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椰雕(3)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莞簡妤 本章:第八十九章 椰雕(3)

    一把狹長的刻刀在粗礪的椰殼上靈活遊走,一隻隻蝴蝶繞著排排鏤空的圓點翩翩如飛;將燈接入椰殼內,投射的束束光影將變幻出不同的圖案。雖然這是一件尚未完成的椰雕燈罩,人們還是被吳名駒巧妙的設計和技藝折服了。

    今年8月,吳名駒走進上海世博會寶鋼大舞台椰雕項目傳習區,就被遊客團團包圍著,他們或駐足觀看拍照,或在吳名駒指導下親身過一把“椰雕癮”。

    走進吳名駒的椰雕世界,你會發現癡迷也是一種幸福。

    今年35歲的吳名駒,說話輕柔,略帶靦腆,看起來像個二十多歲的大男孩。當他拿起刻刀在椰殼上精雕細作時,那一臉的沉靜和專注,讓人真切地相信,原來他愛上椰雕已近20年。

    吳名駒的家鄉保明村坐落在海口市羊山地區的龍橋鎮,上世紀海南有名的椰雕村富道村也在此地。上初一那年,自幼喜愛雕刻的吳名駒到富道村去玩,偶然看到村老藝人文傳述創作的椰雕藝術品,頓時著迷不已,有了拜師學藝的想法。

    曆史上,海南椰雕曾被譽為“天南貢品”,一路北上進入皇城宮牆。昔日繁華成夢影,如今富道村惟一懂得全套椰雕技藝的老藝人僅剩下文傳述。

    他一直想把這門祖先留下來的手藝傳給年輕人,但村沒有一個年輕人願意跟他學,就連自己的兒子也一樣,情願替別人做配件加工,也不願觸碰精深的椰雕工藝。僅一眼之緣,16歲的吳名駒成了文傳述最後一名徒弟,老人將全套椰雕技藝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

    在文傳述老人指點下,很有天賦的吳名駒進步極快。為了豐富自己的學養,吳名駒還自修了繪畫、音樂和其他雕刻種類,包括泥塑、木雕、玻璃鋼雕等。

    “這孩子身上有著一股鑽研學藝的韌勁,對藝術的悟性極高,泥土、木頭、椰殼、玻璃鋼等看不起眼的材料到了他的手,一經雕琢,就變成了精巧的雕刻作品。”文傳述老人不住地誇道。

    與師長們不一樣,吳名駒喜歡創新求奇,時常會在傳統椰雕創作中融入現代藝術,或將椰雕與其他材質結合。他曾創作過一個1尺多高的椰雕花瓶,是用三角形的椰殼一片片拚起來的,花瓶上用貝殼鑲了跳舞人形,得到文傳述老人的讚許。“每每這時,我師傅總會點頭認可,說其實這樣改進一下也不錯。”吳名駒說。

    “雖然學習的種類很多,但我最鍾愛的還是椰雕,椰殼的材質細膩輕薄,最適合精工細雕,這和我的個性很相契。”吳名駒說,“但椰雕的工具又很簡單,基本上就是大小不一的刻刀,需要有相當的力度才能刻動堅硬的椰殼,這時需要你拂去煩躁,靜靜地沉下去,一個月、兩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才能雕出一件好作品。”

    在創作貝鑲跳舞人形椰雕時,吳名駒曾遇到過一點小挫折,“萬事開頭難,當耗費心血創作的作品被市場拒之門外時,我也曾想過放棄,轉行算了。但是朋友們的勸說和內心對椰雕的喜愛,最終讓我堅持走到現在。”

    然而,這一個“堅持”卻寫滿了艱辛。吳名駒回憶,曾經有過幾年時間,自己一直生活在窮困潦倒邊緣。那時,市場上大量充斥著機械加工的椰雕工藝品,對椰雕藝術品並不“感冒”,吳名駒又不願意去給人做泥塑、木雕,索性就呆在家獨自鑽研椰雕技藝,好幾次家幾乎都揭不開鍋,“即使現在,被人請去做一天木雕的工錢仍遠遠高出椰雕十幾倍,但我還是無法放棄椰雕。”

    功夫不負有心人,月20日,在省委宣傳部、省文體廳、海南日報報業集團、省文聯聯合舉辦的海南民俗工藝品製作“能人絕活”評選展示活動中,吳名駒獲得“海南民間藝術大師”榮譽稱號。

    “高檔精美椰雕工藝品之所以失去市場,主要是創新跟不上,而不是電腦設計和機械化加工衝擊造成的。”吳名駒分析,椰雕傳統工藝如果不能結合市場進行開發創新,肯定會被市場淘汰。

    新椰藝近年來之所以興起,正是因為開發出了飾品、服裝配件等一批價廉物美的產品。不過,新椰藝也存在技術含量低、市場跟風壓價等缺陷。最好的辦法是,一方麵傳承發揚傳統工藝,一方麵提升新椰藝的技術含量,這樣才能增強核心競爭力,“材料可以多樣,圖案可以複雜,色彩可以變化,功能可以講究實用,但真正的椰雕還是要體現傳統技巧、傳統風格。”

    在龍橋鎮,椰雕被視為幸福吉祥的象征。每當婚嫁之時或年節吉日,當地人家總要擺出一對用椰殼做的糖罐,雖然不一定精雕細琢,但圓圓滿滿的椰殼代表著喜慶如意。

    行走瓊北火山地帶,常被一幅幅充滿田園氣息的鄉村生活畫卷所打動殘破的村牆,深幽的村道、古老的石屋、參天的古樹、散發泥土香的田地、路邊聊天的老人、夕陽下放學的孩童

    這些生活畫卷深深在吳名駒心紮了根。他渴望有一天,能用椰雕把火山人的生活細節真實地記錄下來,以獨特的方式永遠地留存下來。

    從前幾年開始,吳名駒已悄悄地進行這項工作。在他的設想中,火山生活適合用白描手法表現。於是,無數個夜晚,他一遍遍地畫出火山生活的各個場景,又在電腦上製作出白描手法的效果圖,力求得出最滿意的圖案後才下刀雕刻。

    這是一個椰雕的“梯度夢想”。吳名駒告訴海火山生活畫卷係列創作結束後,他將轉向另一個更高層次的追求,那就是將瓊州百景搬上椰雕。“我們海南處處皆美景,天涯海角、鹿回頭、萬泉河、火山口這些地方不但風景美麗,而且都有動人的故事傳說,為何不把這些元素注入椰雕創作呢”

    這個靈感,來自他曾經的一件作品“華鳳還巢”。2008年時,吳名駒由奧運主會場鳥巢激發靈感,用一塊花梨木雕刻出得意作品“華鳳還巢”整個“華鳳還巢”形同鳥巢體育館,有巢有鳥,給人一種展翅飛翔的感覺,寓意著北京奧運會如同鳥兒一樣展翅飛翔,把中華民族的奧林匹克精神傳向世界。

    外形古樸拙憨的椰殼罐,山水、樹木、樓閣浮雕栩栩如生,色澤濃淡漸變自然天成。更讓人稱奇的是,罐蓋被手工挖出雕成綻放的花形,幾乎無縫隙地鑲進椰罐。這件名為江山如此多嬌的椰罐,其實也可以視為吳名駒創作瓊州百景前的一次“練兵”。他說,“椰雕的珍貴體現在工藝上,一個完整椰殼精雕細琢的作品才是最有收藏價值的藝術品。”

    眼下,吳名駒有三個願望將從師傅那學到的東西整理成書,讓椰雕這門技藝世代流傳下去;開辦椰雕技藝培訓班,讓更多的人學習椰雕;創辦一家椰雕公司,依靠精細的椰雕技藝打造上乘的藝術品,通過市場化運作實現盈利。

    從事椰雕,需要精雕細琢,更需要一顆耐得住寂寞的心。

    外形古樸拙憨的椰殼,經過椰雕手藝人修整打磨、賦形雕刻,便擁有了新的生命,化身為獨一無二的藝術珍品。

    曆史上,海南椰雕的珍貴,體現在傳統手工藝的技藝上。作為一項古老的傳統技藝,椰雕是一門化腐朽為神奇的藝術,穿越時光阻隔,銘刻曆史之記憶,它不僅是工匠們世代相傳的謀生手段,還蘊含著瓊州獨特的人文氣息和深厚的文化內涵。

    時至今日,海南椰雕雖然已輝煌不再,但民間手藝人依然默默堅守和傳承著這一雕刻技藝。

    海口市美蘭區大致坡鎮金堆村委會美貼村是個美麗的村莊,村前池塘綠波蕩漾,村旁村後古樹參天、竹葉青翠、椰樹成林。美貼村不僅是一個環境優美、民風淳樸的美麗鄉村,也是一個有著豐厚人文韻味的古村。在村內行走,處處可見數百年曆史的遺跡。這有明代進士馮顒的故居遺址,也是清末愛國詩人馮驥聲的故。

    在村,隱居著一位名叫朱凡的民間椰雕工藝師,他以執著的匠人精神,憑著一把刻刀,詮釋著工藝人的匠心之美。

    朱凡的椰雕工作室在一座瓊北傳統民居的院子旁,是個非常簡陋的棚子,室內到處堆著他的家當,棚子內外設有簡易的工作台。就是在這樣簡陋的環境中,也絲毫沒有影響朱凡的創作熱情,他沉醉在自己的椰雕世界中,一眨眼就走過了20年。他說自己有個夢想,希望用一生的努力,做好椰雕,留存住這門獨特的技藝。

    知識分子家庭出身的朱凡,原本在銀行工作,後來轉行到旅遊企業。一次行走在海口街頭,買了一個椰雕工藝品,椰雕展現出來的精美技藝讓他為之著迷。

    無意間與椰雕的邂逅,從此讓他與椰雕結下了不解之緣。為了做好椰雕,他選擇遠離城市的喧囂,深居簡出隱於鄉村。他買回刻刀,從零開始,琢磨椰雕工藝,沉醉在自己的椰雕世界中。

    朱凡與傳統的匠人並不相同,在偶然的機會接觸到了椰雕,並非師承,也非科班出生,憑著對椰雕的熱愛執著,一邊雕刻一邊學習,從書本上、從日常生活中去尋找靈感,靜心學習和體會傳統椰雕中的奧秘。

    朱凡說,他回到鄉下,默默鑽研椰雕技藝,作為自己餘生的事業,內心曾經有過很多矛盾和困惑。首先需要克服的是沉澱住自己的心性,做到心無旁騖,甘於寂寞,鍥而不舍;平時還要不被雜事所擾,遵守著自定的作息時間,不管外麵的世界怎變化。如果沒有客人的到訪,每天上午9時,朱凡就開始工作,每天製作椰雕超過8小時。

    從選材、製圖、雕刻、拚接、拋光,直至一件椰雕作品的完成,朱凡總是做得一絲不苟,在他眼中,容不得一點瑕疵。每天在刀鋒上遊走,手受傷是家常便飯。有的作品工藝複雜、耗時耗力,數月才能完成。雕刻過程雖然很辛苦,但看到自己一刀刀雕刻出來的作品,活靈活現地擺在自己麵前時,心就有一種自豪感。

    20年的孤獨修行,在方寸之間揮刀如筆,從工藝到藝術,他信步而過,終於摸索和練就了一套爐火純青的純手工椰雕工藝。

    作為一名椰雕設計者和雕刻者,朱凡量料取材、因材施藝,把椰雕的自然之美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朱凡從拿起刻刀之時,就潛心鑽研椰雕技藝,從雕刻大師的作品中汲取營養,在學習傳統雕刻技藝的基礎上,博采眾長,不斷創新,漸漸形成了一整套自己的設計理念和加工製作椰雕的工藝榫卯結構。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時代的夢》,方便以後閱讀大時代的夢第八十九章 椰雕(3)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時代的夢第八十九章 椰雕(3)並對大時代的夢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