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蜀春夢(十一)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小說2016 本章:後蜀春夢(十一)

    【謝罪】

    後蜀滅亡後,孟昶頭上係著草繩,口含玉璽符節,赤著上身,下著白褲,雙手反綁,腰上係著草繩的後麵還牽著一隻山羊,身後跟著同樣裝扮的文武百官一路痛哭著出城,跟隨在一匹瘦骨嶙峋白馬牽引著上麵放著一具棺材的素車後麵,走在道路的旁邊,一直到了城外陣容雄偉、刀劍林立的宋軍軍門下麵,然後撲通撲通全都跪下,向宋軍主將獻上了降表和亡國之禮。

    據有關專家考證,這套儀式大部分是從喪儀中移植過來的,因為亡國是最大的喪事,是痛莫大焉的大事,其中如“素車白馬”、“白衣”、“號哭”,都是緣自喪禮,表示哀痛至極。

    至於頭上係著草繩,雙手反綁,赤著上身都表示著自己有罪,請求責罰鞭打,“負荊請罪”也即來自於此。白馬拉著放著一具棺材的素車,表示自己犯的是死罪。羊是最溫馴、最知感恩的動物(人類吉祥物),“牽羊”是表示要像羊一樣的溫馴,真心歸附,感恩至極,決不反抗。玉璽是皇帝的印璽,它“受命於,既壽永昌”,是極貴重的寶物,統治國家權力的象征,符節則是兵符,掌控調動軍隊的憑據,口含則是表示準備畢恭畢敬交出兩者統治權的意思。

    孟昶最終被笑容滿麵,得瑟的勝利者王全斌、劉廷讓扶起,王接過玉璽符節,劉廷讓則解開其繩子,然後是好言安慰,“這有什呢?權當是被春撞了一下腰,或蓋了一幢爛尾樓被罰了一張大單而已!記住,今後甭再有那種不靠譜的確幸了,不是你的東東終究是留不住的。今後你就權當是安全著了陸,退了二線,好好去過你的夕陽紅生活吧!”

    多搞笑啊!孟昶心想,本是我的東東咋變成原來就是你們的呢?這不是吃飯噎死或躲貓貓死那種混蛋邏輯嗎?但現在他還能什呢?了又有什用呢?要是能保住條命可就是祖墳冒青煙,得阿彌陀佛燒高香了。

    試觀曆史上多姿多彩的投降儀式,我發現總的用意是失敗者一方表示自己罪孽深重,死有餘辜,承認自已罪過,任憑勝利的主人怎樣處置,都甘願身受其咎;

    而對於勝利者這一方來,則要表示足夠的寬宏大量,好顯示自己是替行道、除暴安良的仁義之師,對失敗者要予以人文關懷,要赦免其罪過(這是哪跟哪呀)、往往要親自解開其繩子,然後是好言安慰一番。

    問題是誰想出這些新玩意新花招的。我想失敗者恐怕永遠不會真心承認自己有如此的彌大罪,也不會如此痛心疾首地表示自己多地罪惡滔。

    之所以如此卑躬屈膝,純粹是無可奈何,出於保命的需要。看來這些傑作都是出於勝利者的構想。勝利者為了凸顯其威武和功,就必然要對失敗者進行心理威懾,使之徹底瓦解,故以侮辱性的儀節相要求。而且也隻有他們在興奮喜悅之餘,才會有心思去遐想這種橋段,這是壓垮失敗者心理的最後一根稻草。

    有一例可以窺探出其中的玄機。當前蜀主王衍出降時,魏王李繼岌接受玉璽符節,樞密使郭崇韜則動手解開繩子,二人表演得如此默契,各司其職,如果沒有事前商量,何以配合得如此協調。

    李接受玉璽符節,因他是皇子,是統帥,玉璽符節象征統治權,因此由他接受。郭為軍師,是副統帥,因此由他解開繩子。以此推理,由勝利者提出完全是有道理的。那創始者是誰呢?

    據最早的投降儀式是秦王子嬰向漢王劉邦投降,那套儀式如果不是劉邦首創,那很可能就是跟隨漢王鞍前馬後張良的傑作。

    當然,這些都已經成了過去式了,是孟昶以人民的名義,維護國家的主權和領土的完整;還是趙匡胤以一統河山為己任,實現王者的榮耀,現在看來都已經不重要了。

    因為二者完成了終極的pk,得到了各自想要和不想要的結果。趙匡胤得到了孟昶的所有,而孟昶則失去了一切。

    失敗者是要為自已的無能買單的。

    【發配生涯】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假如我們回到隋朝》,方便以後閱讀假如我們回到隋朝後蜀春夢(十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假如我們回到隋朝後蜀春夢(十一)並對假如我們回到隋朝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