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新鄉自貿區

類別:武俠修真 作者:陳猿 本章:第二百七十一章 新鄉自貿區

    不同於“自治委員會”像模像樣設立主席、副主席、委員,搞形式上的“民主集中”,“軍政委員會”就是周吉的一言堂,其他成員如阮靜、“夏雲”、“丁娃”、“申屠夏”等不過談談各自的看法,提些意見和建議,最終由周吉“乾坤獨斷”。事實上“丁娃”長駐泗水城,“申屠夏”長駐上關區,“夏雲”長駐東星灣,真正湊到一起開會的機會並不多,周吉對它們很放心,基本放手不管。

    雖然“管控區”和“自治領”徹底切割,行政財政獨立,不再有隸屬關係,但彼此間的聯係並沒有斷,“保留地自治領”在與乾泰集團談判的同時,還抽調“精兵強將”,急吼吼在新鄉鎮建立起一個“自貿區”,與“管控區”做“生意”。

    “自貿區”是“自由貿易區”的簡稱,指“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成員國相互徹底取消商品貿易中的關稅和數量限製,使商品在各成員國之間可以自由流動的一片區域”,當然“自治領”與“管控區”不是“國與國”的關係,事實上也不存在所謂的“自由貿易”,“新鄉自貿區”存在的真正目的是便於“管控區”把民用物資單方麵輸送給“自治領”,而這些物資絕大多數來自艦隊的“擄掠”。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自治委員會”真正上手,才知道養活那多人不是件容易的事,旁的不說,單是糧食、衣物、藥品的缺口就很大,坐吃山空是會死人的!他們迫切需要“接濟”,“隔離區”也沒有坐視不理,一方麵由上關區的火電廠和自來水廠保障“自治領”的供電供水,另一方麵通過“新鄉自貿區”輸送大批民用物資,幫助“自治領”渡過難關。

    新鄉鎮原本是個不起眼的小地方,地理位置極佳,正好卡在濱海市區和東星灣軍港之間,搖身一變成為“自貿區”後,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繁榮起來,“自治領”花了大力氣拓寬公路,成為專門的運輸車隊常駐於此,接受“隔離區”源源不斷的輸血,在穩定人心的同時,鞏固了“自治委員會”的權威。

    乾泰集團與“保留地自治領”的談判氣氛很融洽,沒有“劍拔弩張”,沒有“針鋒相對”,相反充滿了“煙火氣”,集團各部門更關心的是既得利益,而非爭奪權力。明眼人都清楚,乾泰集團早已不複當初,作為勞務輸出方,“自治領”既是他們的“衣食父母”,也是他們的“大債主”,雖說“債多不愁虱多不癢”,他們總歸硬不起來。

    談判的間隙,宋騏和張景和到“自貿區”逛了逛,親眼目睹了“隔離區”向“自治領”輸送物資,一輛輛卡車滿載而去,像長蛇一般駛向濱海市區。聽說“自治領”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在濱海市中心大興土木,推進什“人類文明保存計劃”,正幹得熱火朝天,建築,水電,內裝,景觀,需要大量的勞務輸出,對集團來說是塊“大肥肉”。然而“自治領”延續了當初“泗水安保”的霸王條款,跳過他們直接跟“雇工”結算工資,進而把“代幣券”留在了“自治領”的信用社,集團財務不獨立,無法從中過手,隻能掙一筆微薄的人頭費。

    要想改變這一狀況,隻有加入“自治領”,成為其中的一份子,這是財務部經理鄧守一的暗示,也是對方拋出的橄欖枝。

    宋騏停下腳步,津津有味看著一名汽修工抓緊修理拋錨的卡車,滿臉油汙,滿頭大汗,根本顧不上旁人。他隱約有印象,這位汽修工是集團派駐上關區汽修基地的勞務,單身未婚,無牽無掛,結果黃鶴一去不複返,連音訊都沒有,沒想到竟混成了“熟練工”,勤勤懇懇幹活,毫不偷懶。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仙都》,方便以後閱讀仙都第二百七十一章 新鄉自貿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仙都第二百七十一章 新鄉自貿區並對仙都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