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6章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公子許 本章:第5126章


李敬業抿著嘴,緘默不語。

祖父之言當然有道理,可問題在於自己為何要等?

為何是等著撿祖父遺留的榮光、權勢,而不是自己親手去取?

等來的東西與取來的東西,意義不同。

李勒見狀,很是頭疼,語氣不免嚴厲起來:“我們這等人家看似功勳赫赫、權勢滔天,實則等同於眾矢之的,不知多少人暗中窺視,隻等咱們犯下大錯便將咱們從高高在上的地方拉下去,踩入塵埃、不得翻身。年輕人誌存高遠是好事,但誌存高遠與好高騖遠僅隻是差了兩字而已,要分得清其中的區別!”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難。

當年他頂著一個世家子弟的名頭實則一無所有,故而可以入瓦崗、投王世充、降大唐,一身本領衝鋒陷陣死中求活,闖下赫赫功勳、偌大家業。

那時候,任何風險都可承擔。

然而今時今日,高官得坐、權柄赫赫,所求已是穩定,而一動不如一靜,隻要局勢穩定自然可保榮華富貴,怎能反而主動求變呢?

一旦變了,便有跌落塵埃之風險。

李敬業似乎也明白了祖父的諄諄教誨,頹然點頭:“祖父教訓的是,孫兒明白了。”

但心卻未必服氣。

您也知我是年青人,可年青人自當銳意進取、誌氣衝霄,若是循規蹈矩、坐享其成,那還算什年青人縱然家世不凡、榮華富貴,亦是塚中枯骨而已。

天幕深深、天山隱隱,風雪弓月道。

房俊安排人護送侄運前往長安,且同時給李承乾寫了一封“舉薦信”,懇請賜予侄運鴻臚寺官員,並“保護其安全”……

而後,一行人在臘月初由輪台出發,前往弓月城。

抵達弓月城當日,已是除夕。

弓月城背靠山脈、俯視河穀,即便落雪茫茫,伊麗水依舊波浪滔滔、滾滾西流。

絲綢之路的北路經由伊吾、庭州、石河子等地,進入弓月城,由此繼續向西。故而,城內城外匯聚了東來西往的商賈、貨殖,很是繁華。

一隊騎兵自東而來,旌旗招展、軍威鼎盛,頂風冒雪進入弓月城的畫麵,使得諸多商賈唉聲歎氣、憂慮滿滿。

有唐人商賈哀歎:“這好好的,咋又打仗?”

“怎知又要打仗?”

“我自長安一路而來,期間舟車不停,想著盡快將這趟貨送往大馬士革然後回來。剛剛入城那位,便是咱們大唐太尉、越國公,離京之時被任命弓月道行軍大總管……不明白?就是全權負責弓月道乃至於整個西域的戰事!”

“我自大馬士革而來,那邊的確匯聚了不少軍隊,可至多也不過十萬人而已,前次二十萬大食軍隊侵犯西域,被這位越國公打得大敗虧輸、丟盔卸甲,十萬人也敢來?”

“這你就不懂了吧?這一仗對於大食來說,他是打也得打、不打也得打!”

“這是為何?”

遂有唐人商賈解釋了何謂“順差”“逆差”,聽得胡人商賈一臉懵逼,這打仗自古以來就是為了地盤、人口,與商貿貨殖何幹?

做買賣比的就是誰家貨好、誰家價低,且溝通有無,賠錢了就在貨殖質量、價格高低上用心,哪有做買賣賠了便開戰的道理?

“咱們大唐注重生產,如今工匠之地位不斷提升,各種生產工藝層出不窮、精益求精,這就導致貨物質量越來越好、價格卻越來越低,天下各國哪一個不對大唐貨物趨之若鶩?”

“可除去大唐之外,所有國家根本不懂生產,隻知擄掠搶奪,貨物工藝粗糙、成本居高不下,哪有人買?長此以往,大唐的貨物源源不斷湧入大食,賺取金幣。可咱們卻看不上大食生產的貨物,長此以往,大食的錢幣流入大唐,等於他們費力搶來的財富被大唐用貨物賺走……他們如何甘心?”

周邊聚攏過來的商賈紛紛點頭,予以認可。

“確實如此,譬如我此次所販之貨物為竹紙,西邊沒有這個,所以價格極高,所獲頗豐。可咱們東西行商,總不能空著手回來吧?回程的時候總是要從當地購買一些東西回去大唐販賣……可他們實在沒什可買啊,也隻能裝一些胡桃、胡椒這些玩意,香料已經算是最好的了,這些東西回去大唐根本賺不到多少錢,能把回程的費用賺回來已經謝天謝地。”

不少胡商臉色不好看,卻也不能反駁,大家都是前往大唐購置貨物,而後販賣至世界各地賺取錢帛,往大唐販賣貨物則獲利極小……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天唐錦繡》,方便以後閱讀天唐錦繡第5126章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天唐錦繡第5126章並對天唐錦繡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