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五章 可恨的小道士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沐飛塵 本章:正文 第五十五章 可恨的小道士

    武當山上的香客們,用崇敬的目光送李戎生一行人上山,那被大將軍教育要好好讀書的少年,此時已是下定決心痛改前非,好好讀書。

    宋人講究讀書,由來已久。但無論文武官員都講究讀書,是從建安帝朝才開始的。建安帝年少繼位大寶,一上台便頒布一係列條令,肅整吏治。接著就是提倡讀書,首先是號召百官讀書,然後是號召百姓讀書。

    甚至導致了本來與讀書絲毫無緣的武將陣營,也開始流行起讀書來。

    有一回,朝廷調一位南軍將領去北軍駐地換防。按照規定,將領要在朝會上向皇帝辭行。但建安帝知道這位將領大字不識幾個,讓他來辭行豈不是難為他了。於是就通知他不用來辭行了。

    但是這將領不幹,非要來辭行。來之前,找人寫了一個稿子,並且教他背。

    本來都背的滾瓜爛熟的,可他上了金殿,單膝跪下,抬頭一見武帝,緊張的把那些詞全忘了,憋了半天,憋的臉紅脖子粗,建安帝都準備讓他起身時,他腦袋不知從哪冒出來一句:“臣聞上古民風淳樸,願官家好將息。”

    我聽說古時候民風淳樸,希望皇帝陛下多多保重身體

    根本就是與辭行沒有任何關聯的話,而且上下兩句牛頭不對馬嘴。此話一出,滿朝文武先是愣了愣,然後便是哄堂大笑。連武帝也忍不住哈哈大笑。

    那將領撓撓頭,瞧見眾人都笑他,也猜到自己說這話恐怕沒顯示出讀書的水平來,心有些鬱悶。更鬱悶的是,他的這個事成了笑話,一百多年後的今天,還常被人拿出來說笑。

    即便是不識字的武將,也想在皇帝麵前顯示一下自己的文采,可見,建安帝號召百官讀書的成效。

    不過這也有建安帝自身的原因。建安帝十歲起便隨軍征戰在外,當時建安帝連太子都不是,隻是個王爺。每天在軍營跟糙老爺們待一起廝混,稍大一些,就不顧阻攔親自上陣殺敵。當時的大宋可不是現在的大宋,沒有所向披靡的天子七劍,沒有北軍,那時候大宋是九國最弱小的國家,可以說那時候大宋是被群狼環伺的小綿羊。時局艱難,打起仗來十場輸六七場,

    繼承大統之後,建安帝從隨軍出征變成了領兵出征。不變的,依然是與將領士卒們在一起。直到被建安帝打的灰頭土臉的八國君王同至汴京城朝覲建安帝。建安帝才不再踏入疆場。

    所以登基做了皇帝後,對他最服帖的就是那些武將,因為仔細說來,建安帝也是個武將。

    建安帝將讀書的基礎打得足夠堅固,所以到現在的和誠帝,整個國家上上下下都崇尚讀書。當然,大多數百姓讀書是為了考功名,為了做那可以頤指氣使的官。這點是不可避免的,但讀那些書,總有一兩句聖人之言、前車之鑒,能讓後來坐上了官位的人,有那點收獲。

    建安帝曾言:

    修齊治平,確實不一定就能培養出多少為國為民的大英雄。但,終歸是一條正確的坦途。不讀書的,就像西涼,野蠻、愚蠢、自以為是,看不到光明,看不到進步。

    讀書,最大的用處就是讓你們能發現自己的不足,讀的書越多,越覺得腹中空空,越謙遜。而非十三經讀了三經,就認為自己是了不得的大儒了,這也叫愚蠢!

    光陰忽忽而過,轉眼已是百年。

    如今,天子七劍之一的北軍靈魂,大將軍李戎生,可以說是手不釋卷,無論是行軍路上還是紮營山野,隨身攜帶的行囊永遠不會少了書。

    上行下效。

    所以雖然北軍將領,真正通古今文史的人少,但讀過點孔孟的人還是不在少數的。不讀不行啊,身邊的人都讀,你就算再厭惡讀書,捏著鼻子也得讀,不然大家說話你插不上,沒麵子不說,也沒多少人願意跟你做朋友。與大將軍一起的這十幾個親兵,隨便挑出來一個,都能給你講講論語談談孟子。

    走了將近半個時辰,眾人到達天柱峰瓊台觀。

    大將軍吩咐親隨四散守在觀外,他則與李掌教和年輕道士進入觀內。進觀內第一件事,大將軍就是給真武大帝上香。沉默著上了香拜三拜後,李戎生對真武大帝雕像道:“保佑我大宋平安。”

    李掌教微微點頭,瞥了眼一旁的小師弟。小師弟正昂著頭,努力的眨巴眼睛。

    “小師弟,往事”李掌教輕歎一聲,伸手拍拍年輕道士的肩膀。小師弟哇的一聲哭了出來,抱著掌教大師兄的胳膊,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哭了起來。

    李戎生轉過身來,也拍了拍年輕道士的肩膀,年輕道士就勢也抱住了李戎生的胳膊,更是哭的撕心裂肺。

    十年,一哭。

    十年前,年輕道士王重陽還隻是個十二歲的孩子,有一天,拿著師父給的銀錢下山去采買東西。

    在山下碰到了一個青衣女孩。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修行在大宋》,方便以後閱讀修行在大宋正文 第五十五章 可恨的小道士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修行在大宋正文 第五十五章 可恨的小道士並對修行在大宋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