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人斬在行動!山雨欲來風滿樓!【豹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漱夢實 本章:第489章 人斬在行動!山雨欲來風滿樓!【豹

    一時間,一束束或期待、或好奇、或緊張的目光,落在青登的身上。

    青登一臉平靜,連眉頭都沒動一下。

    對於越後屋文三郎的此番發問,青登並不感意外。

    他在前來赴宴之前,就已猜到對方舉辦此宴的目的是什、想要問什。

    京都的局勢怎樣了——這大概是關東……不,是全日本的人們目前最關注的話題了。

    “越後屋先生,抱歉。”

    青登放下手中的茶碗,苦笑著搖了搖頭。

    “關於京都方麵的近期局勢,我這邊也仍在觀望中。”

    此乃真話。

    京都那邊怎樣了……對此,青登確實是不太了解,或者說是尚未拿到最新情報。

    自青登就任側眾兼禦台用人以來,僅有1年又8個月的時光。

    區區兩年不到的時間,並不算很長。

    然而,偏偏就是在這區區不到兩年的時間,日本國內出現了無數的大事件!國家局勢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近年來,“尊王”思想和“攘夷”思想逐漸合流。新的群體——尊王攘夷誌士(簡稱“尊攘誌士”)開始活躍。

    前者的核心要義,是提高天皇和京都朝廷的權威。

    而後者的核心要義,是驅逐日本國內的所有外國人。

    按理來說,這兩種風馬牛不相及的思潮,不應該產生交集才對。

    然而,曆史就是這樣,充滿了各種玩笑似的巧合。

    對江戶時代的日本人來說,對天皇的尊崇之情未必有那深厚。

    經過江戶幕府的二百五十多年的不遺餘力的打壓,天皇和京都朝廷被排除在政治和經濟空間之外,自身的影響力受到極大削弱。

    江戶時代的日本人稱呼幕府將軍為“公方大人”、“大樹公”,並認同其作為國家的唯一統治者。

    天皇是帝王,朝廷被稱為“內”或者“禁”,是無關痛癢的遙遠存在。

    但是,天皇一直存在,公家和京都朝廷也一直存在。

    【注·公家:特指服務於天皇與朝廷的、住在京畿的世襲貴族。與之相對應的是“武家”,即武士係統的家族、人物】

    早在“黑船事件”爆發之前,以水戶藩為中心的尊王思想就已生根發芽並廣為流傳。

    換言之,秉持尊王思想的人一直有,並且還為數不少。

    隻不過,這些人基本都集中在武士階級,平民階級說不定連朝廷是什東西都搞不清楚。

    目前在位的統仁天皇非常討厭外國人,極力反對開國。

    於是,他變成了“攘夷的化身”,一根極好的、非常便於用於用來宣傳攘夷思想的大旗。

    陛下都說了,他很討厭外國人,那我們這些秉持尊王思想的人還在等什?還不快奮起挺身!驅逐國內的所有夷狄,響應陛下的號召!

    攘夷誌士也興奮起來了。

    雖然自德川家族開幕以來,天皇就一直是無兵無權無糧,僅在文化領域上有著非凡影響力的吉祥物,但他始終是這個國家的名義上的元首,就連幕府將軍也是其臣子。

    也就是說,隻要打出“此乃聖意”的旗號,就占據了天然的政治至高點。

    戰爭最忌師出無名。

    而現在,攘夷誌士們的這個“名”來了!

    我們的攘夷行動,乃順應聖意的正義之舉——就這樣,攘夷誌士們利用著天皇,更加肆無忌憚地展開攘夷活動。

    由此,攘夷和尊崇天皇的想法相融合,迅速演變成尊王攘夷運動。

    天皇和朝廷所在的京畿地區,成為了尊王攘夷運動的中心。

    如果統仁天皇是一位對開國持歡迎態度的開明之人,那這二者是否會合流,尊王攘夷運動是否還會風靡整個日本,便不得而知了。

    在京畿地區愈演愈烈的尊王攘夷運動,令幕府深感憂慮。

    跟因為長期遠離政治,所以對這個國家的真實情況欠缺了解的京都朝廷,以及徒有一腔熱情的攘夷誌士們不同,江戶幕府相當清楚海外列強的工業文明有多可怕。

    “攘夷”肯定是行不通的,“開國”已成無法避免的時代大勢。

    除此之外,尊攘運動的“尊王”主張也是幕府所不能接受的。

    天無二日,國無二主。

    天皇和京都朝廷的權威上去了,將軍和江戶幕府的權威就勢必下降——這是絕對的,不可能避免。

    “尊王”、“攘夷”……皆為幕府所諱。

    尊攘運動的主張,與江戶幕府的利益完全相悖。

    於是乎,為了打壓尊攘運動,也為了挽救日益衰頹的國勢,重塑德川權威,江戶幕府決定重啟“公武合體”。

    早在青登的第一位伯樂:井伊直弼仍在世時,他就在極力推動一項作戰策略——讓將軍(德川家茂)迎娶皇室的女人,由此一來,幕府和朝廷便結為了密不可分的關係。

    井伊直弼認為江戶和京都如果長期敵對,對於國家的未來十分不利,因此必須建立合作機製。

    於是他便向皇室提親,並詢問“哪位嫁給將軍較為合適”。

    是時,適合下嫁的公家皇女共有三位。

    先帝仁孝天皇皇女,現年30的敏宮,以及正值青春年華的和宮。

    當今天皇也有一位皇女富貴宮,出生僅5個多月。

    堂堂征夷大將軍,不論是娶30歲的老阿姨,還是娶5個多月大的嬰兒,都不大合適。

    因此,適合下嫁的皇女,僅有年紀與德川家茂相仿的和宮。

    正當幕府和朝廷慢慢商榷之時,“櫻田門外之變”爆發,井伊直弼被殺,“公武合體”暫且中止。

    在幕府為對抗尊攘運動而決定重啟“公武合體”後,後繼的老中首座安藤信正繼續與朝廷交涉。

    【注·為了防止權力集中,江戶幕府的老中有好多位,定員為四至五名,采取月番製輪番管理不同事務,其中起領導地位的人被稱為“老中首座”】

    雙方反複商討之後,最終決定極力促成這樁婚約。

    然而……和宮對和親之事極力抵觸。

    她自小與有棲川熾仁親王結下了娃娃親,二人也情投意合,她不願離開自己的如意郎君。

    再加上京畿人普遍歧視關東人,覺得關東是一片未開發的蠻荒煙瘴之地,認為關東人都是一幫粗魯、不知禮數的“東夷”,這樣的偏見,使和宮對和親之事愈加抵觸。

    統仁天皇曾親自出馬,試圖說服妹妹嫁給德川家茂,和宮卻斷然拒絕。

    她直接放下狠話:“我不願意去江戶。即使出家為尼,我也不會嫁到關東!”

    朝廷這邊出岔子,外界也開始冒現騷亂。

    幕府的這一招“公武合體”,對尊攘運動的傷害,堪稱釜底抽薪——幕府和朝廷已是一家人,你們再對幕府的主張、政策指手畫腳,就不合適了吧?

    秉持尊攘思想的人,自然不樂意被幕府牽著鼻子走。

    於是,他們對公武合體運動大加攻訐。

    和宮死活不願下嫁武家,正當局麵陷入僵持時,一位名叫岩倉具視的能人登場了。

    此人是關白鷹司政通的和歌弟子,善於討好鷹司政通,於安政元年(1854)成為其貼身侍從。

    【注·關白:京都朝廷的官職。負責輔助天皇處理政務。關白之於京都朝廷,類似於老中之於江戶幕府】

    這個人聰明絕頂,比起那些不成體統、隻懂得吟詩作賦的公家貴族,他出類拔萃且很有胸襟,善於謀略又富於政治眼光。

    岩倉具視對統仁天皇說:“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幕府既然這般有求於我們,我們應該采納這項意見,給予他們恩賜,如此一來便可以提條件,而條件則是廢除井伊直弼簽訂的安政臨時條約(《日美修好通商條約》),由此再度逆轉局勢,提出攘夷方針。如此,施政雖委托幕府進行,但幕府做事前必須向朝廷請示。這樣一來,最終實權就可掌握在朝廷手中。”

    統仁天皇也認為,要想讓幕府再次執行攘夷的政策,就必須采納岩倉具視的意見。

    公家也有反對將和宮嫁往關東的人,岩倉具視與他們直接進行麵談,或者賄賂貧困的公家,有時還以貶謫身份相威脅。

    總之是使盡了權謀策略,鞏固他的勢力。

    最終,連與和宮訂了娃娃親的有棲川熾仁親王也屈服了。

    孤立無援的和宮走投無路,隻好答應了這門婚事。

    另一方麵,幕府有完全無法達成朝廷施加的條件,即廢棄與外國簽訂的條約。

    於是,幕府絞盡腦汁,請求朝廷給予10年的時間想辦法。

    總而言之,幕府想與朝廷交好,因此接受了大部分條件,迎娶了和宮。

    岩倉具視以捭闔縱橫的傑出手段,促成了公家和武家的聯姻,實現了自己的目的。由於冷血,他被世人稱為“壁虎”。

    經過多方的努力、妥協,和宮總算是順利地遠嫁關東。

    是時有這樣一首和歌:為了君與民,與武藏野的露珠一同消散。

    和宮哭成淚人的樣子就這樣廣為流傳。

    嫁娶之際,皇室給和宮派遣了6名得力幹將,晉升為右近衛權少將的岩倉具視也跟隨前往。不僅是為了守護和宮,更是為了直接向幕府傳達朝廷方麵的要求,可謂擔負著監督幕府行動的重大責任。

    “公武合體”的本意是消除江戶和京都之間的隔閡,增強國力,壓製尊攘運動。

    但是……僅通過德川家茂與和宮的婚姻,依舊難以緩和雙方的關係,反而引起了尊王攘夷派的反感。

    “公家和武家結為一家”——這對於朝廷外的尊王攘夷派來說,是毫無道理的。

    他們認為朝廷沒有必要向幕府諂媚,因此引發了更加激烈的尊攘運動。

    他們把為和宮的婚姻盡心盡力的岩倉具視等公家四人,以及女官今城重子、堀河紀子(岩倉具視的妹妹)統稱為“四奸二嬪”,列為“天誅”的對象。

    在京都,尊攘派的浪人、脫藩者,以及心懷不滿的公家有誌之士互相結盟,開始了愈發激進的尊攘運動,京都的大街小巷吹起了強勁的血雨腥風。

    繼“南紀派”和“一橋派”之後,新的相互敵對的政治集團——“公武合體派”和“尊王攘夷派”——登上曆史舞台。

    較之“南紀·一橋之爭”,這一次的黨爭更加激烈、殘酷,它已快升級為戰爭了!

    首先出招的,是一直沉默不語、靜觀事態發展、蟄伏已久的長州藩。

    長州藩出了一個俸祿150石的聰明人,名叫長井雅樂。

    他縱觀世界局勢,認為必須防止國內發生動亂,據此想出了“航海遠略策”,其主要內容如下:

    【廢棄條約和攘夷皆為兒戲。不如積極接受條約,朝廷與幕府公武一致,充實我國軍備為好。故須向海外派遣視察團,學習外國之所長,改變我國之人心,其後再思慮各種方法。此為航海遠略】

    “航海遠略”就是從長計議的意思。

    長井雅樂向長州藩藩主毛利敬親提出了這個策略,得到了對方的認可。

    於是,毛利敬親又將此方案提交給朝廷,企圖加強朝廷與幕府間的聯係,解決混亂狀態。

    厭惡外國的統仁天皇對此十分讚賞,公家也覺得此方法可行。

    獲得權力的長井雅樂便來到江戶,直接將此方案提交給幕府閣僚。

    幕府閣僚對此也大為讚賞,采用了這項方案。好不容易通過和宮的下嫁緩解了與朝廷之間的關係,再以此為契機充分利用這項策略,形勢便可順利起來。

    此案還得到了長州藩另一位權勢人物周布政之助的支持,藩論上也達成了一致。

    如此,長州藩進入了政治中心,成為了這場以“國家的歸屬”為賭注的盛大棋局的棋手之一。

    長州的目的是不是利用此方案,在幕府和朝廷之間斡旋,進而掌握政治主導權,這一點不得而知,總之長州登上了曆史舞台。

    “航海遠略策”若能順利進行,和宮的婚姻也會圓滿,尊王攘夷運動也將得到鎮壓。不論是朝廷還是幕府,都會趁勢放棄對立,緩和關係。

    但是對於“尊王攘夷派”來說,自然不會接受此方案。

    長州藩的久阪玄瑞、越後藩的本間精一郎、薩摩藩的西鄉隆盛……“尊王攘夷派”的能人們相互取得聯係,開始策劃推動更大規模的尊攘運動。

    幕府和朝廷想要和解,但下麵的尊攘運動卻始終難以遏製,局勢愈發混亂。

    文久二年(1862)1月15日,老中首座安藤信正在阪下門遭到了水戶、宇都宮兩藩的6名尊攘誌士的襲擊。

    由於有“櫻田門外之變”的教訓,加強了防備,因此安藤信正隻是受了輕傷,便擊敗了那些刺客。

    刺客全部被殺死,事件暫且平息。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組建了最強劍客集團》,方便以後閱讀我組建了最強劍客集團第489章 人斬在行動!山雨欲來風滿樓!【豹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組建了最強劍客集團第489章 人斬在行動!山雨欲來風滿樓!【豹並對我組建了最強劍客集團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