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徐鴿子的夜空(三)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李和義 本章:54,徐鴿子的夜空(三)

    “時光與你皆情深 ()”

    在寂靜的夜空中,由於鄧春一個電話引發的兩個人之間的愛情,迸發了。

    鄧春的迸發是強烈的。作為華東大學商學院的畢業生,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研究生,作為在職研究生去農村做村官,他還是第一個。

    出生在廣州的鄧春,在粵北的山區,一紮就是三年,作為改革開放橋頭堡的廣東,整體的經濟總量已經在全國名列前茅了,但是北部山區的貧窮落後,卻並不比別的地方好多少,山區農民的生活,幾十年來並沒有多大的改變,交通的落後,信息的落後,思想的保守成了當地農民發家致富的攔路虎,鄧春剛到錢塘這個小村莊的時候,被呈現在眼前的情景,驚呆了。

    一個商學院的研究生能在農村做些什呢?鄧春去與他的學識和聰明才智,走了一條別人沒有走過的路。粵北山區豐富的物產,讓鄧春想到了,要給他們拓寬銷路。而電子商務是鄧村當時研究的主要對象,麵對著鄉親們琳琅滿目的土特產,再加上農村發展的優惠政策,身處農村有著優勢的鄧春,知道要想把這件事情做成,必須要把當地的青年組織起來,形成一個帶領大家脫貧致富的突破口,讓身邊的農民看到實實在在的收入,才能夠讓大家轉變觀念。

    麵對著家鄉落後的麵貌,身處改革開放大潮前沿的廣東,全國各地的農民工都湧向來這,好像這就是遍地黃金一樣。那近水樓台先得月,粵北山區的青年們占領這塊陣地的時間更早,他們的優勢更強,起碼他們有說廣東話的優勢,又有年輕力壯的條件,動一動身子,哪個行業都能夠賺很多的錢,年輕人身上的力氣睡一覺就長出來了,作為農村青年,誰又稀罕賣力氣呢,有著一身力氣轉身到了城市,哪沒有賺錢的機會呢?所以粵北山區的農民年輕的基本上都在城打工了,家留的除了老人就是孩子或者是婦女。

    這些人在農村都是弱勢群體,那些年輕人,那些村的主力都已去去城打工了,這些打工的人們接受的就是新生事物,就是改革開放的形式,就是發家致富的思想觀念,所以要給他們轉變觀念,其實這一點也是最困難的,改變自己的麵貌掙錢,最快的就是這些青年人要走出去到城去打工,隻要找到了工作就解決了自己的前途問題,經濟發展的勢頭,讓廣州這個城市對打工仔巨大的需求,特別是那些城人不願意做的事情,進城的農民工都已經被包攬了。而這些現實的就業門路,和在農村創業相比,絕大多數青年人,當然選擇那些來錢快的路子,也有幾個有理想有抱負的農村青年,與鄧春的年齡相仿,溝通起來也比較容易,鄧村就利用自己這個優勢,很快運用自己在電子商務方麵的特長,將當地的土特產集中起來,讓他們掙到了第1桶金。

    掙到錢的青年人們,一下子就看到了希望和巨大的潛力,不僅自己發家致富了,而且讓鄉親們也增加了產品的銷路,電子商務這個神奇的東西,竟然在一個小山村取得了成功,鄧春來到錢塘的第2步,就是把電子商務的觸角,伸到每一個領域,特別是對那些家庭作坊式的小工業企業,和那些散布在村鎮周圍的小型加工作坊,尤其是一些有著優勢的傳統手工藝產品,經過電子商務的推銷,利潤率大大的提高了,產品的銷量和利潤的增長,都讓這些第1波吃螃蟹的青年人嚐到了甜頭。

    這件事說不難也難,雖然這些年輕人在城打工的時間都比較長了,但是他們的教育程度都不高,要想掌握現代化的知識確實有點難,更何況上電子商務必須在電腦平台上進行,電腦知識的普及,特別是電腦的操作,還是一件比較複雜的事情,讓青年們學會用電腦和學會用自己手機的功能,這其實也需要費很大的力氣。

    鄧春就讓當地中學的老師幫助自己培訓這些年輕人,利用業餘時間成立一個電腦培訓班,現在的電腦已經不像20年以前的電腦了,隻要是稍微有一些智商的人,操作起來就沒什問題,隻不過這些係統的功能必須反複的練習,成為頭腦的記憶,讓這些知識少的可憐的年輕農民掌握這些知識確實有點難,但是這些年輕人的好奇心理也促使著他們加強文化知識的學習,他們對電腦更感興趣,興趣就是他們學習的動力很快的,第1期電腦培訓班結業了,竟然堅持學到最後的有30多人。

    鄧春乘勝追擊,繼續在小學校做培訓班,這次的培訓班就是讓大家認識自己的手機,平常拿手機頂多是打個電話發個短信,那個時候微信還不怎普及,那現在就普及微信開始,電腦上學的那些複雜的程序到手機上,一個鍵就全都解決了,手機的功能引發了青年人的興趣,原來小小的手機現在已經智能化到這種程度了,用一個手機可以解決所有的事情,這並不是什幻想,而是一步一步的現實智能手機的出現,完全是一場革命,但是智能手機相對一般,手機價格昂貴的厲害,鄧村竟然找到了三大運營商的中國移動,在他三寸不爛之舌的勸說下,終於讓營業部拿出了幾十部手機來讚助脫貧事業,來讚助電子商務。

    最後一個培訓班,那可能就是最吸引人的了,在網上可以賣東西,在網上可以買東西,這是山人連聽也沒聽說過的事情,而自己家的土特產被包裝到銷售平台上,竟然就換回了錢沒有麵對麵的點鈔票,而是一個微信就把錢打在了自己的賬號,這種既方便下單又方便銷售的方式,真是讓他們大開眼界了,那些學的人洋洋得意,那些最開始沒有學的人也積極的參與其中了,很快的就成了熱火朝天的局麵,全村都熱衷於電子商務這件新鮮的事了,還有一些打工者把城的商店搬到了網上,坐在家開一個網店,就可以把買賣做了,就像天上掉下了一個餡餅,這些山區的青年們終於發現了一個新大陸。

    當孫家的媳婦兒在網店上掙的錢,遠遠的超過了他在廣州打工的丈夫的時候,張家的老人已經喜出望外,他們千方百計把自己的兒子從廣州叫了回來,幫著自己的媳婦兒上貨下貨,下單發貨,買上了最好牌子的摩托車往返向快遞點投遞貨物的時候,張家的媳婦兒成了村子的銷售明星,讓那些身強力壯的小夥子們看的分外眼紅,暗暗的下決心一定要超過他,把自己的網店,辦得比他更紅火,就在這種攀比的過程中,相互交流,相互促進,相互提高,成了一個比學趕幫超的過程,從而也改變了村子的風氣,那些賭博的,喝酒的都變成了網店的夥計。

    鄧春做事兒是有長遠的想法的,前兩步的計劃實施完成以後,鄧春又聯合一起到粵北地區擔任村官的小夥伴們,利用已經搭建起來的電子商務平台,和年輕人自發的組織,把那些有誌於電子商務的其他村的青年也請過來辦了一個培訓班,形成了一個小型的電子商務,貨源合作社,擴大了電子商務銷售貨物的來源,也進一步拓展了銷售的領域,這些從事電子商務的青年們,很快讓自己的銷售業績,成長到他們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地步了。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時光與你皆情深》,方便以後閱讀時光與你皆情深54,徐鴿子的夜空(三)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時光與你皆情深54,徐鴿子的夜空(三)並對時光與你皆情深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