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三國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大阡 本章:140三國

    辯論春秋課程的題目,怎命題出自論語中的曾子的話呢?兩者有什關聯呢?大多數同學們還沒理解題目的內在聯係,不知闡述角度,所以都保持緘默。

    王欽早有腹稿,與王林對視一眼,後者點頭,王欽率先回答說:“東漢建安五年,曹操揮師東征劉備,在徐州敗之,俘獲關羽和二位皇嫂。操舊識羽,討逆董卓,愛其英勇,又嚐聞忠義,有心相試。便將羽與二位皇嫂同關一室,羽秉燭夜讀春秋,通宵不倦。並時而朗誦,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操聞甚喜,並求賢若渴,對其三日一宴,拜偏將軍,賜宅建閣。可關羽仍不為所動,立誌與劉備團聚,掛印封金而去。雲長東漢之武將,常讀春秋,手不釋卷,素有忠義,可謂任重道遠,死而後已。由此可知,春秋弘毅,國士己任。司馬遷說,《春秋》之義行,則天下亂臣賊子懼焉。關羽追隨劉備恢複漢室,即為春秋大義。相反曹操,孫權所為,則與春秋大義相去甚遠。”他一落座,京城子弟們,都點頭附和,一直認為他說的好。

    王欽少年才俊,文理皆通,思維敏捷,最先反應出魏收題目由來,題扣立意也可。隻因他為士人子弟,溯源正統保守,還追流懷舊,結果扣題之後,畫蛇添足,貶毀魏吳。同學本來見他回答快而又準,都佩服他有東漢楊修之才,沒曾想結尾之處,留下爭議,使群情激奮。

    這時,賀拔緯起身辯道:“王欽同學所答,雖然入理,但結尾有失偏頗。學生以為,曹操求才務實,奉天子以令不臣,東征西討,中原安定。天下若沒有曹公,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因此,曹公國士情懷,一統華夏,死而後已之誌,乃為大義。至於曹丕承禪,天下大勢耳,有德居之,五行終始,輪回常也。座下荀彧、程昱、郭嘉、賈詡、曹仁、樂進、張遼、徐晃等外拒兵荒,內修政吏,皆有識之士,大義之才。非比孫劉等輩,乘隙亂世,偏安一隅,抗逆洪流,違背天道大義。”他的話說完,武將子弟都點頭稱讚。尤其現在的大魏朝,就是自詡遠承曹魏代漢,因此賀拔緯的話,更能鼓動一批人。

    王先見兩派同學都已經表明觀點,尤其還對孫雲的先祖,以及吳堅的吳姓有所非議,便不甘示弱起來辯道:“前麵兩位同學,闡述春秋大義固然可嘉,但論證尚不準確。想東漢末年,外戚宦官擾政,漢祚衰微,天下紛亂。江東孫策,少年英雄,雋才大誌,勇銳無前,謀而有成。其高視闊步,仗馬江東,辟地建侯,吳基兆定,為當世豪傑之士!且孫策壯武,有周瑜、魯肅之儔以輔其起,而於張昭,張紘,虞翻俱代以師友之禮,委而用之,天下英豪,因義而聚,始三分天下,百姓擁戴。由此可知,孫吳所建之功業,絕不會亞於齊桓、晉文,流芳千古,足具春秋大義,比之曹劉,有過之而無不及。”地方士族平民子弟聽了不住附和。

    課堂上一下出現了三個觀點,接著各小團體競相爭辯,十分火熱,辨不出勝負。這時魏收博士正好回館,他聽了大夥的論述,顯得很高興。

    過了一會兒,聽大家辯論的差不多了,並不評判孰是孰非,而是說:“剛才聽各位同學爭論,非常有見地,但是卻沒有勝敗結果,正如你們各執的三分天下,雄據一方,難分成敗。我看,圍繞你們的三國爭辯,不如繼續來個三國爭霸比賽怎樣?”

    三國爭霸賽?大家都被博士的新奇提議激發了興致,急著詢問下文。博士說:“現在王欽、王林的陣營代表蜀漢,賀拔緯、李真你們陣營代表曹魏,王先、李辰你們陣營代表孫吳。合起來就是魏蜀吳三國。咱們正好剛開學,這個春秋課程還沒選學科長,我建議你們六個人就是各組正副組長。以後我的課程的學分,就按你們爭霸的結果積分。最後本科的積分就代表你們的學分。最終的成績就按積分確定。”

    “積分?”“怎積分呀?”同學們更糊塗了,課堂上議論紛紛。

    魏收說:“積分的規則呢,除了我們正常的測試以外,其他的一些活動,我們都可以列入積分的範圍。比如我們現在就可以設定幾個比賽。第一場呢,就可以是圍棋比賽。”

    “圍棋比賽?”“那怎和積分掛鉤呢?”“怎和三個隊連上呢?”同學們還是不解。

    “哈哈,簡單呀。明天下午有圍棋課程,你們各國選派四名棋手,分兩組與其他國手對弈。這樣一共同時有六場角逐,對吧?我們規定,比分獲勝的一方得3分,負的一方為1分,這樣合計24分,以比分高者獲勝,並計算各隊之間的比例。我們每次比賽設總積分600分,這600分按比分的比例情況和隊員的數量分攤到每個人的身上,大家聽明白了嗎?”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劍破諸天》,方便以後閱讀劍破諸天140三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劍破諸天140三國並對劍破諸天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