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風雪少室山(中)
“寂浮大師不愧為達摩院首座,便是韋陀掌這般粗淺的掌法,竟也能讓你施出如此駭人的威力,著實令人佩服。”
一息過後,又一名蒙麵人出列,來到了寂浮的麵前。
這個人身上所散發出的氣場,與剛才對掌吃了虧的那名蒙麵人完全不同。
盡管此人也不過三十五六年紀,但他那清秀的眉目間所透出的威嚴與自信,那談吐舉止中自然而然流露出的從容與威壓,皆不是方才那浮躁之輩可比。
“阿彌陀佛,施主既然認得老衲,那想必也是江湖中有頭有臉的人物……”寂浮這時自不可能去回應對方的稱讚,他要做的是盡可能與對方斡旋,爭取保住更多人的性命,“今日你做下這等事,就不怕日後事情敗露,將自家多年的基業毀於一旦嗎?”
這句話,很冒險,但確實是目前情況下寂浮能拿出的最優交涉方案。
要說這寂浮大師腦子轉得也的確很快,那蒙麵人一叫他法號,他馬上就意識到對方大概率是曾經與自己打過交道的武林同道,其原因有三:
一,寂浮大師從剛才衝出來到現在,從未自報過法號。
二,寂浮大師身上穿的僧服袈裟也並非獨有,隻要是到了一定級別的僧人都這穿。
三,寂浮大師方才用的掌法也隻是大多數少林僧人都修習過的基礎掌法——韋陀掌。
綜合這三點,對方就算能通過功力和年紀試著猜測他的身份,那範圍也不小,畢竟少林寺中一閣二堂三院四殿有那多首座和掌事,加上一些不任職的寂字輩高手,外人又豈能確定打出這一掌的一定是你寂浮呢?
想通了這一點,那接下來就該寂浮去猜對方的身份了……
當今武林,能攢起這多高手的組織或勢力,“暗地”有沒有、有多少……這都不好說,也沒法兒論,反正在“明麵上”,也就那幾個。
這其中,要說最出名的,應該就是“真俠堂”。
但真俠堂素來代表了“武林正義”,他們根本沒理由來攻少林,即便來了,也絕不會做蒙麵這種藏頭露尾的事情,畢竟他們中有很多人太過於有名了,這些人的絕學隻要一出手,身份立刻就會暴露。
當然還有個更簡單的理由,真俠堂年紀最輕的那幾個人,也全都是奔六的老登了,跟眼前這群蒙麵人的年齡完全對不上。
然後,就是那曾經的“天下二莊”之一,神刀山莊。
列位從這“曾經”二字估計也能看出,這個選項也不太可能了。
本來呢,在悟劍山莊覆滅後,那“天下二莊”就剩下神刀山莊這一莊了,莊主宋武滌的威望也是一時無兩、一呼百應,隱隱有被尊為北武林領袖的意思。
然,就在不久前,在神刀山莊的勢力達到其建莊以來最巔峰的時候,宋莊主竟突然宣布了要金盆洗手。
一開始,大家都以為他這隻是“走個形式”而已,就是看似急流勇退,實則退居二線,以便將位子傳給女兒宋芷秀,他自己應該還是會在旁輔佐,也算給平穩過渡早做準備。
卻不料,在那“金盆洗手大會”上,宋武滌宣布的竟是直接將神刀山莊解散,所有的門客都要離開,他和他的家人們也都不會留下,今後這座莊子會捐給當地官府,隨他們拆也好賣也好,都與他無關,他宋武滌將就此歸隱田園,不再問任何江湖之事;至於他女兒,日後若其想獨自行走江湖,他也不會過問。
此事一出,江湖上自是一片嘩然。
宋武滌金盆洗手的那天,神刀山莊的諸多盟友、以及與宋莊主交好的眾多武林名宿在聽他說了今後的打算後,都覺得難以置信,但見宋莊主去意已決,似乎也不像有什苦衷的樣子,大家也就不好再多說、多問……更不該多勸了。
說到底,江湖這個地方,一個人到最後能平平安安地退出去,作為他的朋友,是不該攔著他的。
當然了,此處咱們書中暗表,宋武滌實際上是有“苦衷”的,而且有了不是一兩天了;他是在無可奈何中,才卸下了一個重大的“責任”,選擇去與家人們一起度過安定的後半生。
而這個他已經默默背負了很多年的“責任”,放眼整個武林,絕大多數的人甚至都沒有意識到其存在。
不過關於這事兒的始末呢,咱現在還不宜講,到後文書會有一段兒“混元劍三問宋無敵”,那段會提到宋武滌金盆洗手當晚和林元誠之間發生的一些事情,此處咱也先寄下。
那接著往下說,能攢起那多高手的組織,又是明麵上大家都知曉的……排除了那頭兩個之後,“毓秀山莊”的嫌疑就上來了。
且說那少莊主孟啟,祖上也是皇親國戚,但到了他爺爺那輩兒,基本就是什封號和爵位都不剩了,不過錢和勢他們還是有的……有很多。
於是他爺爺就把這些資源都投入到了“武林”這個領域,很快就成了一方豪強。
看到這兒估計很多人已經在念叨了:這不就是小旋風柴進那路子嗎?
對,就是。
總之,傳到孟啟這代,“毓秀山莊”在武林中已是一股響當當的勢力,隻不過呢……和其他的高門大派相比,毓秀山莊有個很大的問題——沒有屬於自己的武功傳承。
江湖上,哪怕是隻會一種武學、且還是三流武學的底層雜魚門派,也算是有“傳承”在的;縱然是蕭準那種“以劍易劍”的模式,同樣也有傳承,因為他悟劍山莊也是有獨屬於自己的武功的。
但孟啟這毓秀山莊,隻有代代相傳的莊主和流水似的門客,並沒有所謂“毓秀山莊的武功”,更不存在什拜師收徒的關係。
也正因如此,在寂浮看來,眼前這夥武功路數連他也看不明白的蒙麵人,來自毓秀山莊的可能不小。
再加上此刻與他說話的這個氣度不凡的蒙麵人,其身形、年齡都與孟啟很接近,所以寂浮大師才說出了那後半句模棱兩可的話,試圖詐一詐對方。
“自家多年的基業毀於一旦”這種詞兒,不同處境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角度,就看當事人會不會對號入座了;而萬一對方真被他詐到了呢?那接下來寂浮不就有談判的餘地了嗎?
>>章節報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