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亡勢在必然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小說2016 本章:滅亡勢在必然

    契丹國主派另一投降將領張彥澤率千騎兵南下,直撲後晉都城汴梁(今開封),命令杜重威帶領投降的晉軍部下一起跟隨,自己則率契丹大軍殿後。

    在敵國的大兵進攻下,晉國的土地被一點一點蠶食,一州一州的將士投降。晉國的唯一良臣桑維翰再三求石重貴親征,石重貴不理,隻忙著與妃子調情,桑維翰歎氣道:“家危急成這樣,草澤的人都空著急,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契丹國主到了汴京城外,令投降的晉軍駐紮在陳橋,士兵們饑餓寒冷,苦不堪言。杜重威每當從大路上經過,都被市民們辱罵,隻得低著頭而已,一副亡國奴的窘態。

    臘月十七日,降將張彥澤受命攻城,晉軍毫無抵抗之力,因為主力都給杜重威帶走了,士兵們也毫無鬥誌。

    城破之後,張彥澤又包圍了晉國皇宮,這時石重貴在後宮放起火來,宮內亂成一團,石重貴還持劍驅趕著後妃一同自焚,多虧了近侍親軍將領薛超一把給拉住,他及家人才免為灰燼。

    不久,契丹主送信過來,語氣也較為和緩,石重貴才打消了尋死的念頭,無奈命人起草降表,派兒子石延煦、石延寶奉表及國寶、金印求降,張彥澤自作主張,強行把石重貴一家遷到開封府派兵把守,一家人是哭成一團。

    直到正月初,契丹主才入京。契丹主下製,降石重貴為光祿大夫、檢校太尉,封負義侯(除了諷刺,這個官職沒有任何別的含義),封地偏僻,在渤海國界的黃龍府(今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縣城內)。

    石重貴一家及親屬百餘人北行時。有時飯也吃不上,隻得殺畜而食。一路風餐露宿,忍饑挨餓,倍受淩辱,好容易到了黃龍府,契丹國母又召往懷州。

    懷州在黃龍府西北千餘,石重貴隻得重新上路。幸逢契丹內部發生了王位之爭,新王永康王允許他們暫住遼陽,自此供給稍有保證。

    後漢乾信元年(948年),永康王至遼陽,石重貴著白衣紗帽拜之。石重貴有一幼女,永康王之妻兄求之,石重貴因年幼謝絕。不幾日,永康王就派人強行奪走,送給妻兄。

    乾佑二年(949),石重貴一家被允在建州(今遼寧朝陽西南)居住。行至中途,石重貴生母安妃病死。到建州後,得土地50餘頃,石重貴令一行人建造房屋,分田耕種,從皇帝搖身一變成了農夫。這年,契丹述律王子又強娶石重貴寵姬趙氏、聶氏而去。石重貴悲憤不已,但也無奈。

    根據當時人的記載推測,石重貴又苛且偷生了**,宋太祖乾德二年死去(964),大約50歲。亡之君能混到這樣,還算是幸運的了。

    石重貴昏庸無能,有時雖有憐民之心顯露,曾下罪已詔以平民怨,但終究難拒驕奢淫逸的誘惑,最後不免走上家國皆亡的窮途,令人可悲可歎。

    契丹國主入京後,下令搜刮京城錢財,無論將相公私,全都配額繳納,杜重威與李守貞各繳納了一萬緡錢。

    【走狗的歸宿】

    這再一下充當走狗,跟在耶律德光屁股後頭,也進入開封的趙延壽。

    當初耶律德光在開封時,見後晉的投降軍隊幾萬人都在陳橋一帶,他怕將來後晉將士兵變,就有了斬除後患的念頭。趙延壽聽後不想失去以後可以利用的軍隊,趕忙去見耶律德光,問他:“陛下百戰之後才得到晉的國土,不知您是自己統轄呢,還是讓它將來被別人奪走?”

    耶律德光聽了不高興地:“朕因為石重貴忘恩負義才發兵征討,前後五年的廝殺,幾乎耗盡國力,剛得到中原,怎不想自己統轄?你有什話就直吧!”

    趙延壽:“中原南邊和吳國相臨,西邊又和蜀接壤,邊境長達幾千。不久之後陛下北歸,如果吳和蜀發兵中原,那這幾千的邊界誰去為陛下守衛呢?如果不派兵把守,恐怕要被他人奪取。”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假如我們回到隋朝》,方便以後閱讀假如我們回到隋朝滅亡勢在必然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假如我們回到隋朝滅亡勢在必然並對假如我們回到隋朝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