聲音結束後,少年就起身走了回來。

    《無字書》第一頁的臥房,滿是狼藉。

    有淚痕,有劈痕,有抓痕……

    女人癱坐在地上,頭發散亂,雙目無神。

    被這賬冊折磨到的,不僅僅是李追遠,連《邪書》也沒能例外。

    這大概,就是用蠱大師的境界吧。

    李追遠端起茶杯喝水,多給了女人一些緩衝時間。

    當少年把茶杯放下去時,女人整理好自己的形象。

    “哀牢山附近,有沒有仇家,最好能匹配上活人穀的強度。”

    臥室地磚上,出現了一行字:

    【鹿家莊】

    接下來,女人結合劉姨的記錄以及她自己那老舊的認知,向李追遠介紹起這個勢力。

    和石家莊不是一個莊一樣,鹿家莊也不是。

    但前者比莊大得多,後者則比莊小得多。

    鹿家莊人口稀少,甚至都談不上一個村,其規模,一直維係在四代或五代同堂的格局。

    並且,鹿家莊並不會代代派門下傳承者點燈行走江湖。

    絕大部分時候,它的傳人都活躍在岸上而不是江上,但每每都有他們的記載時,都會凸顯出其傳人的強大。

    相傳,鹿家人的先祖,嬰孩時期是被山林中神鹿養育,長大出世後,將姓氏定為“鹿”,鹿家人自認為身上流淌著神鹿之血,其家族傳承走的也是武夫路子。

    江湖傳聞往往會失真,這一點看趙毅的經曆就知道了。

    邪書給李追遠所整理出的這些東西,李追遠都能看出自相矛盾的地方。

    被神鹿撫養長大的先人,後人身上流淌著神鹿血脈,並因此擅長練武。

    反正,以李追遠的習慣性分析,故事很容易變成鹿家人先祖將神鹿給殺了,食其肉喝其血,得到了特殊血脈,並以此為基礎,發展出自己的勢力傳承。

    傳說故事的溫情,很多時候都是拿來遮掩真實的血腥冰冷。

    鹿家人能被劉姨記錄,是因為上一代鹿家莊,有傳承者點燈了,而且他還參與了那場針對秦叔的圍殺。絕大部分圍堵自己的人,秦叔是不記得的,那些一拳、兩拳就能解決的家夥,你都沒看清楚對方的樣子,對方就徹底碎裂沒樣子了。

    劉姨在給生命垂危的秦叔治傷時,秦叔背上有一道形似鹿角的傷痕,它殘留的內火哪怕在秦叔回到家時,依舊在持續灼燒著秦叔的肉體與靈魂。

    每一筆落在秦叔身上的傷,劉姨都記得清清楚楚。

    她曾在柳玉梅麵前,哭著喊著求著允許她去報仇。

    這鹿家莊,就在此列。

    但柳玉梅拒絕了。

    要是那種大門派大家族,劉姨站在陰影盯著,以施蠱下毒的各種手段,不針對勢力的強者,隻對外圍普通人下手,也足以讓對方惱羞成怒卻又無可奈何,生活於恐懼之中。

    可偏偏,鹿家莊人口稀少,並不適合劉姨的手段發揮。

    再者,鹿家莊的人放棄點燈走江的利益,是因為在岸上,他們能得到其它利益補充,也可以理解成一些頂尖勢力聯手養著的一隻手套。

    秦叔點燈走江,鹿家莊傳承者也點了燈,可能在那時,布局就已開始。

    江上的事,歸江上,這是整個江湖多少年以來的默契與規則。

    除非已決意魚死網破,否則單純上門把鹿家莊給挑了,隻能算是將這臉皮徹底撕開,把矛盾徹底公開化,而且,是你自己主動破了道義,失了規矩。

    道義這倆字,在你如日中天時,隻是擦屁股的紙,當年柳清澄清算江上之仇時,也是該殺就殺。那時她是當代龍王,那時龍王柳是正經龍王門庭,大家隻是覺得麵子有點不好看,但……也就那樣吧。現在家門衰落,卻沒辦法這樣做了,你甚至得指望著這張紙來糊一下漏風的門窗。

    這多年來,柳奶奶就一直處於破罐子破摔和維係這單薄傳承責任這兩條線上,一次次怒從心起,又一次次硬生生憋了回去,最後隻能對著祖宗牌位們開罵。

    是她阻攔了劉姨的複仇,但她卻又是最想複仇的那一個,比劉姨要激進得多。

    所以在把家主之位交出去後,柳玉梅馬上跟自己提議,把祖宅的邪祟運出來,尋一家爆了,同歸於盡!

    李追遠的指尖,在鹿家莊三個字上摩挲。

    以這為起點,正式打出自己旗號,開始揚名,還真的挺合適。

    先撕了他們的手套,以此方式告訴他們,秦柳兩家的人又回到了江上,當年的賬,要開始算了。李追遠拿出自己的《追遠密卷》,先寫上活人穀,再寫上鹿家莊。

    活人穀是大帝要剪除的小地獄,李追遠相信,在自己將浪花引去那時,大帝肯定願意提供更多的便利。

    這一點,可以利用,在給大帝“辦差”的同時,自己也能摻帶上私活。

    接下來,就該挖水渠了。

    這時候,就沒必要去急著搞創新,反正經過實踐檢驗的老辦法多的是,先往頭套。

    李追遠開始畫線,複雜的問題先盡可能簡單化。

    第一步,先把下一浪的江水引向活人穀。

    這一步,得做模糊處理,不能引得太精確,不能直指活人穀,最好先到哀牢山,甚至隻是先到玉溪。這樣,才能給自己留下從容的犯錯餘地。

    第二步就是犯錯了。

    李追遠與陳曦鳶是兩種反向極端特例。

    事實是,在走江時,沒能洞悉江水意圖,在外圍繞圈子遲遲不得進,其實是一種常態。

    等到了玉溪,自己就可以犯錯了,先停步下來,將江水的分叉,引向鹿家莊。

    等解決好鹿家莊後,再來一聲抱歉:“對不起,搞錯了。”

    第三步,回頭再去處理活人穀。

    這是最理想也是最直接的線路,等實際操作運行時,必然會產生各種變化,但隻需要牢牢掌控這大方向,就能收獲想要的結果。

    最理想的狀態與變化,大概就是禍水東引,讓鹿家莊與活人穀先起衝突,自己當那在後的黃雀。不過,這隻能等自己到了現場後,根據實際情況去引導,而不能一開始就奔著這種想當然的心態去做。做事就是這樣,先選最笨的方法走最遠的路,再仔細偵辨途中遇到的近道是否真的能走。

    “吃午飯啦!”

    “力侯,這食盒怎還有一個空盤子?”

    李三江端著空盤子疑惑地看向秦叔。

    秦叔:“會不會是預備著來吐骨頭的?”

    李三江聞言,低頭看了看腳下的泥土。

    坐齋,在地搭棚子,腳下都是土,啥玩意兒隨口吐地上就行了,還用得著弄個盤子裝著?再說了,食盒的葷菜是白菜燴虎皮肉、青椒肉絲,沒有魚也沒有雞,吐什骨頭?

    李三江把空盤子托舉到自己眼睛前,伸手從上麵捏起一片花生衣:

    “這是,花生米兒?”

    山大爺低頭,在食盒找了找,說道:“花生米兒沒落在這下麵。”

    李三江看向秦叔。

    秦叔看向潤生。

    潤生:“嗯?”

    山大爺:“潤生侯啊,你把花生米給偷吃了?”

    潤生:“嗯!”

    山大爺砸吧了幾下嘴,責怪道:

    “你這整的,你李大爺缺你一盤花生米。你要是嘴饞了,在家抓一把擱兜慢慢吃不就行了,這是給我和你李大爺拿來下酒的呀。”

    李三江:“對呀,有花生米就該有酒的,酒呢,酒呢!”

    潤生:“我喝了!”

    李三江:“怪不得,我說怎有倆醬油瓶呢,還一瓶裝一半。”

    家的碗碟盤子是定量,拿出去多少就得收回來多少,酒瓶子也是,喝完了洗幹淨後可以拿來裝其它調料,反正會過日子的人家都會存著。

    山大爺佯裝生氣道:“好啊,潤生侯,你現在了不得了,不僅偷吃還偷酒喝了是吧,我看你真的李三江:“行啦行啦,吃了就吃了喝了也就喝了嘛,有你這個榜樣酒鬼在,你家潤生侯學會喝酒不很正常?”

    山大爺:“嘿,就我愛喝酒是吧,你在家做了啥表率了?”

    李三江:“我家小遠侯不喝酒的,說喝酒傷腦子。”

    山大爺:“那我家潤生侯…”

    李三江:“隨便他喝吧,也傷不到哪兒去了。”

    山大爺:“唉,倒也是。”

    李三江:“就是我下午念經,好沒滋味嘍。”

    靈堂內角落一坐,經書往前一攤,兜藏著點花生,旁邊茶水杯倒點酒,一段經一顆花生,半炷香一口酒,嘖,那叫一個逍遙。

    山大爺:“我去給你念吧,你去領著燒紙去。”

    李三江:“那多不好意思。”

    山大爺:“你沒那兩樣東西坐不住,怕你在那兒打瞌睡睡過去,萬一讓主家瞧見了,不好看的。”李三江:“行吧。”

    “咚咚鏘,咚咚鏘。”

    白事隊開始熱場了,大家穿上戲服,開始扮演和尚道士,舉行起儀式。

    山大爺進了靈堂,開始念經。

    他念得很大聲,也很專注,而且念的也是對的。

    但受限於個人形象,他往那兒一坐,就是沒有李三江的效果好。

    靈堂內沒有冰棺,今兒個也沒有遺體。

    齋事並不是隻有剛死了人才能辦,除了熟悉的頭七到五七、周年祭、冥壽外,有時候做夢夢到了逝去的親人,覺得這是被托夢了,也能辦一場。

    不過這種的一般就不會大辦,隻請相近的親朋,大家夥湊一起小辦一場,席麵很簡單,沒啥大菜不會豐盛,也不會收禮錢,一般帶捆紙或者買點紙紮品過來燒一燒就行。

    今兒個就是主家夢到了自己老娘,想著給自己老娘辦一場。

    本來就是個再小不過的規模,頂了天就兩桌自家親戚,擺張桌子磕個頭、尋個空地燒點兒紙就行了。主家也是這想的,誰知來參加的人非常多,而且都要上禮錢。

    沒辦法,這棚子也就隻能搭起來,廚子也得請過來,白事隊、坐齋的這些,也得都趕緊配上。像是醋太多,不得不臨時多點餃子皮。

    李三江一來,就發現這家的不對勁。

    這家是個普通平房,也沒翻建二樓,但四周的壩子卻用水泥澆得非常廣闊。

    說是村恰好要修水泥路,前麵一條後麵一條,就順手給這家前後做好了硬化。

    壩子上明明有口大井,水龍頭管子卻已通入家,這屋還有一台電話,上麵還立著一個牌子“公用電話台”,沒擺外頭,卻擱屋內,想公也沒法公。

    屋外西側就是村診所,幾步路就到;東側是個公交站台,這個村兒的人挺有福氣,不用去大馬路上等車,車自己會開到村來調頭。

    除此之外,頭的布置倒也簡單,主家是個老人,穿著看起來樸素,人也很實誠,來的客多了,沒法給白事班子、坐齋的上桌,還折了錢,是個厚道人。

    “走了,上祭去!”

    李三江招呼的是潤生和秦叔,結果忽然跑出來一大幫人,舉旗的舉旗,扛幡的扛幡,連紙紮的家丁丫鬟都有人搶著抱。

    這讓本來該做這個事的秦叔與潤生,硬是沒能找到幹活的機會,二人隻能跟在後頭。

    秦叔看了看潤生,有些不好意思。

    潤生倒是不以為意。

    給師父背點黑鍋,天經地義。

    過來的路上,師父對自己的試探,潤生渾然不覺,但師父喝酒吃花生米時,潤生印象深刻。秦叔伸手,摟住了潤生的肩膀。

    潤生側過頭,笑了笑。

    二人跟在隊伍後頭。

    到地方了,李三江讓主家引火,然後指揮大家夥燒紙焚紙紮。

    一邊燒的同時,李三江又在主家老娘墳頭擺下祭。

    主家先跪下來磕了頭,又跟自己老娘簡單說了幾句話,就站起身了,結束。

    如果人少的話,倒是能在親娘墳頭多嘮嘮,聊聊自己小時候,再聊聊自己現在。

    可現場的人實在是太多了,那多雙眼睛盯著,想做點真情流露還真不好意思。

    主家這邊一起身,後頭蜂擁而上,嘩啦啦地跪了一遍。

    哭的喊的磕頭的,那叫一個感人肺腑、聲淚俱下。

    不知道的,還以為這是哪個枝繁葉茂的大家族老祖宗出祭,老祖宗福氣大,自己多子多福,下麵的兒孫青出於藍,這才誕出了這烏泱泱一片的孝子賢孫。

    而且這幫孝子賢孫一個個都還混得不錯,這一點,從他們的衣著與派頭上就能清晰看出,絕不是地頭討食兒的把式。

    下跪磕頭時,外套翻動,有些人腰間懷,還揣著大哥大哩。

    這大哥大,李三江見過,家伢兒們現在恨不得人手一個,但那都是薛亮亮借的,說是公家給的福利,方便聯係。

    真要買,一個板磚大的玩意兒,可是嚇死人的錢。

    熱熱鬧鬧的走完儀式,回到壩子上,繼續著先前的熱鬧。

    晚飯時,主家特意先讓廚子把席麵送進白事隊,再邀請李三江他們過來吃。

    其實,晚上來的客人更多,席麵還是遠遠不夠,再加上大家夥中午收了錢,晚上也不好意思占席麵。主家老頭兒強拉著眾人坐下來吃,說大家夥忙了一天不容易,得吃頓好的,外頭那幫人,本就沒請,吃不到就算球了。

    晚飯後,李三江得守靈,燒紙念經。

    主家老頭兒客氣,明明出了這筆錢,卻對李三江說等到了深夜就可以收拾收拾回去了,不用熬一宿到天說完這些後,主家老頭兒就說自己累了,回屋關門睡了。

    他這一閉屋,外麵的人潮也就散了。

    靈堂桌子上,逝者老太太畫像前,很快就冷清下來。

    李三江做了一輩子白事兒了,早懂得這一道理:逝者靠生,老來靠子。

    白事的排場,看活人的麵子;老人的排場,看子女的麵子。

    這一家,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

    快到夜十點,李三江讓潤生侯過來給自己燒紙,他去墳頭那收東西。

    到了墳地,拿出煙盒,正準備點根煙,瞧見主家老頭兒趴在墳邊,在小聲說著話。

    這是門關了裝睡覺後,爬窗戶偷偷跑出來的。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撈屍人》,方便以後閱讀撈屍人第451章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撈屍人第451章並對撈屍人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