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宣傳這種事,陸嚴河已經駕輕就熟。
但是,集中宣傳期帶來的強暴光以及密集訪談,也會急速地掏空一個人。
最重要的是,影視劇作品真的是有滯後性的。
陸嚴河對於這部電影感受最強烈的時候,肯定是拍攝期,以及殺青之後的那一個星期。
那個時候如果有訪談的話,陸嚴河或許可以滔滔不絕地說很久。
但往往當這部電影開始做宣傳的時候,都已經距離殺青很久了。
陸嚴河很多當時的感受,其實都不見了。
他能夠回想起來的東西有限,自然,能說的東西也有限。
翻來覆去說那多的話,其實都是一回事,甚至會讓人產生“還有必要繼續說嗎”這樣的疲憊念頭。
好在陸嚴河已經是一個經驗豐富的明星藝人了。
他懂得如何在高頻率的宣傳節奏中保持自己的節奏。
而電影的主角——17歲,不對,今年已經19歲的伊萬·帕特森,因為是他第一次參加電影宣傳,整個過程,他都跟打了雞血一樣,完全沒有疲憊感。
陸嚴河有時候看到他的興奮狀態,以及麵對媒體那種稚嫩的樣子,就很想笑,同時也在他身上,看到了曾經的自己。
伊萬·帕特森拍了《無神》之後,沒有接任何一部電影。
一般來說,在好萊塢,像伊萬·帕特森這樣的年輕人,如果成為一部大製作的主演,他們往往在這部電影上映之前,是不會接任何其他電影提前亮相的。
現在距離《無神》拍完已經過去差不多兩年的時間。
按照好萊塢的工期來說,這其實屬於後期做得特別久的。
不過對於這樣一個製作規模的大片,這樣的後期時間其實又不算久得很誇張。
伊萬·帕特森的變化相對來說沒有很大。
17歲和19歲的差別,隻是氣質上脫去了一些稚嫩,體型和臉部輪廓其實都還好。
全球觀眾對他是陌生的。
媒體也是。
但大家對他的態度卻又是熱情的。
人人都知道,這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讓陸嚴河比較意外的是,伊萬·帕特森的大學竟然不是去學習的表演,而是學習的文學。
跟他的選擇是一樣的。
這是伊萬·帕特森在一次采訪中說的。
“陸嚴河是我的偶像。”伊萬·帕特森接受這個采訪的時候,陸嚴河不在他的身邊,陸嚴河是事後經汪彪的提醒,在手機上看的視頻,“我想成為他那樣的演員,當時在選擇大學專業的時候,我就參考了他上大學讀的專業。”
這個采訪的內容,讓陸嚴河最驚訝的還不是伊萬說他的大學專業跟他一樣,而是伊萬說他是他想要成為的演員。
伊萬·帕特森是一個土生土長的美國本土演員。
正常情況下,他的偶像不應該是一個亞裔演員。
幾乎所有的美國人——甚至可以把幾乎兩個字刪掉,他們心目中最偉大的演員,要是美國的,要是英國的,極少數會提到歐洲的,從來不會提到亞洲的。
他們會欣賞亞洲的演員,但在他們的心目中,最好的、最偉大的,都在自己那。
這是陸嚴河第一次聽到,自己是別人想要成為的那種演員。
他莫名有點……感動。
陸嚴河發現,當伊萬說完這件事之後,再見到他,還在偷偷觀察他的反應,似乎是想知道,陸嚴河是否聽說了。
伊萬其實不是一個長得挺帥氣的男演員,當然,他肯定不醜,好萊塢絕對不會用一個長相醜的男演員做這種主流大片的主角的。
>>章節報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