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小說2016 本章: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在李嗣源統治時期,他的大臣們沒有很出色的,李嗣源對於如何用人,特別是任用宰輔大臣也沒有什好的經驗,這方麵的能力稍差一些,成了他執政時期的硬傷。

    在其朝廷掌權的基本上是安重誨和任圜兩個人。這兩個人雖然對李嗣源很忠貞,辦事也很認真,好比是李嗣源平庸朝臣中兩隻碩果僅存的績優股,但久而久之仗著皇上倚重,那套曆史上個別能人、重臣得誌就猖狂的老把戲就如期上演了。

    先是兩人為了爭權奪利不能互相配合,相反卻互相攻擊,弄得朝政混亂,大臣們也不能團結。

    任圜的才華比較出眾,不但任宰相還兼判三司使,三司即鹽鐵、戶部、度支,判三司相當於財政大臣。任圜大權在握,初期也能盡力選拔賢能之士,杜絕以人情任命官員的弊端,憂國憂民,盡職盡責,政績也很突出,使國庫充實,軍民富足。

    而安重誨出身於內遷的少數民族,有丁點文化但不精通為官之道,對於管理平衡大臣們的關係更是門外漢。中他“誌大才短,不能回避權貴,親禮士大夫,求周身輔國之遠圖,而自恣胸襟。”的就是他治國有雄心,但治政卻無才。對大臣不能包容,量才使用。作為樞密使他自恃功高又仗著皇帝信任,大權在手,變得日益驕橫,肆意排擠他人,不但一根筋地和任圜較勁,有時竟當著李嗣源的麵和任圜爭執,互相謾罵、互相撕扯,你我一掌、我踹你一腳,不知在李嗣源麵前要顧及皇帝的臉麵,收斂一些。

    有一次,他們倆又為意見不和爭吵起來,當著李嗣源的麵互相指責,大聲謾罵。李嗣源氣得退朝回宮去了,侍奉他的宮女也感到不平,對他:“妾在長安宮時,也從來沒有見過大臣們上朝奏事時敢這樣做。他們這樣是輕視大家(指皇帝)啊!”李嗣源聽了對他們倆更是惱恨,為以後他們倆的悲劇埋下了隱患。後來安重誨為報私仇誣陷任圜,任圜罷官後安重誨還不放過,又用謀反的罪名進一步陷害他,擅自將他殺死。李嗣源知道後竟不能直接處理安重誨,怒氣壓在心,安重誨這樣做也等於將自己推向了死路。

    安重誨除去任圜之後更是目中無人,對李嗣源話也不注意,不講君臣之禮,有時甚至用辭職來威脅。李嗣源為出心中惡氣,讓範延光也任樞密使,牽製安重誨,到這時安重誨才有些害怕,但為時已完。時間不長,四川地區的董璋反叛,李嗣源就讓石敬瑭去討伐,安重誨或許出於立功避禍的考慮吧,就請求去督運糧草。安重誨由於心急,讓人夜也趕路運糧,結果許多人掉入山澗摔死,李嗣源聽了別人有點誣陷性的報告後,憐憫百姓之心再加上往日安重誨的傲慢無禮,李嗣源下詔命安重誨返回來聽候處理,中途又罷免他的樞密使之職。

    安重誨驚恐不已,上書請求退休回鄉。李嗣源卻沒有放過曾經讓他難堪對他無禮的安重誨,心想:“我捧得起你,也踩得扁你!兩條腿的豬難找,兩條腿的人還怕沒有?”於是派人拿了詔書去取了安重誨的性命。

    現在看來,安重誨和任圜兩人跋扈難製,不知協力輔佐李嗣源,反而相互排擠陷害,李嗣源又不能明辨是非,庸賢奸善,先後將他們殺死,對於他們倆人來是悲劇,對於國家來更是損失,從此之後不但群臣離心李嗣源更是無能人可用,因為剩下的其他人或者沒什才幹,或者是隻會鑽營偷生。

    另外由於李嗣源姑息藩鎮,停止了中央集權運動,孟知祥趁機占據兩川反叛,朝政昏暗,他試圖用大量的賞賜使將士們感恩,結果反而使兵將更加驕橫,國家大傷元氣。再加之他年老體弱,難理朝政,多方麵的原因使得後唐也沒有能長久地存在下去

    晚年作為文盲的李嗣源不知道皇位的繼承如何安排,沒有想過由誰來接替他。有大臣提出來,他就是在逼他讓位,眼淚隨即流了出來。此後就沒有人再提此事了。

    李嗣源年老繼位,老人有老人的特點,喜歡聽一些好聽的話,喜歡大家盡量順著他,想的事也多,有時不相關的事也聯係起來。大臣提出立太子也是為以後考慮,年老的李嗣源卻認為是讓他退位。他的兒子李從榮被封為秦王,他又任命他為河南尹,兼判六軍諸衛事,再加封守尚書兼侍中並下兵馬大元帥。這明他想讓李從榮繼位,但又不正式立為太子,使大臣們糾結不已,不知該輔佐誰,導致幾派分立,父子猜忌,李從榮最後被殺。這方麵李從榮也有責任,他本身就頭腦不夠靈光,成和一些人紮堆,排擠舊大臣,結果與群臣結下了梁子,引火燒身。

    公元9年11月李嗣源病重時,李從榮因為李嗣源好幾沒有見麵,以為父親已經去世,害怕自己不能繼位,被別人搶去,就率領衛兵一千強行闖宮弄清虛實,如果父親已經去世,就繼位稱帝。樞密使朱弘照聞訊,派宮廷禁衛親軍圍攻,將李從榮擊退,李從榮逃回府中被滿門殺絕。

    李嗣源在彌留之時一聽兒子被殺,悲痛得幾乎從病床上掉下來,昏迷後又醒過來。然後召李從厚回來侍候,六之後,李嗣源死去,終年68歲,他波斕壯闊的人生就此劃上句號。

    殘陽把它如血的餘暉慷慨地拋撒在洛陽的皇宮城,米黃色的硫璃瓦在晚霞的映照下發出慘淡的色彩,皇城鱗次櫛比的宮殿群靜靜地佇立著,依然是那樣地和諧寧靜。

    68年前,當一個孩子降生起,他的一生就被賦予了先鋒的色彩。這些年來,李嗣源追隨李克用父子兢兢業業,吃苦受累在前頭,享樂安逸總在後頭,始終無愧於先鋒這個光榮稱號。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假如我們回到隋朝》,方便以後閱讀假如我們回到隋朝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假如我們回到隋朝當斷不斷,反受其亂並對假如我們回到隋朝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