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4.第2364章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零點浪漫 本章:2364.第2364章

      第2364章

      客觀來說,長期駐守海外殖民地雖然遠離了海漢國的權力中心,但卻能在地方上掌握著說一不二的權力,某種角度來看其實就是土皇帝一樣的存在。而且就算單以物質生活水平而論,在海外殖民地當主官也不見得是苦差事,甚至可能比一直待在三亞的部分穿越者過得更好。

      陳一鑫目前住的地方,是他從山東福山縣調任遼東金州之後才新建的莊園,從外觀來看其實與這個時代的中式宅院並無太大區別,四進的院子再加左右兩個跨院,前後門都有停放車馬的空地,外外占地大約有五十畝地的樣子。

      這莊園距離金州本地的行政機構都非常近,陳一鑫平時乘坐馬車往返,路上也就幾分鍾而已。此外金州南關嶺大營就在莊園旁邊,不但安全無虞,處理軍中事務也很方便。

      陳一鑫自己對物質生活水平沒有太大的執念,不過成了家之後所需考慮的因素也多了,修建這處莊園的時候還是花了不少心思。部分建材和家具都是在山東采購後跨海運來,還有一些比較特殊的用品,如衛浴潔具、平板玻璃、熱水鍋爐等等,則是從國內訂購,耗時數月才一路轉運至金州進行安裝。

      雖然物料的成本比較高,但好在本地的勞動力工錢倒是便宜,建造費用算下來倒也不算太離譜,甚至比在三亞建一個同等規模的莊園還更為便宜。

      莊園除了陳一鑫和家人外,還有家仆、廚子、花匠,以及私人護衛等二十多號人。如果拋開陳一鑫的官方身份,這基本就是一個富貴鄉紳的標準配置了。

      當然了,陳一鑫所能調動的資源遠遠不止在莊園之內,事實上整個金州,包括山東福山縣境內由海漢控製的地區,目前都是由他治理的管區。在這個範圍之內的人手、資源,包括武裝力量,都聽命於他的差遣調配。

      由於這距離本土太遠,除了一些重大決定需要向三亞請示通報之外,大部分事情都是由陳一鑫一言而決,所以對於治下地區的數萬軍民來說,陳一鑫就代表著執委會的權威,他所發出的指令,不僅是個人意誌,同時也是國家的決議。

      那些留在三亞發展的穿越者,絕大多數人其實都未曾擁有過這樣大的權力,特別是那些從事技術工作的人們,其實往往也就能指揮手底下的百十來號人而已。像陳一鑫這樣坐擁一州之地,數萬軍民,是他們從沒體會過的狀態。

      當然了,即便是身為金州土皇帝,陳一鑫也還是不免有一些擺不平的煩心事,比如有關兒子未來的教育問題,他和老婆馬玉玲就一直沒能達成共識。

      這個時代的尋常女子,絕大多數人當然是以夫為綱,丈夫怎說就怎做,但馬玉玲也是從小讀書識字受過文化教育的人,而且家族經商,她也多少見過些世麵,不會像普通婦人那般目光短淺,陳一鑫要說服她接受自己的觀點也並不容易。

      要說讀書識字這些基礎教育,其實送不送孩子回三亞也不是那要緊。如今教孩子識字那位老秀才,也是由陳一鑫親自麵試認可,那一手秀麗小楷可比陳一鑫強了太多,孩子以後書寫水平肯定會比他這個老子更厲害。

      但陳一鑫也知道馬玉玲在意的不是這種事情,而是孩子今後的成長環境。

      就算他們一家人能在金州過著安逸的生活,但這終究隻是海漢這個強大帝國的邊陲。陳一鑫現在可以憑借手中的權力庇護家人,給馬家從事貿易經營提供種種便利,但有朝一日當他老去,那誰又能撐起這片天?如果想讓家族的榮光延續,那就有必要早些作出安排,讓下一代人在海漢的權力體係中取得相應的地位,而不是一直待在邊陲混日子。

      陳一鑫其實不太清楚這些觀念到底是馬玉玲自己琢磨出來的,還是她娘家人給出的主意,總之現在馬玉玲是將孩子未來的發展走向和家族的前途命運掛上了鉤,認為必須要把孩子送到三亞從小接受最好的教育,生活在京城範圍之內,未來才有可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成為能夠撐起陳家和馬家的頂梁柱。

      馬玉玲的想法其實無可厚非,望子成龍本就是父母的天性,假如陳一鑫是在國內做官,那多半也會持有同樣的看法。但他從穿越後不久就隨軍出征離開三亞,在海外已經待了十年,期間隻是零星回去過幾次而已,對於國內形勢的了解,主要是來自於從國內送來的報紙和內參資料,已經沒有太多的實感可言。

      國家的日漸強大,陳一鑫當然也會有一些切身感受,比如每過一段時間就會有新式武器裝備運抵遼東進行戰地試驗,發給旅順造船廠的艦船部件升級圖紙,還有專供給穿越者使用的各種新式日用品,零零總總都象征著海漢工業化程度的不斷提升。隻是這樣的變化對他而言,卻似乎沒有多少助益。

      金州和福山縣的控製區都已經停止了對外擴張的進程,因此他所管理的地盤大小實際上也沒有因為國家的強大而產生變化。他知道執委會隻想讓北方的這些控製區維持穩定,而不是大開大合地與大明、滿清這些國家爭搶地盤和資源。海漢的目的是以少量駐軍來維係三國間的戰略平衡,如無意外,目前這種狀態還將會持續數年,直到海漢主動打破這種平衡為止。

      這也就意味著陳一鑫在遼東其實沒有太多的發揮空間,也不能像王湯姆、錢天敦那樣帶著部隊四處出擊,撈取戰功。無大功則難以獲得升遷,而他如果打算要調回三亞,大概也隻能先拿夠軍功再向三亞進行請示。

      但陳一鑫認為自己即便調回三亞,大概也很難再適應那邊的社會環境,而且到時候頭頂上會憑空多出一大堆頂頭上司和能夠鉗製自己的衙門,那就肯定沒有在遼東當土皇帝來得開心了。

      所以潛意識,陳一鑫認為自己待在北方的前景要優於回到國內,那如果自己都不回國,把孩子送回國接受基礎教育,就能給他謀一個好前程?陳一鑫可不這看。

      他的打算要更實際一些,讓孩子在自己身邊待到成年,如果那時候自己還在帶兵,那就把孩子送進三亞的軍事學院進修,今後憑著自己在軍中的根基,讓孩子得以子承父業。至於軍事技能和知識,由陳一鑫親自教授,加之在金州這種戰區長大,十幾年時間應該足以培養出一名合格的年輕將領了。

      至於培養兒子以後當文官,陳一鑫想到這一點就忍不住輕輕搖了搖頭,婦道人家哪看得清今後的世道發展,手握兵權才能保證自己的地位穩固。如錢天敦王湯姆這些前輩人物,要論軍功早就夠資格回國養老了,但他們一直在海外征戰,多少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不願輕易交出手的兵權。

      當然了,像他們這些常年在海外駐守的將領真要打算交出兵權回國養老,執委會反而不會輕易接受,畢竟穿越眾當中有能力帶兵打仗的人就隻有這多,空出來的坑也暫時沒有候補者,執委會肯定沒法放心把兵權完全交給歸化籍軍官,哪怕是高橋南這樣的人也不行。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1627崛起南海》,方便以後閱讀1627崛起南海2364.第2364章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1627崛起南海2364.第2364章並對1627崛起南海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