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禕琳與胡婕留在秀山家園,進行新的基金管理公司的籌備,鴻盈科技的生產梳理也終於迎來階段性的結果。
鴻盈科技借用星源時代廠區成立的印刷電路板表麵貼裝(SMT)工廠,作為手機OEM代工業務目前最為核心的環節,其工藝、生產管控流程,都是在原和永電子的遊戲機組裝生產業務的基礎上演變而來。
鴻盈科技六月份就在東洲建成四條SMT貼裝線進行試運營,也主要從原和永電子廣省工廠抽調管理人員暫時擔任各個環節的主管;從星源時代抽調的基層管理人員即便之前已經受到長達四個月的培訓,前期還是跟普通員工一起填入生產第一線,實際熟悉各個生產運營環節的情況。
四條SMT線經過兩個月的試運行,七月底的時候,生產效率、物料損耗等各項指標,甚至都要比星視從愛立信、朱電子手收購的手機工廠差了一大截。
這是生產條件還沒有準備充分,就倉促接訂單進行實際生產的必然結果,但也是不能長期容忍的結果。
差不多整個八月,蕭良絕大多數時間就泡在星源時代借給鴻盈科技使用的廠區,從早到晚主要帶著張殷彪等人一起,從各個環節著手,研究鴻盈科技目前存在的問題。
就連負責星源時代鋰電(第一)事業群的總裁梁棠華,也動不動被蕭良揪過來當參謀。
梁棠華八十年代中期到日本留學,之後留在日本進入恩益電氣工作,九十年代初就以出色的表現,獲任恩益電氣鋰電事業部生產部副部長。
蕭良從恩益電氣引進液鋰技術及設備,談判前期就跟作為日方談判組成員的梁棠華多次接觸,了解頗深,與恩益電氣正式簽署合作協議後,就以消化產品技術及設備工藝的名義,要求恩益電氣放梁棠華加入星源時代工作。
梁棠華回到國內,前期先是負責產品技術消化、中試以及工程技術人員培訓工作,正式投產後在生產部部長的職務簡單過渡了一下,很快就全麵主持鋰電池的生產工作。
蕭良在鋰電生產領域,前後花費兩年時間,最大限度采取手工作業取代自動化設備,控製固定資產的投入,梁棠華、張叔毅他們是具體的執行人,其中梁棠華貢獻最大,也可以說是星源時代目前最傑出的生產管理專家,星源時代鋰電生產體係差不多是他一手協助蕭良搭建。
何宏泰、張殷彪管理水平肯定也登堂入室了,但暫時跟梁棠華還存在些微的差距。
雖然梁棠華加入蝸巢科技的時間不是最早,八月份蕭良對星源時代及蝸巢科技的管理及技術骨幹授股,梁棠華與擔任蝸巢科技科技副總裁的王馳騖,並列第一,都是四百萬股。
邵芝華與孫楚辭、蔡春等人雖然為星源時代的發展貢獻也極大,但他們沒有直接入職蝸巢科技或星源時代,蕭良也隻能在聯合課題研究、專利轉讓等方麵稍作補償。
經過一個多月的梳理,鴻盈科技核心工序的效率提升,還是相當顯著的,基本上跟星視的手機生產工廠看齊了,能盡可能控製住低價接單的虧損不那觸目驚心。
鴻盈科技接下來要趕在年底前完成工業園一期廠區的主體建設,引進十條SMT貼裝線以及配套工序,而在此期間目前已經建成的四條線要實現滿員作業,也要完成第一批基層管理人員、生產主管的培養。
總體計劃是爭取明年年中完成一千萬台手機OEM代工組裝產能建設,同時在生產效率上也徹底將繼承愛立信合資工廠管理風格的星視手機工廠甩在後麵,縮短與台資電子大廠的差距。
何宏泰這一個月以來感受尤其深刻。
何宏泰九八年就代表和永電子,與蝸巢科技在電動自行車用的無刷永磁電機以及其他微型電機的生產、研究領域,展開廣泛而深入的合作。
何宏泰主持了東洲電機工廠的建設、運營,親自推動微型電機聯合實驗室的成立與運行,也目睹了星源時代過去兩年多時間,鋰電產能的擴張是何等的瘋狂。
不過,“紙上得來終覺淺”,旁觀與真正走到一起工作,感受還是完全不一樣的。
即便年初蕭良收購和永電子控股權就已成定局,何宏泰也基本上是在蕭良指導下推進相關工作,但前期何宏泰要忙的事情太多了,除了必要的匯報聯係,何宏泰前期沒有太多的時間,跟蕭良保持多密切的接觸。
六月初蕭良正式完成對和永電子控股權的並購,更名鴻盈科技重新上市交易,何宏泰身兼上市公司董事長、總裁兩職,就更加忙碌了。
鴻盈科技目前在廣省保留一個廠區,收購了一家電子工廠,何宏泰需要去管。
東洲的電機工廠去年銷售額雖然才突破兩億,卻是目前鴻盈科技僅有的盈利項目,與微型電機聯合實驗室也直接向他匯報。
張殷彪名下的電動自行車工廠被收購到鴻盈科技旗下,他也要盯著這一塊的代工業務發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
更為主要的,除了OME產能建設外,工業園建設,新的手機訂單接洽,何宏泰又怎能袖手,完全交給他人?
雖然鴻盈科技目前接的都是中低端功能機代工業務,也有星源時代的鋰電業務做鋪墊,不愁沒有門路踏入手機企業的門檻,但這段時間鴻盈科技對接的都是諾基亞、摩托羅拉、東芝、夏普等國際通訊巨頭下麵的部門,何宏泰現在能將業務拓展完全交給業務部門,自己拿足董事長總裁的架子,不動如山?
而更大規模的生產設備及技術引進,以及上遊供應鏈的投資跟產品工藝技術研發促進,何宏泰能完全放手?
鴻盈科技要盡可能多的直接掌握下遊端工序,盡可能從骨頭縫擠出更多的細微利潤來,不能隻做印刷電路板貼裝以及最後的組裝。
印刷電路板工廠、精密模具工廠、衝壓電鍍工廠,振動模組、線束、連接器等零部件工廠,包括相應的工藝技術研究開發,他都得同步抓起來。
這些未來都是鴻盈科技的有機組成部門。
何宏泰即便也擅長生產管理,但他作為鴻盈科技總的掌門人,其實是沒有精力親自去盯印刷電路板貼裝及組裝工藝流程梳理的;暫時在工業園一期建成、整個框架搭建起來之前,他想象不出自己能擠出這個時間來。
何宏泰沒想到蕭良會親自下到車間,花這長的時間,帶人去做這個細致的工作。
當然,這段時間何宏泰再忙,即便蕭良也沒有對他提出要求,他每天還是盡可能抽兩到三個小時走進車間——這也是對真正大老板必要的尊重。
這個期間,無論是近距離觀察蕭良如何帶隊去推動生產管控流程以及相關工藝的研究與梳理,還是親自深入的參與研究、討論,何宏泰才真正體會到南亭集團、星源時代的成功,絕非僥幸。
新的生產管理團隊,有原和永電子的港籍管理人員,有原和永電子大陸籍管理人員,有從台資、港資電子大廠邀聘的精英管理及工程技術人員,更多還是從星源時代抽調的基層管理人員,之前幾個月強湊到一起,其實矛盾很多,融合並不理想。
不過,沒有誰敢在蕭良眼皮底下搞事,一個多月來,幾乎每天十二三個小時待在一起,大家就發現之前的裂痕、矛盾,悄無聲息就少,淡了,不在那顯眼了。
能做到這個級別,該有的情商、眼色早就具備了,現在被真正的大老板拿眼睛盯著,又怎可能不知道消除矛盾,維持團結呢?
有些港籍管理人員內心是存有一些偏見,也很難短時間徹底扭轉過來,但憋著憋著也就習慣了。
何況真正的大老板對生產環節、工藝技術都這了解,還能這務實的深入基層,這時候還敢玩花樣的,也隻有那些不開眼的愣頭青了。
物料采購環節,短短幾個月就有好幾個人涉嫌貪汙,也是被蕭良一眼看出來,毫無留情麵的移交司法機關審查。
前期存在很多混亂,相當關鍵的一個原因,也是管理團隊對鴻盈科技如此激進的發展模式,心有很多的遲疑,也就滋生很多的懈怠,甚至有人都想著自謀出路;中高層就算拿到股份,但看到鴻盈科技的股價這段時間表現這差勁,也少了很多的心思。
這一個月來,核心生產部門各項指標的快速提升,生產物料管理等等環節變得更為有序精減,甚至還有一些工藝得到明顯改進,大家都是有目共睹。
即便短時間內還是很難扭虧為盈,但這種模式能叫人看到未來了,普遍建立起信心,這對整個團隊的正麵影響跟塑造也極為關鍵。
“這一周的指標其實還是相當不錯的,沒有達到理想成績,主要還是訂單不足,生產線員額沒有滿,”
傍晚何宏泰拿到八月第四周詳細的生產報表,陪同蕭良走出廠區,登上南側運鹽河的長堤,很是感慨的說道,
“貼裝及組裝工序,短時間內再想提高效率也難了,還是要等工業園一期建成,將大的框架搭起來,再狠狠的進行反複的梳理,才能出比較大的效果。”
“怎,嫌我留在鴻盈科技礙手礙腳了?”蕭良開玩笑說道。
>>章節報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