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九章:天花亂墜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實在閑得疼 本章:第七百三十九章:天花亂墜

    成勝利是個實在人,以前沒怎過問水利設施的事兒,隻聽下麵幹部匯報,沒有什體會。

    自從黃瀚提出讓他興修水利,通過實幹為家鄉做好事後,他立刻帶水利局的專業幹部、技術員下去排查。

    那時是夏天,三水市轄區正是水大的時候。

    不看不要緊,一看嚇一跳。

    太多六七十年代修建的水利設施由於沒有人管形同虛設,太多鄉鎮河流由於淤塞嚴重斷了航。

    再加水利局的幹部和技術員把問題往大了說,所以軍人作風還在的成勝利立刻捋起袖子幹。

    興修水利是萬家生佛的好事,水利局送來的報告把問題說得那嚴重,市有錢,領導們怎可能不劃撥資金?

    況且秦昆侖、錢國棟跟成勝利是鐵杆自己人,哪有可能不成全他?

    報告送到揚州市水利局、送達省水利廳,也多少不同要到了些資金和物資。

    有錢、有人、有計劃物資、大型機械。

    這一次發起的挑河工程人數雖然沒有六七十年代水利大會戰時多,但是工作效率強了十倍都不止。

    工地基本用不著肩挑背扛、板車推,人力主要是用在修護坡、修涵洞、修水閘,辛苦程度那十幾年前比好多了。

    成勝利道:“不僅僅我們市領導支持興修水利,麵也很支持。

    計劃內的水泥和鋼材批了三千噸,還派來了水利專家進行指導,有一位水利專家殷工就是二十幾年前指揮開挖新通揚河工程的。”

    馬市長道:“這巧?說不定我還認識呢,想當年我在河保鄉當幹事,曾經是開挖新通揚河工程的積極分子之一,拿過地區先進標兵。”

    “是啊!殷工那批人都是指揮過十幾萬人的水利工程會戰的知識分子,經驗豐富。

    他們說了,這一次我們市雖然隻有三四千人參與,效率比十幾年前十萬人動手還要高。

    因為不缺鋼材和水泥,多了施工技術員,工程質量肯定要好得多。

    我對幹好水利工程充滿信心。”

    馬市長道:“那是,以前挑河工地的文盲恐怕超過一半,鋼材、水泥精貴得比命值錢,拿你現在隊伍的人和裝備不好比。”

    黃瀚提醒道:“你跟水利專家多聊聊,要特別注意嚴防內澇,還要注意觀察地勢比較低的工廠、倉庫。

    必須估算連續下雨七八天後,這些廠和倉庫會被淹成什樣子?找出避免的方法。”

    這個黃瀚有印象,華東地區一馬平川,沒有山洪,故而水災的破壞力達不到瞬間摧枯拉朽。

    那是眼看著水位高還連續下雨,然後水太大了,漸漸地漫過腿肚子,齊腰,沒頂,有些地方被淹得隻能看到房頂。

    這種水災有特點,因為不是衝下來的洪水,是慢慢地漲起來的大水,人是來得及逃生的。

    因此財產損失不小,生命損失微乎其微。

    反正印象中九一年的大水過後,三水縣報去了財產損失兩億多,沒有一個人民群眾死於水災,有一個幹部犧牲在救災工作中。

    那時三水不是縣級市,是縣城,如果不是黃瀚的魂穿影響曆史進程,九四年三水才撤縣設市,比興花晚了七年。

    如今截然不同,三水撤縣設市比興花足提前了一年。

    那時的三水縣報兩個億的損失有些誇大其詞,但是下河地區真的有許多良田絕收,許多廠子被淹,興花市的損失更加大。

    有些工廠的機器泡水半個月之久,等大水退了,這個廠子的家夥事兒也隻能賣賣廢品了。

    黃瀚知道三水市經濟開發區的地勢高,能夠預知那不會變成澤國。

    因為原本軌跡那就沒被淹,在三水市主動防範水災,提前增加河流湖泊的蓄水能力,修繕水利設施的情況下,更加能夠確保萬無一失。

    這不是吹牛逼,三水市有了黃瀚的魂穿,保住了太多河流、池塘。

    成勝利再花三年時間疏浚河流、湖泊、開挖淺水池塘,把整個三水市的蓄水能力提升一倍都不止。

    多了池塘、河流、湖泊蓄水,不僅僅能夠避免驟雨形成的內澇,應對由於連續降雨引發的水災也從容多了。

    成勝利笑了,他實話實說道:“下麵的鄉鎮沒幾家大廠,這幾年都集中到了經濟開發區。

    水利專家們明確告訴我,經濟開發區那如果被淹,三水城區也就全沒了。”

    額!無心插柳起到了良好效果啊!

    黃瀚記憶中處於下河幾個鄉鎮的工廠都在水災中蒙受不少損失,還有一家跟春蘭配套的空調配件廠據說規模不小,有兩三千工人,廠的機器報廢了一多半。

    現在看來那些廠子絕大多數搬來了經濟開發區,其中就有幾個空調配件廠,但是目前都沒達到兩三千工人的規模。

    想來應該是時間還早,再發展三年,那些空調配件廠擁有兩三千工人不稀奇。

    廠子肯搬來經濟開發區,應該都是看中了市給經濟開發區企業的幫扶和減免政策,也是看中了這配套更加方便。

    還有一點起到決定因素,那是因為鄉鎮幹部十有**在三水城安了家。

    錢國棟以前就是鄉鎮幹部,每天早出晚歸來回三十幾,都是蹬自行車下班。

    把鄉鎮企業集中到三水市經濟開發區,鄉鎮領導沒意見,群眾也沒意見。

    因為七八十年代的基層農民絕大多數羨慕城人的生活,渴望進城做工人,希望孩子讀城的小學、中學。

    為了達成這個願望,他們願意先租個小房子落腳,一個星期回家一趟。

    這真是好事,下河鄉鎮水網密布,但凡是農田都是水田、良田,占那樣的田地發展工業其實不劃算。

    有些鄉鎮甚至於為一家工廠專門修橋、鋪路這得浪費多少良田?

    在資金總量不足以全覆蓋的前提下,集中辦工業多快好省。

    這還有個大好處,人口往三水市集中了,辦教育的成本降低,效率大幅提高。

    擴張過的三水市實驗小學今年已經趨於飽和,六個年級接近五千師生,不能再多了。

    就地再擴張做不到,因為沒地皮了。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一九八一年》,方便以後閱讀一九八一年第七百三十九章:天花亂墜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一九八一年第七百三十九章:天花亂墜並對一九八一年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