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物價和徐光啟進宮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牧童騎神牛 本章:失控的物價和徐光啟進宮

    “民以食為天”,糧食是百姓的生存根本。如果沒有糧食,所設的前提便沒有任何的意義。

    從泰昌元年的1620年,到崇禎元年的1628年,短短的8年時間,米價由每石的0638兩漲到每石1159兩。米價漲幅高達百分之八十,足足漲了八成。每石約1535斤

    崇禎皇帝在登基之前,雖然貴為王爺,但是在生活上一直比較清苦,並不奢侈,甚至有些病態的節儉。這樣的性格養成,一直伴隨著崇禎皇帝成長起來,一直當上了皇帝。

    所以對於農民的同情,和對於民間疾苦的了解,使得崇禎清楚的知道想要讓農民的生活得到改善,糧食問題一定要得到解決。

    位於京城近郊的一千畝菜地,是崇禎皇帝改革計劃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在極其變態的專注之下,通過大量的學習,以及崇禎向王振明極其謙虛的學習之中,崇禎活生生的把自己逼成了一個農學專家。

    當官複原職的徐光啟看到自己的皇帝,活得像一個農夫一般時,既感動又覺得無奈。這哪是天子該做的事情,天子難道不是應該抓大局,而並非拘泥於這些小小的細節。

    致力於在數學、天文、曆法和水利方麵研究的徐光啟,他也沒有見過崇禎皇帝那一千畝私有的菜地的外來農作物。

    崇禎皇帝與這位博學多識的老臣見麵之時,徐光啟已經快年逾古稀了,連路都不能走穩。自從天啟五年隱退之後,徐光啟便閉門不出,在家專心著書,用了二年多時間寫完了農政全書的初稿。

    已經步入遲暮之年的徐光啟是十七世紀的大明王朝思想比較前列的人,在數學方麵的造詣令他倍感孤獨,因為他的論述和思想麵,在同時期沒有人能夠理解。有人認為對於數學的研究毫無意義,唯有孔孟之道,古代聖人的智慧才是治國之道。

    每日的往返,使得崇禎皇帝有些疲乏。但是這樣的奔波卻也讓他的身體變得更加的有活力,不至於如天啟帝那樣羸弱。

    徐光啟的到來,令崇禎還是感覺到了一絲快慰,這位孜孜不倦為大明朝服務了幾十年的老臣,到了隱退的年齡卻不顧路途的遙遠,從南方又回到了京城。

    隨著當值太監曹化淳那種太監獨有的宣旨聲過後,一位年邁的老者邁著蹣跚的步伐來到了東暖閣內。

    此時一束落日餘餘暉灑向大地,折射出刺眼的光芒,一位老者虔誠而又恭順的匍匐在東暖閣那有著二百多年曆史的地磚上,發出了一聲並不洪亮的聲音“老臣,徐光啟拜見陛下,願陛下洪福齊天萬歲萬歲萬萬歲”

    那般的虔誠和安穩,令崇禎一時有些不知所措,他從未見過這老的大臣,胡須都已經斑白,他的臉上布滿皺紋。他的臉就像是自己平日因為生氣而揉成團的奏章。

    如此的沉穩,令崇禎也放下了平日的敷衍,道“徐愛卿,請起,曹化淳賜座,好生招待”

    徐光啟再次謝過,從地而起,沉穩端坐。

    “徐愛卿啊朕年幼登基,需要像徐愛卿這樣的忠臣輔助,若有不當之處,徐愛卿不必給朕留有情麵。”

    “不久之前,欽天監上疏說有日食將至,結果鬧出笑話,朕覺得像這樣的飯桶早就該滾蛋了,不知徐愛卿對此有何看法”

    對於天文知識有所涉獵的徐光啟明白皇帝的心思,但卻也沒有直接說明,道“天文氣象關乎民生,的確不可大意”

    崇禎挑破話題道“朕懇請徐愛卿重修曆書,這關乎百姓也關乎國家,望徐愛卿不要推辭”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江陽王》,方便以後閱讀江陽王失控的物價和徐光啟進宮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江陽王失控的物價和徐光啟進宮並對江陽王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