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來山下,春水依舊碧綠,倒映著藍天白雲。
距離這座山憑空飛來這,已經過去了一百多年一百多年間,此地除了偶爾傳出奇異之事,沒有搬走的意思,時間一長,便漸有膽大之人在山下河邊修了房屋,開了農田荒土。不過也隻在山下河邊,不敢離山太近,更不敢建在山上。
於是岸邊又多了幾戶人家,白牆青瓦、點點桃花一同倒映在春水中。
林覺此時已經不必幻化出長髯來遮擋麵貌了,因為過去了太多年,第二次蕩魔除妖都要開始了,世間已經幾乎沒有人記得他的容貌了——
就連吃了元丘果的南天師都去世了。
當初在京城見過他的人,也早就進入輪回甚至輪回不止一次了。
於是林覺鎮定自若的來到對岸,在飛來山下找了一處荒地,又搭了一座木屋,便在此靜心盤坐下來。
羅公自打來到楓山與他一同清修度日,便一直是老人的模樣,容貌又日漸蒼老,相比起來,林覺、小師妹,兩位弟子,還有幾個也與羅公算是故人的護法都喝過赤泉水,青春永駐,他便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林覺一直有心再為他求一點赤泉水。
加上自己新收了兩個弟子,如今年歲漸長,也沒喝過赤泉水,三弟子銜朱還好,她本就是妖,容貌不改,最小的弟子看起來反倒年紀最大了。
這怎能行呢?
不過這也隻是他的次要目的。
主要目的還是來求道的——
自打成真得道之後,參悟法術神通,感悟大道玄妙,尤其是悟出“生死造化”之後,隨時可以成為所謂的大能。親身觸及一條大道之後,距離大道玄妙就更近了,對於別的大道,也看得更加清楚。
世間法術神通,玄機奧妙盡來自於此。
而這些便是法術神通的盡頭。
可以說每一門法術神通的盡頭都有一條大道,也可以說每一條大道都至少可以衍生出一門無上神通與許多法術。
林覺會的法術神通很多,在這個時候開始體現出了好處來:通法明道,以繁求簡,以至於他能看見很多條大道,隻要肯花費時間精力,便有可能悟出這條大道上的無上神通。
隻是他連著看了好幾條,都覺得沒有十足的把握能藉此殺死、擊敗或者阻擋浮池神君。
於是他選擇了另一條——
那是曾經誤入元丘仙境之時,心中感受過的一絲玄妙。
那是元丘仙境的由來。
是世外洞天的創造。
這座飛來山便是外界與元丘仙境的通道,也是天地與世外的通道,這定有玄妙。
林覺便來此地修行,試試能否抓住這份玄妙,悟出這門神通。
這的遊人比當年還要更多。
不過狐狸吐一口氣,便遮住了木屋。隨即大多時候,便是林覺在木屋中盤坐認真修行,狐狸便幻化成不同的模樣,在外麵放肆玩耍。又有時候是林覺沿著河邊行走放鬆,而它蜷縮在木屋中,修行酣睡。
不知過了多久,河對岸傳來叮當聲。
道人與狐狸都被驚醒,抬頭看去,原來是河對岸在修一座廟宇。
忽然心有所感,前往查看。
廟宇剛開始修,隻有一個框架,沒有牌匾,沒有神像,不待他詢問這是誰的廟宇,旁邊就有同樣好奇的遊人問了出來:
“這是什廟子?”
一個著官袍的人回答: “帝君廟!”
遊人又問: “哪位帝君?”
“監天伏魔帝君!”
“那不是南天師嗎?”
“不能叫南天師了,要叫監天帝君。帝君本身就是天上的帝君,下界蕩魔除妖,匡扶救濟天下一百多年,如今功成回天,重新做回帝君,朝廷下令在全天下都給他修建廟宇。”
“那怎修在這?”有人說道, “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
“這可是戴天師親自指定的。”
“為什?”
“戴天師說這個地方有靈氣。”
“什靈氣?飛來山嗎?”
“我看你是不知道。”官員笑著說道, “當年戴天師還未加入聚仙府,行走徽州,曾在此地除妖,後來去了江南回來,路過這,回味從前,又遇上了林真人贈他赤泉水喝,從此青春不老,正是因此,他老人家現在都近百歲了,還是年輕樣貌。”
“真的假的?聽來現在是戴天師做聚仙府的府卿了?”
“不然還能有誰?戴天師原先就是聚仙府少卿,又是監天帝君回天之前親自指定的。”
"……"
沒人能察覺到,人群當中,一個道人帶著狐狸,轉身往後走去。
“妙啊……”
道人搖頭笑了笑低頭看向狐狸。
“喵哇……”
狐狸也搖頭晃腦,對他回道。
無聲無息之間,一人一狐便化作清風,回了對岸。
卻不曾想,剛到對岸,腳一沾地,林覺便皺起了眉頭,冥冥中感悟到了一絲大道玄妙。
這份玄妙正是他近年來所追尋的。
抬頭一看——
>>章節報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