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女帝南梔登基,頒布《大魏招賢討逆檄》以來。
京城內外,暗流湧動,檄文如星火燎原傳遍神州各處。
起初,多是些獨來獨往的江湖異人、懷才不遇的寒門士子,懷揣著不同的心思與抱負,向著帝都匯聚而來,然而,更多的勢力仍在觀望,審時度勢,掂量著新朝的分量與未來。
就在這微妙時刻,一道石破天驚的消息,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激起了萬丈波瀾。
馬祿山競突然率領麾下馬家軍,大張旗鼓,浩浩蕩蕩地向著京城開拔。
據說那日,旌旗蔽日,塵土飛揚,行軍隊伍綿延十數,敲鑼打鼓,其聲勢之浩大,生怕天下人不知他馬祿山已決意歸順大魏般。
消息傳至京城,南梔知道馬祿山是衛淵的托,所以幹脆當眾頒布旨意。
馬卿深明大義,棄暗投明,率眾來歸,實乃國之棟梁。
朕心甚慰!
特冊封馬祿山為安定王,世襲罔替,賜丹書鐵券,以彰其功,以勵來者!
異姓封王,極盡榮寵,此詔一出,朝野震動。
馬祿山入京之日,南梔更命百官郊迎,進入皇宮時更是行了天子降階之禮,可以說是給足了麵子,也彰顯了南梔千金買馬骨,求賢若渴的態度。
馬祿山這表率作用尚未冷卻,不到三天,又一則消息掀起輿論。
在之前京城慘烈亂戰中,傳言已歿的天蕩山七雄之二當家,雙腿已廢的尤君集,競與其子尤坦然,攜天蕩山以及解老英雄等多家江湖勢力殘餘部隊,共計三十萬人,公開現身,宣告效忠女帝,重歸大魏朝廷。
尤君集坐在特製的輪椅上,打著助大魏掃平奸佞,一統山河,為國為民的旗號投奔大魏朝廷。
南梔也即刻下詔,封其為“忠勇侯”,賜府邸,享俸祿,世襲罔替。
其子尤坦然,年少英傑,特準入督天司,授副指揮使之職,官居正二品。
這一王一侯的接連重磅表態,徹底讓觀望的勢力紅了眼。
那些原本還在首鼠兩端的中小勢力首領、江湖門派的掌門、乃至一些在門閥內部鬥爭中失勢的旁支子弟,再也坐不住了。
他們清楚地看到,如今衛淵勢大,手握強軍利器,神威大炮,女帝南梔占據先帝欽定正統,還占了神州統一的大..…….
更重要的是,越早投誠,所能獲得的封賞便越為豐厚,地位也越穩固。
>>章節報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